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VEGF-C及受体在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15例正常口腔黏膜VEGF-C、fit-4的表达;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周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口腔鳞癌VEGF-C、flt-4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57.4%、6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20%(P<0.025);口腔鳞癌MLVD为14.04±6.9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48±2.62(P<0.001);VEGF-C、FLt-4阳性组中,MLVD分别为17.38±4.90和17.34±4.69,显著高于阴性组的9.54±3.79和8.72±2.99(P<0.001),且VEGF-C、flt-4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VEGF-C、flt-4在口腔鳞癌癌周淋巴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超声加热及联合顺铂对人舌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及其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评价超声热疗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效应.方法裸鼠背部皮下接种Tca8113细胞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以下处理:(1)局部超声热疗;(2)顺铂(CDDP)化疗;(3)超声热疗联合CDDP化疗;(4)平行对照.治疗结束后观察4周,评价指标为:(1)肿瘤体积的动态观察;(2)按肿瘤体积、瘤重计算抑瘤率;(3)计算热增比,评价热疗与化疗联合应用的效应.结果根据肿瘤体积动态观察,单独应用超声热疗或顺铂化疗均可导致肿瘤生长抑制,瘤重抑瘤率分别为78.11%和18.43%.超声热疗联合顺铂化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瘤重抑瘤率为97.86%,热增比为1.2.结论超声加热技术温度控制准确、可靠,适合个体化治疗的要求.超声热疗联合CDDP具有明显的抑瘤效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简介:目的:对肺鳞癌的供血动脉进行动物实验与DSA造影研究,探讨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供血。方法:在48只大白鼠诱发肺鳞癌模型中,用2种颜色的硅酮灌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的供血动脉。对原发支气管肺癌(病理证实为鳞癌)分别行支气管动脉(78例)和肺动脉(26例)DSA检查(用PhilipsVS000血管机)。结果:肺鳞癌供血动脉均为支气管动脉。在人体肺癌肺动脉造影中,42.3%(11/26)为正常:肺动脉萎缩闭塞38.5%(10/26),其中9例伴肺不张: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短路19.2%(5/26)。动物实验发现支气管动脉明显增粗,62.5%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萎缩、破坏,37.5%肺动脉表现基本正常。结论:诱发性肺鳞癌与人肺鳞癌均为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肺癌的供血。
简介:目的总结探讨肺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进一步改善肺腺鳞癌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63例肺腺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组织学来源、发病率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全组占同期手术的11.5%,施行肺叶切除(含两肺叶切除、支气管袖状切除)47例,全肺切除16例,其中根治性切除58例,姑息性切除5例;术前确诊12例;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14例,Ⅲ期37例,Ⅳ期1例.全组有淋巴结转移者49例,转移率77.8%;淋巴结转移度43.9%.结论肺腺鳞癌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侵犯眼眶时保留或剜除眼球对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1998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侵犯眶骨壁和眶骨膜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25例剜除眼球,18例保留眼球.比较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随访38~126个月,43例患者中,眼球剜除组3年生存率为56%(14/25),局部复发率为36%(9/25),保留眼球组3年生存率为55.5%(10/18),局部复发率为38.8%(7/18),其中1例为眶内复发.结论经术前或术后放疗,对侵犯眶骨壁和眶骨膜的鼻腔、鼻窦鳞癌,保留眼球组与剜除眼球组相比:有相似的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但保留眼球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研究E-ca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6例食管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粘膜细胞膜E-cad表达呈阳性。在癌组织中,E-cad细胞膜表达减弱。E-cad减弱表达率为65.8%(50/76),E-cad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P=0.02)、漫润深度(P=0.024)、静脉侵犯(P=0.04)、淋巴结转移(P=0.022)和临床分期(P=0.04)具有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表达降低占56.25%(27/48),有淋巴结转移组占82.14%(23/28),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有静脉侵犯组E-cad表达降低率为92.86%(13/14)和无静脉侵犯组为59.68%(37/6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cad减弱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GM—CSF、IL-4、TNF—α及肿瘤细胞裂解液体外诱导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选取1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和6例健康人,抽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经贴壁获得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在体外先后加入GM—CSF、IL-4和肿瘤细胞裂解液、TNF—α诱导培养,获得成熟DC,进行形态学观察,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标志物表达率。实验中设置舌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肿瘤裂解液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9d诱导培养,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相差显微镜、HE染色和扫描显微镜下均见细胞表面树突状突起,呈典型DC形态。舌癌组DC平均获得率9.9%,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1287)。舌癌组成熟DC标志物CD83表达率为37.19%,共刺激因子CD40、CD80和MHC分子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51.79%、48.43%和65.82%。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细胞裂解液诱导组较对照组可获得更高的DC获得率和成熟率,分别为P=0.0186和P=0.0473。结论:舌癌患者外周血来源DC前体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可以转变为形态和功能成熟的DC;肿瘤细胞裂解液刺激,有助于提高DC获得率和成熟率。
简介:目的:探讨肺鳞癌p53免疫组化图像定量分析中描述图像色彩的指标在不同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及老年与非老年间的区别.方法:采用S-P法进行肺癌p53免疫组化染色,应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MPIAS-500)进行图像分析.结果:20例中没有高分化者,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p53阳性各6例.p53染色的饱和度中分化组(4.95%)低于低分化组(10.9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4.208,P=0.002),说明低分化组阳性较强.临床分期没有Ⅰ期者,Ⅱ期与Ⅲ期p53阳性分别为5例和7例,分期之间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老年与非老年p53阳性各6例,两组之间红、绿、蓝色值及灰度均以老年组较高(183.62、177.52、164.02、175.05),而非老年组较低(166.48、157.18、139.82、154.48),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t=3.668,P=0.004;t'=5.570,P=0.001;t=4.305,P=0.002;t'=5.586,P=0.001),表明非老年组肺鳞癌细胞阳性强度高于老年组.结论:p53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描述图像色彩的指标用于肺癌免疫组化图像定量分析可以弥补其他指标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