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季风是指盛行风随季节向相反或接近相反方向转变的风。由于这两种风向带来了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气团,在它们影响下的地区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 标签: 季风气候 中国 气团 天气特征 高中 地理
  • 简介:世界上以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划分的12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的成因较复杂,特征明显。依其分布的纬度位置,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三种类型,它们的成因和特征有同有异。

  • 标签: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 2005年 高考
  • 简介:摘要目前工程使用混凝土的强度在不断提高,制备高质量、高性能的高强混凝土离不开科学的配合比设计。本文通过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调试以及现场实际工程的实践检验,对亚热带季风气候下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出一些注意问题。

  • 标签: 高强混凝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 配合比
  • 简介:利用IAP9LAGCM模式对印度风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基本上模拟出了印度系统中各风系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模式中非洲大陆的地形高度,设计了一组地形敏感性试验,对比了敏感性试验和控制试验的结果,分析非洲地形高度对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地形高度升高使得阿拉伯海热带区域、南印度洋副热带区域和非洲大陆东南部在低层分别出现异常反气旋、气旋和反气旋环流,这些异常环流使非洲大陆东岸的越赤道气流增强,阿拉伯海热带地区的西风气流增强;地形升高也会使印度半岛区域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增强,整层垂直上升速度加强,降水增加,故非洲地形升高最终导致了印度增强;而非洲地形高度降低,则情况相反,这充分说明了非洲大陆地形是印度形成的关键因子。

  • 标签: 印度夏季风 数值模拟 非洲地形 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旱雨季分明,雨季雨水量充足,土料含水率较高;旱季阳光强、温度高,土料表层水分散失严重,土料含水率不满足上坝土料的要求。通过开展热带季风气候地区长土坝施工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实现了热带季风气候地区长土坝高效施工,保证了施工质量。

  • 标签: 热带季风气候 长土坝 填筑施工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温条件下混凝土的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特别针对热带季风气候区如灵山县,常年高温环境中混凝土施工所面临的挑战。通过系统分析高温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适宜的材料选择原则。进而,设计了高温条件下的混凝土配合比,考察矿物掺合料和添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提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材料和优化配合比设计,结合科学的施工工艺,可以显著提高高温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为热带高温地区的建筑施工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 标签: 高温条件 混凝土材料 配合比设计 施工工艺
  • 作者: 许洪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3002;
  • 简介: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建设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开挖山体,这样大坝两岸边坡的原生植被造成极大的破坏,对于施工期和运行期边坡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影响,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随着水电行业飞速发展和生物技术突飞猛进,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也相继发展起来。本文以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对热带季风气候下岩石边坡原位生态修复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 简介:在高师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不仅易于学生把握,也能够使其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本文将以《世界地理》课程的《季风气候》一节为例,对高师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并对本土地理、课堂情景预设、生活化教材模拟以及地理回归生活等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 标签: 高师地理 课堂生活化教学 季风气候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展日新月异,建筑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大规模超长超宽超厚超薄大体积砼日益增多,结构形式日趋复杂。特别是基础底板的面积和厚度变得越来越大,这不仅增加了施工操作的难度,而且增加了常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概率。为了有效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近年来,跳仓法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效果颇为显著。对此,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针对跳仓法施工技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大型交通枢纽工程中的应用展开简要的探讨与分析,以供相关行业人员借鉴参考。

  • 标签: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大型交通枢纽 跳仓法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开展滨海季风气候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研究,主要考虑了盐雾、降水、气候、重荷多重作用下,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计算结构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应变、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符合验收条件。

  • 标签:
  • 简介:物源分析可以反演河流系统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等因素的影响。选择长江三角洲现代、中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3个代表性时代的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组合、锆石u—Ph年龄谱系等分析,以揭示不同气候条件下长江三角洲河口沉积物源的变化。与末次盛冰期相比,中全新世沉积物中榍石、锆石含量较低,重矿物GZi指数较大,古元古代锆石含量较高,但白垩纪、新元古代锆石含量较低。这些特征表明中全新世长江河口沉积物有更多源自上游地区的物质,这种变化可能与流域受夏季影响的降雨量变化有关。初步分析认为,末次盛冰期研究区季风很弱,降雨量和径流量均下降,上游物质较少被搬运至河口;全新世季风加强后,降雨量和径流量均上升,此时河口沉积物更多源自上游,尤其是在中全新世夏季最强盛期。

  • 标签: 长江三角洲 物源分析 重矿物 锆石U-Pb年龄 冰期-间冰期 夏季风
  • 简介:夏季是拍摄极具冲击力的风景照片的绝佳季节,面对那些震撼人心的美景,我们如何才能将它完善地摄入镜头呢?

