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4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3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3例,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长都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集束化护理可以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相关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5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实验组),同期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通气时间、治疗前后SpO2、住院时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后SpO2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通气方案救治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86例ARDS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CMV),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HFOV)。记录对比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2、24、72 h的血气指标;检测并对比两组的氧合功能;记录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24、48 h的酸碱度(pH)、动脉氧分压(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的pH、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24、48 h的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的OI、R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CMV,HFOV救治PICU ARDS患儿的整体获益更好,其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和氧合功能,促进患儿呼吸功能及病情恢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下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34例行仰卧位通气者作为对照组,34例行俯卧位通气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通气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aO2、O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俯卧位呼吸机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氧合,纠正呼吸窘迫症状,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体位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在干预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SBAR交班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交班模式,对比两组交班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AR交班模式可显著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交班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常频机械通气(C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3种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合征(NRDS)患儿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收治的151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通气模式,将151例NRDS患儿分为NCPAP组(n=55)、CMV组(n=48)、HFOV组(n=48),3组患儿除采用不同通气模式外,均给予维持内环境、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3组患儿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NRDS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比较3组患儿血气分析变化、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1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12、24、72h血气分析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2NCPAP组、CMV组和HFOV组间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VAP、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VAP、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显著低于CMV组与HFO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气胸发生率与NCPAP组及HFO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与HFOV组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NRDS疗效肯定,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RDS患儿在转运中应用T组合复苏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在2008年以后转运过程中使用T组合复苏器人工通气的NRDS病例123例,与2008年以前转运的NRDS患儿,未使用T组合复苏器,仅使用面罩吸氧或自动充气式复苏气囊人工通气到达医院后X线胸片结果,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例及使用CPAP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T组合复苏器人工通气后胸片Ⅲ级以上改变的发生率,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比例比仅使用面罩吸氧及使用自动充气式复苏气囊人工通气低,使用CPAP辅助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RDS患儿在转运中使用T组合复苏器简单,易操作,有利于NRDS患儿缓解呼吸窘迫症状,缩短呼吸支持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