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4年秋天,中国第一支女子探险队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在当地语言中是“进得去出不来”之意。方圆33.76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数十条发源于群山的河流,

  • 标签: 中国 荒漠化 治沙规划 沙尘暴 森林法 生态环境
  • 简介:前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争文学是战争的产儿。前苏联作家描写卫国战争的作品不仅体裁多样,而且题材不断扩大和深入。既有反映前线英勇战斗的作品,也有反映敌后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的作品;既有描写战壕真实的作品,也有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背景的全景性的作品。多彩多姿的前苏联卫国战争文学,丰富了世界战争文学的宝库。

  • 标签: 前苏联 卫国战争 文学
  • 简介: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是苏联农民最痛苦同时也是最辉煌的时期。农村为军队输送了绝大部分兵员。集体农庄倾其所有为军队和城市提供农产品补给,个人消费几乎完全依靠宅旁园地上的副业产品。卫国战争期间,联共(布)中央农村政策更加灵活,默许庄员发展个人副业。政府还对农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积极提供支持,虽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有效和解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卫国战争重创苏联农业,农作物大幅减产,本来发展不良的畜牧业更是雪上加霜。战后,联共(布)中央没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而是进一步控制农业并榨取农民,农村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恢复,农民物质生活没有明显改善。

  • 标签: 卫国战争 苏联 农业
  • 简介:卫国战争是苏联伟大而光荣的一段历史,也带着它全部的荣耀与伤痛深藏在俄罗斯人的记忆之中,成为苏俄文学史上长盛不衰的重要题材。卫国战争文学几乎与苏联人民奋起保卫家园那一刻同时诞生,几经热潮与变迁,绵延发展至今。

  • 标签: 卫国战争 战争文学 当代 俄罗斯人 文学史 苏联
  • 简介:苏联卫国战争前夕,法西斯主义势力猖獗。法西斯主义的存在与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的大敌。在这样的情况下,摆在各国政治家面前的责任就是反对法西斯,维护人类的和平、生存与发展。苏联作为一个政治大国,却未能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反而对法西斯势力采取绥靖政策。苏联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世界反法西斯事业,而且苏联自己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差一点闹到亡国灭种的地步。苏联外交中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值得我们当今世界上负责任的政治家思考。更多还原

  • 标签: 卫国战争前 苏联 法西斯势力 绥靖政策
  • 简介:苏联卫国战争文学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构成之一。卫国战争伊始,以俄罗斯作家为主体的苏联作家们就表现出了对苏维埃祖国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在《真理报》上发出倡议:“每个苏联作家都准备为抵抗我们祖国敌人而进行的神圣人民战争献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经验、全部的才华,全部的热血。”一大批杰出的作家都积极响应苏维埃祖国的号召,或亲赴前线,或坚守后方,用文学为武器向法西斯开火,以爱国的激情篇章激励将士斗志,鼓舞人民士气,用正义的精神力量参与卫国战争,助力苏联胜利。

  • 标签: 苏联卫国战争 抒情诗 战争文学 苏联作家 反法西斯 人民战争
  • 简介: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民族对苏联历史的接纳,特别是对作为苏联历史重要组成部分的卫国战争历史的反思,经历了曲折的心路历程。它见证了俄罗斯民族对民族历史否定、反思、接纳和传承的过程。在这其中形成了俄罗斯民族重新建构的大历史观。本文以当代俄罗斯卫国战争电影为切入点,旨在分析阐释俄罗斯民族历史观的嬗变与大历史观的形成。

  • 标签: 俄罗斯 卫国战争电影 大历史观
  • 简介:13世纪初,漠北蒙古民族兴起,蒙古大军四处征伐,攻城掠地,势不可挡。这一时期也是强盛一时的西夏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在这世纪之初的短短二十余年中,延续了近二百年的西夏文明之光逐渐衰败,在成吉思汗蒙古大军的铁骑之下迅速走向灭亡。一个弱国的消亡和一个新兴国家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西夏作为一个国家的实体,在其消亡之际曾做了不懈的努力和抗争,面对外敌的入侵,实施了一系列保家卫国的自卫战争

  • 标签: 西夏王朝 卫国战争 蒙古民族 13世纪 成吉思汗 新兴国家
  • 简介: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伟大的卫国战争由此开始。战争中苏联军民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悲壮故事,将永远是那一特定时代最真实、最鲜活的缩影,也将永远是人类精神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珍珠……

