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对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120例肺炎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60人,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Ⅱ组60人,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结果经治疗后,Ⅰ组、Ⅱ组两组治疗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功效,与治疗前相比,都有着一定的改善,两组相比较来看,Ⅰ组对照临床有效率为70%,Ⅱ组临床有效率为90%;Ⅱ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Ⅱ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Ⅰ组(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治疗肺炎患者有着较好的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聚合物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作样品,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作原研样品,参考《中国药典》以及其他青霉素类聚合物项下标准进行试验。结果供试品溶液主成分峰前有一个杂质峰。杂质峰、哌拉西林峰按顺序依次出峰。杂质峰与哌拉西林峰分离度为5.15,他唑巴坦峰包含于哌拉西林峰内。结论以上流动相A、B、C均能检出聚合物。流动相A、C中聚合物与主峰分离良好,分离度分别为5.15和6.53。流动相A中聚合物峰的理论塔板数高于流动相C中,理论塔板数分别为18647和17298。因此,选取流动相A作为本品聚合物含量测定的流动相。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液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展开观察与探讨。方法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患者治疗用药为五水头孢唑林钠,观察组用药则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液。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组间差异显著(P<0.05);参照组中9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仅有1例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炎患者应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液治疗具有确切疗效,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且较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1例44岁男性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因泌尿系统感染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375 g静脉滴注、1次/8 h。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288×109/L。治疗5 d后PLT升至729×109/L。诊断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考虑可能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有关。停用该药,改用左氧氟沙星0.5 g口服、1次/d。停药5 d后,PLT降至491×109/L;停药14 d后,PLT降至280×109/L。
简介:摘要:探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60例使用过苏州二叶生产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的患者,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发热温度、发热持续时间和主要症状,分析患者使用药物的天数和用量。结果:患者用药后,多数患者出现38.5℃以上的温度,使用药物的天数在7~14天的患者占比70%,单位累计用量1.4~2.8g/kg的较多,可以看出出现发热情况与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用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有部分患者使用退烧药物后,仍然出现频繁发热的情况,少数患者没有使用退烧药物。所有患者中,停止用药后,未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30例,使用其他同类药物的患者22例,转用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患者8例。停用药物两天,体温均可恢复正常。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普遍,致药物热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没有明显关系,与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用量密切相关,需引起临床医生对药物热的了解和重视。
简介:摘要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2次/d。首次用药15 min后,患者双侧上肢皮肤出现红色斑块伴瘙痒,同时出现胸闷、憋气,查体示心率11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96/118 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0.85。考虑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所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平喘等对症治疗;2 h后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减轻,红斑颜色变浅,胸闷、憋气症状缓解,查体示心率100次/min,血压150/90 mmHg,血氧饱和度0.90。
简介:摘要:1例66岁男性因咳嗽、间断发热入院诊断为肺脓肿伴有机化性肺炎,先后给予静滴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炎抗感染,口服甲氧那明止咳。用药15天后,血小板降至36×10 /L。排除其他药物后考虑哌拉西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大,停用哌拉西林,给予口服升血小板胶囊4粒,每天三次,3天后复查血小板升至151×10 /L。患者未诉明显咳嗽咳痰,准予出院。出院带药为左氧氟沙星片(可乐必妥) 0.5g,每天一次口服。
简介:摘要哌拉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他唑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品对哌拉西林敏感的细菌和产β-内酰胺酶耐哌拉西林的下列细菌有抗菌作用。目的讨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药用研究新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将适量本品用20ml稀释液(0.9%氯化钠注射液或灭蔺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立即加入250ml液体(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次至少30min,疗程为7~10日。治疗医院内肺炎时,起始量为每次3.375g,每4h1次,同时合并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如果未分离出绿脓假单胞菌可根据感染程度及病情考虑停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确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细菌内毒素的限值。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产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通过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和供试品干扰试验确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细菌内毒素限值。结果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内毒素限值L≤0.07EU/mg、L≤0.06EU/mg、L≤0.05EU/mg、L≤0.04EU/mg时相应MVC均不干扰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L≤0.03EU/mg时,相应MVC干扰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结论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确定本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0.05EU/mg。
简介:患者,男,79岁,汉族,因食管恶性肿瘤于2009年7月2日入院治疗,既往无家族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体格检查示脉搏74次/min,血压120/70mmHg,余无异常,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阴性,拟行下段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弓上吻合术。术前为预防感染,将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商品名他唑仙,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90508305)2.25g加入10mL/支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用药后2min,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冰凉、口唇发紫、意识模糊、血压持续降低(最低至50/30mmHg)。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所引发的药品的相关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30日到2018年6月30日期间在本院应用了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物的其中300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对这300例患者在使用了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简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物会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黏膜过敏、全身性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是血液系统反应,占44.75%,其次是全身性过敏反应和皮肤黏膜反应,分别占23.74%和18.49%;在本次的300例患者当中,所有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均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不良反应症状给予对症治疗,有7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过抢救后病情好转痊愈,其余患者均在停药和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物容易引发多种不同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立即采取停药和对症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使其痊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伴发热患者联合应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AP伴发热患者,从中选取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单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观察组41例,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地塞米松注射液。对比、评价两组的药物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数据比为97.56%VS 80.49%;治疗后的炎性因子(TNF-α、IL-6及IL-10)水平更低,数据对比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通过联合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可有效改善CAP伴发热患者的症状,减轻其炎症反应,疗效相比于单一用药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