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血站成分献血宣传招募的新思路,拓展成分献血者,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方法 采用移动车进高校和市区街头进行宣传采集血小板。结果 三家血站采集数据:北京血液中心,首都成分献血移动采血小板从最初走进北京理工大学进行尝试,到2021年4月已经走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30余所首都高校,年采集量约30000U。截止至2020年底,移动采血小板共出车201趟次,采集6005人次6385治疗量。红河州中心血站自2019年12月启用移动以来,2020年度同比上升16.8%,2021年1-4月同比上升50%,年采集量4000U,增加成分献血宣传的直观性,提高成分献血的招募成功率,拓展成分献血队伍,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扬州中心血站: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自2020年12月移动启用至2021年4月,移动共进高校采集14次,进乡镇采集2次。共采集采血小板96人次,达161个治疗量,年采集量8000U。结论 移动具有可行性,有效提高成分献血的宣传采集效率。

  • 标签: 成分献血 移动单采 宣传招募
  • 简介:以往都是用B探针感应电压信号的过零点时间作为电枢通过B探针的时间,但此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测量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电枢在膛内运动时准确位置,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得出B探针的感应电压是由脉冲电流及电枢运动共同作用产生的,并推导出由B探针感应电压及脉冲电流计算电枢通过B探针准确时刻的方法。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设计了B探针,并在试验中运用新方法计算出电枢通过B探针的时刻,与B探针感应电压信号的过零点时间做比较,根据拟合的速度曲线,得出使用输出信号过零点作为电枢通过B探针时间存在一定的位置误差值,使用新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 标签: 电磁感应 轨道炮 电枢位置 脉冲电流 B探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家寺油田稠油热试验区,采用注蒸汽采油,收到明显效果。胜利油田稠油资源丰富,地质储量达5亿吨以上,其中已探明储量3.8亿吨(已动用2亿吨,未动用1.8亿吨)。从全国来看,稠油储量更为可观。稠油热

  • 标签: 稠油热采 单家 稠油资源 注蒸汽 蒸汽驱 投资利润率
  • 简介:目的:分析各种治疗性术对患者血液中的相应成分分离和去除效果。方法:对19例治疗性患者采集前后血常规检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比较采集效果、患者主观感受和临床诊断资料。结果:治疗性红细胞能使患者体内红细胞计数平均降低22.1%,血红蛋白平均降低25.0%;治疗性血小板患者体内血小板计数平均下降44%;治疗性白细胞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下降33.1%。结论:治疗性能够快速改变患者血常规检测值异常升高的状况,安全可靠,患者主观感觉好,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对症治疗手段。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机 血液成分 单采术 治疗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对献血员前后及2周后生化指标进行连续监测,研究采血小板对献血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对37例采血小板献血员在前、后以及2周后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K+、Ca+、Ng+、P+、Cu+、Zn+、iron、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胆固醇、甘油三脂、总蛋白、白蛋白、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指标采集前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糖、.Na+、C1-差异不显著。与后2周相比,除血糖、总蛋白、白蛋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外,其余均为无差异。结论时间间隔适当的条件下,采血小板对献血员的健康在生化指标方面无影响。

  • 标签: 献血员 单采 生化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治疗性血细胞术的临床护理,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要点,有效避免和处理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采用连续式血细胞分离法,根据治疗方案对机器设定程序,分别对19名患者进行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术。19例患者在进行1-3次(共25次)血细胞术后,结果显示红细胞术后血细胞降低指标明显,从而缓解因为血细胞异常增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在采集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挥护理疗效,避免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常结蜡油井生产中通常采用热洗清蜡,但王集油田及井楼油田八区部分井地层易污染,清蜡后含水恢复期长,另外部分井封上采下生产,油套不通无法热洗清蜡,易造成蜡卡,导致维护作业,增加生产成本。空心杆技术通过配套井下热洗单向阀组和地面热洗装置,建立空心杆和油管环空循环通道,避免了洗井液进入地层,解决了封上采下井热洗清蜡问题,避免了蜡卡维护作业。

  • 标签: 热洗清蜡 油套不通 空心杆 蜡卡
  • 简介:摘要做好对于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对于矿山的测量,矿山测量参与到矿井建设的全过程中,对于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及矿井生产的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矿山测量是采矿作业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场作为矿山生产中最重要的场地,也是矿山测量中的重点区域。

