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2例(67个椎体)。所有42例(67个椎体)均行后路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其中46椎行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结果42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13个月。参考《JOA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疼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17例患者评为15分、8例患者评为14分、6例患者评为13分、2例患者评为12分。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减少卧床时间、改善活动能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治疗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获得随访患者30例,共45节手术椎体,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病历,手术定位时间平均约5min,一次穿刺成功为43节椎体,一次成功率95.56%,骨水泥填入椎体平均注射量4.2ml,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平均8.9±0.7分别降至术后24小时的2.3±0.5分、术后1周的2.0±0.4f分及术后3月的1.8±0.5分(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对椎体裂隙征(intravertebralcleft,IVC)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13例13个椎体病变,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将粉/液/对比剂比例为32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thaerylate,PMMA,骨水泥)注射入病变椎体,单椎体注入骨水泥5-10ml。结果全部病例成功手术。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水泥外漏。施术后3天疼痛缓解12例,1例术后复查MR见同节椎体新发骨折,再次手术后疼痛缓解,止痛效果100%。结论PVP是治疗椎体裂隙征的一种止痛效果好,创伤小,操作简单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41椎,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60~92岁,平均(75.7±7.3)岁。过伸体位复位后行PV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5例41椎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0~85min,平均(35.0±14.1)min。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1.8~9mL,平均为(4.6±1.6)mL。患者PVP术后VA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安全可行,实用性强。
简介:背景: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治疗腰椎疾病,有近20%不能达到有效的融合,出现治疗后疼痛、椎间隙塌陷、迟发性后凸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目的:进一步验证兔腰椎前柱结构切除后髓核组织对椎体间植骨融合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在L3间盘水平剥离前纵韧带,使其与L3间盘前缘形成间隙,植入同种异体髂骨。②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切除L3前1/3间盘组织,终板间植入同种异体髂骨,缝合同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③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在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的基础上行前柱的内固定。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定: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治疗后12周融合节段垂直拉伸力明显优于其他2组,能够承受更强的外界拉伸力。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12周植入骨块吸收,椎间隙无新生骨长入;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椎间有连续骨桥形成;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完全骨性融合。组织学观察: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12周未见骨组织生成;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少量的成熟骨小梁及成骨细胞;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大量成熟骨小梁及骨细胞,重塑后的板状骨及哈弗氏结构。结果证实腰椎前柱的稳定性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切除前1/3间盘组织后,游离的间盘、髓核物质影响了植入骨融合,有效地恢复前柱稳定性能够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但仍不能达到有效融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79例,并观察其VAS评分及Cobb’s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Cobb’s角亦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4例,其中行(PKP)治疗20例(观察组),保守治疗24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及椎体高度恢复,同时比较下地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术前和术后6个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周,3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下地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但费用较高。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远期疗效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PKP治疗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又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医生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应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平均52.5岁,病程平均10个月。病变累及2个功能节段者23例,累及3个功能节段者2例。其中2例患者作了2节椎体次全切,3节椎间隙减压。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3分。病变部位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椎体骨填充入钛笼内植骨配合带锁钉板固定。结果25例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10~16周骨性愈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无成角现象,内固定无移位,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有效率为92%(23/25),优良率为80%(20/25),术后JOA评分平均14.5分。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具有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并减压彻底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简介:摘要小儿寰枢椎半脱位系指寰枢关节的旋转性固定,合寰枢关节的解剖分析半脱位的实质可能是寰椎以齿状突或侧方关节突为轴心的旋转及向前的移位。以拿、揉、分筋等手法结合颌枕带牵引治疗小儿寰枢椎半脱位6例均获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