简介: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居丧哀悼乃人之常情.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四川嘉绒地区丧葬的种类、程序、祭祀、忌讳和习俗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等,揭示了独具特色的该地区藏族的生死观,以及几千年来形成的丰富的丧葬文化仪礼.这种仪礼的目的是:既充分尊重死者,更要让活着的人安宁.从而也反映了生者与死者之间割不断的情感.
简介:
简介:嘉绒藏戏是一个古老的剧种,虽然它有着很长的历史,但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等诸种因素的制约,还保留着戏剧最初形成时期的许多特点,小戏的稚拙和随意性,大戏中很重的傩成份和严格的固定程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嘉绒藏戏的一个组成部分——嘉绒藏戏面具也有它独自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一、嘉绒藏戏面具的形成嘉绒藏戏面具也和嘉绒藏戏一样是嘉绒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劳动之余人们在一起耍闹时,有人把脸遮住,很难辨出是
简介:《嘉绒藏族历史明镜》(以下简称《明镜》)是南2009年藏文书籍《》(《嘉绒藏族历史》,2002年)编译而来的,原著由嘉绒藏人白湾·华尔登历时十年的材料收集、实地调查写就。存保持原著主题的基础上,编译者经过适当剪裁和少量史料补充,将原来的29章编译精简为11章,主要内容未变,大体仍旧按照远古、古代、近代的编年顺序,叙述嘉绒藏人和嘉绒藏区历史的源流和演变。
简介:嘉绒藏戏是属藏戏的一种地方戏,主要流传在操嘉绒语的藏族地区。这一地区包括四川、甘孜州的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雅安专区的保兴县,阿坝州的金川县、小金县、马尔康县及理县、汶川县、黑水县、让塘县、红原县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多是高山河谷地带,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在语言、生活习俗、文化艺术上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嘉绒藏戏也不例外。公元一三六○年,嘉绒著名高僧桑吉朗自从西藏的闵珠林寺回到家乡后,为弘扬佛教与丹巴巴底部落的第三代首领贡呷
简介:嘉绒,因嘉摩绒墨尔多神山而得名.嘉绒地区,泛指神山四方沿数百里的地方,即"墨尔多神山周围的农区".
简介:嘉绒藏年的传说郑传发居住在川西峡谷地区的嘉绒藏族,很古以来就有过嘉绒藏年的习俗。嘉绒藏年不同于内地的春节,也有别于其它藏区的藏历年,它具有浓厚的地区和民族色彩,是当地民族风俗最集中、最典型、最彻底的反映。每年冬月11日前,藏家山寨碉房就全部用白泥浆粉...
简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第二次金川之役结束,在朝廷主导的改土为屯政策下,大量汉人开始进入青藏高原东端的嘉绒藏族地区。从居住格局来看,部分汉人群体居于山地并与嘉绒人错间杂处,不具备人数与文化优势;从地方性基础来看,土官势力抬头,其身份逐渐向土司恢复。由此,部分汉人发生了由文化表征适应自然环境,到土地、房名制度上融入土司制度,并最终发生身份认同改变的转变。
简介:本文将尝试运用石棺葬、民族志及史料中的相关记载,对汉之冉駹、《羌戈大战》中之戈人、隋唐之嘉良夷以及今之嘉绒藏族的文化面貌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通过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众多共同的文化因素,论证《史记》、《后汉书》所记之冉駹夷即是《羌戈大战》中的戈人,他们的在汉代西迁后发展为隋唐的嘉良夷,进而成为今天嘉绒藏族的主体。