  • 标签: 矿山 采场测量 解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落轮镟床在地铁场段设备中作为关键设备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别于落轮式的镟床,具有加工效率高、集成化高、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如遇故障,可能影响电客列车的供车速度,需对该设备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轮缘测量探针 镟修 测量精度 加工精度
  • 简介:针对大多数空间谱估计方法在拍情况下失效的问题,本文以奇异值分解为基本手段,提出一种直接利用拍阵列接收数据构造长方形伪协方差矩阵的方法模型。相比于已有构造Hermitian矩阵的伪协方差矩阵构造方法,本文提出的构造方法一方面等效阵列维度更高,角度估计性能更优;另一方面,其基本构造模型兼容已有构造方法,更具一般性。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验证了本文提出构造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阵列信号处理 DOA估计 单快拍 奇异值分解
  • 简介:高白细胞自血病是指外周血白细胞〉100X109/L的急性白血病,易发生颅内出血、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早期病死率高。白细胞可迅速去除大量白细胞,降低早期病死率,并为化疗做准备。血细胞分离机价格昂贵,很多医院无条件应用此设备,只能采用穿刺一采血—分离一回输的方式进行白细胞。如此反复4—6次,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我科2002年6月-2006年12月对46例患者采用留置采血袋针头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白细胞单采 采血袋 针头 留置 血细胞分离机 急性白血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用PCR-LiPA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一部分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株的rpoB、katG、rpsL、rrs、embB基因突变,可作为临床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晶圆测试是半导体封测的生产的重要环节。晶圆测试中,探针与其对应测试垫的位置对准非常关键。但该技术在准确性和效率方面仍有不足。尽管探针痕迹自动检测技术逐渐成熟,但利用探针痕迹对针位进行修正的主流方法仍为手动或者半自动,导致自动生产过程中断。随着图像处理水平的提高,从针痕自动检测时采集的图片中,可以快速准确的提取针痕和测试垫的几何信息,进而利用刚体运动模型和最小二乘拟合计算出最优修正参数。应用该方法于探针测试控制系统,开发出新型探针与测试垫对准修正系统。该系统部署在服务器端,通过网络与探针机通信,使图像采集、信息处理、修正控制全部自动化、标准化,提高了准确性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探针对准;探针痕迹处理;刚体运动;最小二乘 一、简介 晶圆测试工序是芯片封测流程的重要步骤,主要是对晶圆上的裸晶颗粒进行电性测试,筛选出良品送入后续封装环节。进行电性测试,需要通过大量探针连接测试资源和待测裸晶颗粒,每颗探针都需要准确可靠的接触裸晶颗粒上的对应金属测试垫。不良接触严重影响测试效果,甚至,探针接触到测试垫有效区域外面,产生结构缺陷,如裂纹,影响芯片可靠性。尤其近年来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边长40微米的方形测试垫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产品中,对探针和测试垫的对准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基于成本的考虑,测试并行度也在提升,同时测试上百个产品的测试方案越来越多,原有的对准方法在原理、速度方面不再适用。 通常,每个生产批次开始前,探针机要进行探针和测试垫的对准,之后进行探针与测试垫的试接触。会在测试垫金属表面留下探针痕迹,它反应了接触状况,影响测试效果和质量。因此,试接触后,要进行探针痕迹检查。对准是通过相机获取针尖和测试垫的位置信息计算的,针尖状态、探针滑动情况、对准系统误差等因素会影响对准效果。另外,提取针尖信息需要频繁对焦,速度较慢,限制了参与对准计算的针尖测试垫对的数量。因此,利用探针痕迹和测试垫的几何位置进行对准更加直接。 