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保护中给予拘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给予传统保护技术,观察组行PCI术时给予拘禁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中并发症、血清相关指标以及术后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影剂使用量、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肌钙蛋白(hs-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38%)与对照组(11.9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保护中应用拘禁技术治疗可减少造影剂使用量以及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并减轻心肌损伤,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边支 拘禁球囊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行主支架置入术+扩张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主置入支架,扩张的手术策略,观察手术对分支血管的影响、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手术后即刻成功率98.1%(108/110),主置入支架120,对边扩张80例,置入支架4。2例(6)患者支架不能通过,主未放入支架,手术使血管受压发生率为13.3%(20/150)。100例术后获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无症状者95.0%(95/100),发生稳定型心绞痛2例(2%),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冠心病分叉病变采用仅主置入支架+扩张的手术策略,对边血管影响小,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主支架加预埋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支架加预埋术进行治疗.依据研究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点,选取行单导丝保护的60例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血流分级等.结果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84%和85.7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98%(6/86)vs.31.75%(20/63)P<0.05];TIMI血流分级、TMP血流分级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支架加预埋可提高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目的:比较在处理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时,内预留双导丝与传统预留单导丝,在完成主支架置入后对边保护作用。方法105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放置单导丝于内;B组(52例)放置双导丝于内。2组患者均采用必要性支架植入技术,在完成主预扩张、支架置入后,比较两组间闭塞的发生率、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及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需植入支架的情况。结果A组7例(13.2%)发生闭塞,B组0例发生闭塞,P<0.05;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A组37.7%(20例),B组11.6%(6例),P<0.05;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A组(26.4±13.6)min,B组(14.2±10.6)min,P<0.05。A组中有22例(41.5%)植入支架,B组有5例(9.6%)植入支架,P<0.05。结论在真分叉病变中,双保护导丝较传统的单导丝放入或重要分支,在完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后可以明显减少的丢失,预防支开口狭窄加重,保证交换导丝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也减少了支架的植入,降低了手术费用。

  • 标签: 真分叉病变 双导丝 边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主支架植入同时分支采用主动保护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左主干分叉病变除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共82例,男48例,女34例,年龄34-82岁。所有患者主均需植入支架,分支进行保护,必要时支架植入。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预置进行保护,对照组(38例)常规使用导丝进行保护。比较两组患者分支TIMI3级血流率、闭塞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支架植入个数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升高、交换导丝成功率升高、严重狭窄或闭塞发生率低、必要时支架植入减少、平均手术时间减少,(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PCI时采用预置主动保护技术即时疗效性好,安全性高。

  • 标签: 分叉病变 预置球囊 预置导丝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主支架联合预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单导丝保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主支架联合预埋术治疗。从多角度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预埋球囊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主支架联合预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单导丝保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主支架联合预埋术治疗。从多角度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预埋球囊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拘禁技术(JBT)用来治疗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接受我院介入治疗的60例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通过随机方式划分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性别、年龄与病史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具备可比性。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每例研究对象均患真性分叉病变,两者病人的主均接受单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分支导丝保护技术(JWT),观察组则采用JB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参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半年病变血管狭窄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半年病变血管狭窄状况方面,两组研究对象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参数、术后半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术中并发症等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通过介入法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方面,JBT操作更为简单,且病人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推行于临床领域。

  • 标签: 拘禁球囊技术 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血管开口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药物涂层(DCB)对比普通治疗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同时查阅心血管专业相关网站。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9月。收集关于DCB对比普通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13例患者,其中4篇文献达到低度偏倚风险,其余3篇达到中度偏倚风险。荟萃分析结果显示,DCB组和普通组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0.65,95%CI 0.39~1.08,P=0.10)、心肌梗死(RR=0.68,95%CI 0.25~1.80,P=0.43)、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RR=0.94,95%CI 0.53~1.67,P=0.8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B组的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少于普通组(WMD=-0.25,95%CI -0.41~-0.09,P<0.01)且分支血管再狭窄发生风险较普通组低(RR=0.47,95%CI 0.22~0.98,P<0.05)。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国内文献和国外文献在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分支血管再狭窄上得出的结论有差异:国内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示DCB治疗后发生分支血管再狭窄的风险较普通低(RR=0.29,95%CI 0.15~0.57,P<0.05),而国外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国内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示DCB组的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少于普通组(WMD=-0.32,95%CI -0.51~-0.13,P<0.05),而国外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结论在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治疗中,与普通相比运用DCB有降低分支血管再狭窄率、减少分支晚期管腔丢失的可能,但鉴于目前已发表研究的数量、质量及结果,仍然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拘禁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对分支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8年 8月至 2020年 2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 60例,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 30例接受双导丝技术治疗(对照组),另 30例接受拘禁技术治疗(研究组),比较治疗参数和随访状况。结果:研究组 MACE发生率 6.67%比对照组 3.33%,差异小( P>0.05),闭塞率 3.33%低于对照组 40%( P<0.05);研究组最终分支血流分级、分支开口狭窄度比对照组,差异小( P>0.05),手术费费用、即刻分支血流分级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拘禁技术相比于双导丝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更良好,可降低手术费用和闭塞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药物涂层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药物涂层(drug coated balloon,DCB)组(29例)和普通(conventional balloon,CB)组(31例)。DCB组使用拘禁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利用DCB处理,CB组采用CB在JBT条件下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9个月,DCB组的血管最小管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大于CB组[(1.987±0.206)cm 比(1.840±0.186)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DCB组的晚期管腔丢失(late lumen loss,LLL)小于CB组[(0.003 4±0.074 4)cm 比(0.061 9±0.063 9)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DCB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恢复情况好于CB组[(56.070±4.527)%比(52.610±3.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DCB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能更好地保护血管,提高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远期疗效更好。

