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插管扎口方式和固定效果对药理学动物实验的影响。方法将体重在18~22g的KM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只。1组采用常规插管结扎法,2组采用血管下穿三根线结扎法,3组则采用插管上加套管结扎法,统计三个小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比对不同扎口方式对药理学动物实验效果的影响。结果1组中,一次采血成功共计12例,两次采血成功3例,而三次及以上采血成功共计15例,一次采血成功率仅为50.00%。2组中,一次采血成功共计15例,两次采血成功8例,而三次及以上采血成功共计7例,一次采血成功率为76.67%。3组中,一次采血成功共计25例,两次采血成功4例,而三次及以上采血成功1例,一次采血成功率仅为96.67%。结论插管加套管结扎法采血成功率更高,应普及在药理学动物实验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固定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科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施行经口气管插管的1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采用传统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B组采用经口器官插管固定器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7天内在固定效果、口腔情况、口腔护理耗时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A组患者7天内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B组的63.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7天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45%,明显低于B组的6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操耗时达到1级的概率为83.67%明显高于B组的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鼻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2种固定方法,对气管导管脱出率、皮肤黏膜损伤率及患者舒适度进行分析比较,为患者寻求一种更有效的预防气管插管移位及皮肤黏膜损伤的固定方法。结果改良法导管脱出率、皮肤黏膜损伤率明显降低,观察组病人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且胶布粘贴处皮肤过敏减少、面部不留有污垢;2组有显著性差异(前1项P<0.05,后2项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应用3M弹力胶布(型号2733-50)固定气管插管牢靠安全,不易脱出,皮肤黏膜损伤情况减少,舒适、美观、防过敏、不留污垢、并可明显减少患者不适感。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将我院进行经口气管插管的 108 例新生儿设为研究对象,按照 新生儿气管插管固定方式 分为 改良组和传统组 ,两组各 54 例新生儿,给予 传统组 新生儿采用传统 Y 胶布固定法,给予 改良组 新生儿采用“三”形 3M 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的方式,观察和对比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改良组 新生儿的气管脱位发生率为 9.25 % 、气管脱出发生率为 3.70 % 、胶布残留发生率为 12.96 % 、皮肤过敏发生率为 7.40 % ;传统组新生儿的气管脱位发生率为 25.92 % 、气管脱出发生率为 14.81 % 、胶布残留发生率为 18.51 % 、皮肤过敏发生率为 20.37 % ,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采用“三”形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进行经口气管插管的新生儿进行固定,能够降低多种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有利于促使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毒昏迷患者经口插管洗胃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63例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人,给予经鼻插管洗胃,治疗组40人,给予经口插管洗胃。观察2组患者插管过程所需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损伤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昏迷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经口插管组置管时间缩短,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插管过程损伤发生率低,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口插胃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不仅使中毒昏迷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而且可减少插管损伤,是急诊洗胃抢救中毒昏迷患者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