探针设备不断进步,可以在自动检测探针痕迹的同时,通过网络将相应图片传送到服务器。服务器上运行的离线对准系统对图片进行分析,识别探针痕迹和测试垫,提取其几何信息【1】,利用刚体运动模型和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在探针机承载台平面内进行对准计算,产生沿承载台X、Y和θ轴的修正参数【2】。再远程控制探针机进行位置修正,改善接触情况。对于高并行度测试,由于探针众多,需要处理大量针痕图片。在服务器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并行计算,可以大幅提高图像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减少延迟。且通过并行处理,使探针设备的运行不受影响,同时进行生产测试。该独立运行于服务器的对准系统可以直接接入探针机测试机系统,也可以通过其它控制系统接入测试系统。 二、传统探针对准方法及系统 晶圆测试阶段,晶片未切割封装,需要通过探针连接裸晶颗粒上的金属测试垫和测试资源,进行电性测试。测试开始前,探针台对探针和金属测试垫进行位置对准,修正X、Y、Z和θ轴的运动参数,减小平移和旋转误差,确保良好的接触效果。测试过程中,探针机承载台将晶圆运至探针卡下并升起,使测试垫与探针针尖接触。在接触处会留下探针痕迹。 如图1所示,传统对准方法包括三个步骤:自动探针对准,自动晶圆对准和手动修正。探针对准时,探针机相机依次移动到待测针尖处,测量针尖位置。由于该测量需要在Z轴方向上通过多次聚焦搜寻针尖准确位置,较耗时,每根探针平均需要2秒。因此,尽管探针卡针数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时间成本,通常只选择少数探针进行对准。当然抽样量小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尤其是某些针尖磨损或位置偏移时。晶圆对准时,探针台通过相机获取探针对准中所选探针的对应测试垫的位置信息。探针机利用这些针尖和测试垫的位置信息,进行拟合计算并初步设定探针机载物台运动参数,并按照该参数进行试接触。 试接触时,常出现误对准情况,即在X轴、Y轴或θ轴上存在较大误差。严重时导致针痕在测试垫上的位置显著偏移,超过测试垫边缘,产生质量风险,此类芯片视为废品(MIL-STD-883)。该问题更多是由θ轴的转动误差造成,而非X轴或Y轴的移动误差。这是因为转动误差依三角关系沿晶片直径转化为X和Y向误差并放大。常见现象是沿一方向各裸晶颗粒上的针痕偏移程度逐渐严重。即使没有显著的误差,针痕位置也会在几个微米的范围内波动。再考虑针痕尺寸通常大于10微米,对于如今常见的40微米的方形测试垫,挑战严峻。因此,如何使针痕尽量靠近测试垫中心而远离其边缘非常重要。这对于安装数千甚至数万根探针的针卡,极具挑战,需要巧妙的算法和强悍的算力。但目前仍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修正。 手动修正是为了削减探针台自动对准误差,尽量使所有针痕接近理想位置。如图1虚线框内所示,包括试接触、目检和调整三个步骤。首先通过试接触产生针痕,以反映当前对准情况。然后观察针痕并依经验判断误差情况。接着对X、Y和θ轴误差进行手动修正。再循环进行试接触、目检、修正,直到针痕位置比较理想,结束手动修正,继续生产。该步骤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操作、人为判断,非常耗时。对于针数较多的产品,人为判断常不理想,尤其θ轴误差常需调整,占时超过5%。考虑大量针痕的情况并做出判断,直觉和经验不够准确,需要自动的、定量的计算解决该问题。 三、新型探针对准方法及系统 传统探针和测试垫位置对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探针对准步骤虽然是自动化的,但由于在Z轴上频繁对焦而耗时,只能抽样少量探针,而Z向误差较大。二是手动修正步骤耗时且不够准确,对X、Y和θ上的误差的修正不理想。对于问题一,已有电学接触方法来快速准确的对Z轴参数进行修正。因此对问题二,需找到新方法来解决X、Y和θ轴参数修正问题。随着技术发展,探针机自动目检功能逐渐成熟,大量包括针痕和测试垫的清晰图片可以在自动目检运行的同时从探针机相机发送到服务器,延时很短,不会对生产过程和效率产生影响。这些图片包含着进行X、Y和θ轴对准修正的完整信息。而且,生产中针尖常常变形或者被污染,针尖图像噪声大于针痕图像。利用这些几何信息可以分析出如何调整,但需要大量运算。因此,在新对准系统中, 利用服务器进行该计算,可以减少探针机系统负载。这样,在自动针痕检查时,探针机将图片和相关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并通知服务器开始运行新型对准修正系统。 图1 传统与新型探针对准流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