  • 标签: 风景摄影 夏季 冲击力
  • 简介:摘要:利用ReGCM3 和WRF模式对东亚季风区域(1980 ~ 1999)年间20年的地表温度和降水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模式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东南地区地表温度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地表温度的模拟偏低,尤其在西北地区偏差较大。WRF模式对地表温度的模拟能力优于ReGCM3模式,能较好的模拟出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而ReGCM3模式对降水的模拟能力在华南地区优于WRF模式,在西北地区差于WRF模式。

  • 标签: 东亚夏季风,区域气候模式,模拟能力,性能检验
  • 简介:根据热带西太平洋(130°-160°E,10°-20°N)上空对流的年际变化,对表面温度、向外长波幅射、850hPa纬向风进行了合成分析.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弱(强)对流对应着前冬和春季厄尔尼诺(拉尼娜)型的海温异常.与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上述海温异常的时空分布也与热带西太平洋和南海季风的爆发早晚相关联.合成分析结果还表明,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弱(强)对流对应着从热带西太平洋向西伸展到孟加拉湾的东风(西风)异常.数值模拟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此外,在对流弱(强)的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对流和南海低层纬向风均表现出弱(强)的季节演变特征.

  • 标签: 南海 低层纬向风 热带西太平洋 对流 厄尔尼诺 夏季风
  • 简介:在研究古气候时,经常假定东亚夏季与冬季风变化是反位相的^[1-2],即冬季风强时夏季弱,夏季强时冬季风弱。Zhang等^[3]和Zhou等^[4]对此提出了质疑,Yancheva等^[5-6]做了回答。一般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冬、夏季变化总是反位相的。事实上,冬、夏季变化的关系,还要从时间尺度也就是形成原因上探讨。地球轨道尺度Shi等研究了284kaBP以来的东亚冬、夏季的代用资料,并与模式模拟的结果作了比较。

  • 标签: 东亚冬季风 季风变化 反位相 东亚夏季风 时间尺度 地球轨道
  • 简介:本文利用比较完整的格点资料,采用Gamma分布百分位数的降水量指标系统分析了亚非季风夏季降水变率及其与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区SST的关系。首先根据REOF分析,指出亚非季风区里有五个关键地区,分别为萨赫勒地区、日本南部到中国长江流域、中国华南到印度半岛东部、热带非洲地区和东亚地区。然后利用子波分析等方法对这五个中心地区的降水变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 标签: 降水变率 Gamma分布百分位数 REOF分析 子波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16年南海夏季强度及其与汛期降水关系,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对流)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南海季风爆发主要的流场特征是整个南海地区(至少在5~15oN区域)由偏东风转为偏西南风,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从南海撤出,孟加拉湾北部的印缅槽生成,同时东亚大槽(120~130°E)减弱,并有强对流活动从5oN附近快速向北扩展到整个南海。200hPa上南海及以西区域在5月第5侯以前盛行西风,而之后盛行偏东风,陆地上的西风带减弱并北撤,低纬东风加强且范围扩大。而且季风爆发前后全球的位势高度场也发生了大的调整。

  • 标签: 南海夏季风 季风强度 环流/对流场 水汽通量 特征分析
  • 简介:夏季气温基本为北部偏暖,南部正常,即盆地、海北、海东、黄南及共和偏暖,其它地区正常。全省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局地强对流天气,造成雹灾,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气温:6月,除昂欠气温偏低,青南高原西部略低外,其余地区偏暖,距平高值中心在西宁(1.4℃)、大柴旦(1.2℃)和同仁(1.1℃);7月,玉树州大部仍低于常年,另

  • 标签: 降水距平百分率 强对流天气 气象灾害 泥石流 气温距平 青南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