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恐怖魔鬼我认为,《群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小说。20岁时,我第一次读到这本小说。我被惊呆了,震撼了,吓住了,同时,也深深地信服了。没有一部小说对我的影响如此深刻,没有一个故事让我如此深入地了解到人类的灵魂——人对权力的欲望,人的宽容能力,人的自欺与欺人能力,人对信仰的爱、恨与渴求,人对神圣与世俗的沉溺。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政治小说 《群魔》 能力 故事 世俗
  • 简介:2分析说明本曲以抒情音画的笔触,清透的音色,连奏与断奏的对比,描写了俄罗斯春天宁静的夜景。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中部为三部性结构,中段插部性写作,由一系列模进组成;再现部为原样再现。

  • 标签: 曲式分析 柴科夫斯基 单二部曲式 俄罗斯 再现部 笔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曾经的萨达姆在逃亡中一直随身携带的,有枪支,有美元,竟然也有文学书籍。支撑萨达姆逃亡的是精神,支撑他精神逃亡的还是精神,《罪与罚》——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他重要的精神来源,或者说就是他的精神——逃亡中最重要的精神寄托,籍此他焕发并依靠新的生活意志。

  • 标签: 陀斯妥耶夫斯基 萨达姆 精神寄托 《罪与罚》 文学书籍 逃亡
  • 简介:1986年底,正值布莱希特逝世三十周年,香港的布莱希特热也达至高潮。该年12月9日,“第七届国际布莱希特研讨会”和“国际布莱希特戏剧节”,均在香港隆重揭幕。其中,由市政局、香港艺术中心和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合办的“国际布莱希特戏剧节”,邀请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陈颗导演,来港演出布莱希特的名作《高加索灰阑记》。同年同月,西西写成了她的《肥土镇灰阑记》。虽然根据现已出版的文字资料,我们无法证明这次演出与西西的《肥土镇灰阑记》有任何关系,但有趣的是,在《肥土镇灰阑记》中,布莱希特的影子却无处不在。为要深入梳理《肥土镇灰阑记》与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之间的关系,本文尝试借助帕维在《关于舞台的翻译问题》中阐述的剧场翻译理论,对《肥土镇灰阑记》作细致的释读。

  • 标签: 西西 布莱希特 什克洛夫斯基 陌生化理论 剧场翻译理论
  • 简介: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中,颜色更成为众多象征主义作家和诗人的主要象征对象。具有时代特点的红白黑三色成为最鲜艳的象征颜色,它们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象征主义小说《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中具有强烈的对比意义,成为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象征手段。

  • 标签: 红色 白色 黑色 基督反基督
  • 简介:当下,对以扬·穆卡若夫斯基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文论的译介与研究,是我国外国文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特别是俄苏学界的研究。从总体上看,俄苏学界对布拉格学派文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总体规模不如欧美,但因为其悠久的文论研究传统,加之与布拉格学派之间存在历史及学理上的密切联系,所以他们的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俄苏学界不同历史时期在穆卡若夫斯基文论研究上的几部颇具代表性的文本进行考察,并结合欧美的研究现状,对俄苏学界的布拉格学派文论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 标签: 布拉格学派文论 扬·穆卡若夫斯基研究 回顾
  • 简介: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艺术风格上偏重于对创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旋律婉转,音乐非常的质朴感人,不仅融合了俄国民谣的特点,还充分体现了小提琴的演奏特色。笔者重点从其创作背景和创作形象两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魅力,以其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些许理论基础。

  • 标签: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背景 艺术形象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种以10-去乙酰基巴卡丁III为起始原料合成卡巴他赛的新方法。路线中使用了温和的条件对底物7-羟基进行甲醚化,从而避免了7β-羟基在强碱性条件下的差向异构化。该路线共6步,总收率为20%。

  • 标签: 卡巴他赛 7-羟基甲基化
  • 简介:正手可以轰出两百公里时速的炮弹,在女子网坛,能造成这样的杀伤力的,除了利斯基之外,怕只有威廉姆斯姐妹了。去年的温布顿,利斯基就是靠着这双拳头,将刚刚赢得大满贯的李娜挡在了门外,并随后成为了温网历史上第二位凭借外卡闯进半决赛的女子球员。