简介:摘要作为藏族独立的分支,嘉绒藏族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在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需要从“音”、“地”、“人”三方面入手,全面、客观探究嘉绒藏族民间音乐,深入把握其风格、特色、内涵等,更好地在理论探究、实践探索中推动嘉绒藏族特色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
简介:嘉绒锅庄,过去常被叫作“四土锅庄”.它与“巴塘弦子”、“甘孜踢踏”并称为川西北藏族歌舞品种.而嘉绒锅庄又以其特殊的音乐结构和音乐内涵独领风骚.早在(清)同治十三年(1887)的《章谷屯志略》中就载:“夷俗每逢喜庆辄跳锅庄,自七、八人至一二百人,无分男女,附肩联臂绕径而歌,所歌者数十百种,首尾有定局,其中所歌在人变换之巧拙,其语有颂扬者,有言日月星辰者,有论阴晴风雨者,有念稼穑之艰难者,有谓织纴之辛勤者……有男女相爱说者,有互相赠答者,有互相讥讪者……”
简介:一、葬俗嘉绒藏族地区的丧葬分土葬、水葬、火葬等,都必须按本地宗教的法则宗旨来进行。经过考证,一般土葬从古到今没有象现代那样精致的棺材,而是用石板或是用斧头划削的树皮制成。也许是缺乏原始器具的缘故吧!在工艺上较粗略,但有他自己防腐和防朽的特点。如:石板经过精细地凿磨后用黄泥巴牢固地糊上石板的各角边。
简介:本刊谨遵宗旨,倡导争呜,繁荣学术,拓展藏文化艺术理论的天地,几年来陆续发了多篇关于嘉戎藏戏调查考察和探讨论争的文章,对于我国藏学界和藏区戏剧界产生了一些影响,在促成这一藏戏系统地方剧种最后认定的过程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里又发了对此带有总结概述性的一篇,且其中补充有新材料,以飨读者诸君和对藏文化、藏戏剧有爱好及关注专家学者们。
简介:出丹巴县城西南角,跨过三岔河大桥,逆小金河而行,两岸景色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得莫测起来。沿途景物变化多端,时而幽绿,时而灰白。路下小金川河静静地流淌着,在平坦的河岸上,几处山峰倒映在河里,使河水显得格外的绿。从河谷地带往上看,每一道山脊上鳞次栉比地排列着藏房,石墙的外面用红色的黏土、白色的石灰、褐色的矿物颜料描摹成江河湖海的样子。每一层的楼顶四角上都砌有形如牛角的模型,每一个角向两边弯曲,最后在顶端覆盖上一片石板,上面再放置
简介: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中,藏族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早在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就发展了闻名于世界的藏族古文化。誉有东方艺术“仙女”(■)尊称的藏族戏剧艺术,就是其中的典范和优秀代表。它于公元十四世纪,藏族伟大的佛教高僧汤东杰布(■)在原有民间歌舞、杂艺、百戏和宗教哑剧性舞蹈羌姆的基础上首创,发展到公元十八世纪,不仅形成了如同世界西方希腊雅典戏剧节似的东方藏戏艺术节“雪顿”(■)。而且也形成了卫藏“阿吉拉姆”(■)、昌都“拉姆羌”(■)、安多“南木特尔”(■)等不同风
简介:在丹巴县嘉绒藏族聚居区的岳扎乡纳顶村,有一种地方特有的剧种,其表演形式有东北二人转的影子,然而又不完全等同于二人转,表演者在表演前要将整个面孔涂上颜色,穿着自制的衣物,戴着自制的首饰等,在田间地头开始自己的表演。因为表演者都要将自己的面孔涂上不同的色彩,从而掩盖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连自己的乡邻也不知表演者为谁,所以在表演中语言可以随心所欲,极具诙谐幽默,嘉绒语称这种表演形式为'大唷呷勒'或'术术呷布',意为'互相追逐'。因
试析嘉绒地区藏族的丧葬习俗
嘉绒风情
嘉绒藏戏面具
圣俗嘉绒——《嘉绒藏族历史明镜》(1)读记
嘉绒藏戏及其特色
浅谈嘉绒地区五屯与四土锅庄的差异
嘉绒藏年的传说
嘉绒藏族的酒文化
清代中后期嘉绒藏族地区汉人移民的本地化
试论嘉绒、嘉良夷、冉駹与戈人的关系——兼论嘉绒藏族的族源
嘉绒藏族的“音”、“地”“人”——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嘉绒藏族民间音乐
嘉绒藏族的节日文化
风韵独特的嘉绒锅庄音乐
嘉绒藏族男子着装及其杂谈
嘉绒藏俗二种
我国藏戏系统中的嘉绒藏戏
小金谷嘉绒藏族出行习俗记
嘉绒藏区的图腾崇拜
浅谈嘉莫查娃绒地方藏剧
丹巴纳顶嘉绒藏族“画脸”表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