  • 标签: 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 冠脉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技术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边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与拘禁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拘禁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更低,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好。(P<0.05)结论 同拘禁技术相比,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支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保证手术效果,对主再次狭窄等不良情况进行预防。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 拘禁球囊技术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采取拘禁技术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9.4月-2020.11月内接收的68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拘禁技术,对照组进行传统血管保护,观察两组患者PCI相关心肌梗死、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进行拘禁技术后hs-cTnl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脉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拘禁技术技术优于传统支血管保护技术,能够提供更安全有效的保护,降低丢失风险及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

  • 标签: 拘禁球囊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 PCI术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拘禁与导丝保护在真性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经冠脉造影确诊冠脉真性分叉病变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取80例。两组均行主植入支架术式治疗,对照组分支应用导丝保护,观察组应用拘禁,对比两组术后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分支受累率低于对照组,分支受累致T术式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真性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选择拘禁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对分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拘禁 导丝保护 真性冠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压撬法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2017年7月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68例进行研究.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介入方法,观察组使用压撬法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进入分支的成功率、交换介入技术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及总手术成功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个数及手术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进入分支的成功率为82.35%,较对照组的58.82%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交换介入技术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和总手术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使用个数及手术费用均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5.88%vs.23.53%,P〈0.05).结论应用压撬法对冠脉分支病变实施治疗的疗效较好,能提高球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安全性较好,在手术遇到困难时还可及时进行介入技术的交换,从而获得满意的介入治疗效果,值得给予推广.

  • 标签: 球囊压撬法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应用
  • 简介:压撬法是我们首创的一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的操作技巧,可使易于通过主支架网眼进入分支血管.即以预扩张时已使用过的不能通过主支架支架网进入分支时,将该顶在分支开口处,以6-8atm扩张,随后将送入分支,扩张分支开口.方法连续入选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采用单支架策略或provisionaldoublestent策略,主支架释放并交换导丝后分支开口受压明显者共152例.以预扩张时已使用过的有78例顺利进入分支开口.不能通过者共74例.随机分为2组压撬法组38例,传统方法组36例.比较两组进入分支的成功率、使用量、手术时间(从尝试使进入分支至完成分支有效扩张)、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压撬法组成功率29/38(76.3%),传统方法组成功率25/36(69.4%),P<0.05,所有不成功患者均通过主支架内锚定完成分支扩张.两组中成功完成分支扩张者的使用量分别为(1.8±0.6vs2.6±0.8,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4.8±3.2vs8.2±4.3min,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压撬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成功率略高,手术时间缩短,使用量减少,并发症无增加,是一种安全、效果良好且经济的介入技术.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叉病变;选择性支架置入术;支架对吻术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6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重要治疗手段,而冠状动脉分叉小血管病变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较常见,普通扩张后易出现不良反应,会影响分支血管血流,急性闭塞仍会引起心源性休克、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药物涂层作为新的介入技术适合于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然而,关于药物洗脱与普通在冠脉分叉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应用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研究药物与普通在冠脉分叉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近中期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另一重保障,为临床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球囊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重要治疗手段,而冠状动脉分叉小血管病变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较常见,普通扩张后易出现不良反应,会影响分支血管血流,急性闭塞仍会引起心源性休克、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药物涂层作为新的介入技术适合于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然而,关于药物洗脱与普通在冠脉分叉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应用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研究药物与普通在冠脉分叉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近中期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另一重保障,为临床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球囊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对吻单支架植入术治疗分叉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无对吻单支架植入术以及对吻单支架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比对病变特征中的主血管(直径、最大狭窄程度、病变长度、)、血管(直径、开口狭窄程度、病变长度)水平、术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的主血管中的最大狭窄程度、再狭窄比例、TIMI血流以及血管中的TIMI血流,未产生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操作用时、射线照射用时、造影剂的使用量、DES数量以及血管中的TIMI血流经对比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分析后可知,无对吻单支架植入术以及对吻单支架植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但无对吻单支架植入术的安全可靠性显著。

  • 标签: 无球囊对吻单支架植入术 分叉病变 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