  • 标签: 拳击 威廉姆斯 杀伤力 大满贯 半决赛 正手
  • 简介:《个人番号》(又译《死亡倒计时》)与《密码疑云》塑追了“邦德斯基”的形象,试图颠覆007电影中的“俄罗斯坏蛋”刻板形象。“邦德斯基”可以视为对好莱坞东方主义观念的反击,但是,这种反击是表面化的,并没有触及产生东方主义观念的思维模式。“邦德”与“邦德斯基”看似相反,实则诞生于相同的“敌人/我们”二元对立思维框架。

  • 标签: 邦德 邦德斯基 东方主义
  • 简介:通过介绍穆索尔斯基的生平与创作,剖析了作曲家的内心精神世界,简要分析了他的声乐套曲《死之歌舞》,通过这部作品,具体地展现了穆索尔斯基独特的内心世界与艺术创作手法,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位杰出的作曲家及其作品,有着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 标签: 浪漫曲 强力集团 圣愚 声乐套曲 库图佐夫 调性音乐的解体
  • 简介:斯基是英国工党重要的理论家和活动家,也是多元主义的阐释考、费边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奠基者。他的学说在民国思想界尤其是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深入研究拉斯基的学说与全面分析民国思想界的学人,有助于正确把握两者关系,理清民国时期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演变,从而深化对近现代中国思想和历史的认识。

  • 标签: 拉斯基 民国 知识分子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康定斯基(1866~1944)是抽象派绘画最伟大的创始者。他出生于前苏联莫斯科,早年学习法律和民族史。30岁去德国慕尼黑学习绘画,此后在德国、法国和前苏联从事美术活动。康定斯基是个个性奔放的人,他受音乐的启发,强调即兴式的情感宣泄,有着澎湃的激情。被誉为“热抽象”艺术,他本人更享有“丽布上的乐师”的美称。

  • 标签: 康定斯基 乐师 美术活动 情感宣泄 抽象派 前苏联
  • 简介:1916年俄罗斯芭蕾舞团总监谢尔盖·佳吉列夫(1872-1929)将他的舞团从饱受战争摧残的欧洲带到北美大陆进行巡回演出。这次巡演,计划从1916年的1月进行到4月,在整个巡演的开始和结束时在纽约举办短暂的演出季活动。正如后来所看到的,当年的9月底到1917年1月舞团又返回美国进行了第二次巡演,在此期间,佳吉列夫的首席明星瓦斯拉夫·尼金斯基(1889-1950)代替他成为舞团负责人。

  • 标签: 芭蕾舞团 俄罗斯 美国 印象 失败 巡回演出
  • 简介:卡巴迪”是一项起源于南亚兴起于印度的民间体育项目,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将“卡巴迪”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内容对于完善大学体育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提高“卡巴迪”在我国的普及程度有着其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卡巴迪 应用 体育教学
  • 简介: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音乐《春之祭》是对19世纪欧洲传统音乐的挑战。在音乐、节奏、和声、力度、音区等诸多方面彻底与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决裂。虽然在当时遭到严重抨击,但这部音乐作品已成为栽入史册的现代音乐经典,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舞剧音乐精品。本文以《春之祭》音乐为案例,从音乐创作的节奏、音区、力度以及皮娜·鲍什编导的现代舞剧《春之祭》入手,深入分析舞剧音乐的创作技法。

  • 标签: 舞剧 节奏 音区 力度 重音
  • 简介:<正>苏霍姆林斯基是当代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饱含着他对学生的爱和人道主义精神,强调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这五个方面得以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留给后世的教育遗产被誉为"活的教育学",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却仍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把情感这一心理学内容应用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并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这是苏霍姆林斯基

  • 标签: 霍姆林斯基 情感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家 教育理论 和谐发展
  • 简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美育视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探求美育的实践途径和有意识地建构美育实施环境,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完满人性与品格的形成。这对现代学校美育的启示有重视美育的情感作用,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美育的实践过程,回归美育人本内涵;净化美育的实施环境,创设“美”的育人空间。

  • 标签: 苏霍姆林斯基 美育 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