  • 标签: 卫国战争 苏联 日记 生死 士兵 人类精神
  • 简介: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在战争期间创作了一首诗歌《喀秋莎》,描写身处后方的年轻姑娘对前线恋人的思念和等待,在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为其谱曲之后,这首歌曲立刻传遍了整个苏联,成为前方战士最喜爱的歌曲,在战火硝烟的岁月里,他们唱着《喀秋莎》,想念着自己身处远方的亲人,“喀秋莎”这个名字成为爱与等待的象征。战争还赋予“喀秋莎”这个名字另外一层涵义,1942年初,一种威力极强的新型火箭炮投入使用,士兵们亲切地将这种火箭炮称为“喀秋莎”,喀秋莎的怒吼声成为德国军队的噩梦,却保证了苏联军队的胜利。战争使这个普通的女性名字具有了双重内涵,一方面是对亲人的无尽的爱,另一方面则是喷洒向敌人的愤怒的火焰。

  • 标签: 《喀秋莎》 战争文学 女性形象 卫国 苏联军队 德国军队
  • 简介:苏联卫国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民反抗纳粹德国及其同盟者的战争(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9日)。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形成了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社会团结为一体的卫国战争精神。苏联解体以后,独联体国家依然注重焕发广大国民对卫国战争精神的记忆和热情,力图通过卫国战争精神的宣传教育,达到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凝聚力之目的。本文仅以俄罗斯为例。

  • 标签: 苏联卫国战争 俄罗斯 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传承 制度
  • 简介:随着当代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由单一的“硬实力”指标转变为“软硬兼施”,对“软实力”的研究也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1917年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时74年的短暂历史中,苏联软实力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舆论这一宣传工具,无论在热战或冷战时期都起到了传达政令、强化意识形态和激励士气的作用,为苏联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苏联 软实力 舆论
  • 简介: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各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特别是那些曾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和人民。中国和俄罗斯(前苏联)既是毗邻的国家,又都经历了长期而艰苦的反法西斯斗争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因此,两国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又均在各自的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本期的特别企划栏目中,我们特别邀请俄罗斯美术史专家奚静之教授撰文介绍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俄罗斯美术作品,以及李永林先生关于抗日版画的文章。2005年9月2日,中国美术馆将举办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其中不仅有战胜国中国和苏联在战争时期创作的、已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更有日本画家丸木夫妇著名的《原爆图》。历史不会忘记,后世不会忘记,对历史的重温是为了告诉今天热爱和平的人们:不能让自由与尊严再次遭到践踏。

  • 标签: 卫国战争 俄罗斯 美术作品 苏联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艺术创作
  • 简介:在二战中,苏联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后方劳动力短缺、国防工业领域急需大量工人的情况下,苏联妇女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劳动极大地保障了前线的需求。作为战时军需生产基地的西伯利亚地区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卫国战争 西伯利亚 女工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 简介:摘要:俄罗斯卫国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以“卫国战争”爱国主义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仪式化”方式表达卫国战争历史、“主题化”策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坚持课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以抗日战争作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卫国战争 爱国主义教育 启示意义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吴恩远先生研究俄国史多年,近年曾出访前苏联、东欧国家,了解到剧变后俄罗斯国内对苏联卫国战争史研究的最新观点和动态。本刊编辑徐勇就其中若干重要问题对吴先生进行了专访。现将访问记录略加整理,分两期刊出,以飨读者。

  • 标签: 苏联卫国战争 朱可夫 情报机构 希特勒 巴巴罗萨 二次世界大战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演出了不少卫国战争戏剧,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中国的创作者对此进行了自己的阐释,显示出了一些共性。在思想表达上,这些作品强调对战争中个人命运和道德的关注,并以人道主义的思想贯穿其中;在艺术表达上,这些作品充分表现出对抒情诗意的追求,而在舞台设计上既突出了俄罗斯风格又在多处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特点。

  • 标签: 卫国战争戏剧 中国话剧 人道主义 诗意
  • 简介: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俄罗斯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缅怀为祖国的胜利而失去生命的人们,分享胜利带来的喜悦。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除了引人注目的莫斯科红场大阅兵,俄罗斯各地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我在莫斯科看完了红场大阅兵之后,又到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

  • 标签: 卫国战争 俄罗斯 美术作品 战争题材 艺术家 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