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42例(67个)。所有42例(67个)均行后路球囊扩张成形术,其中46行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42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13个月。参考《JOA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疼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17例患者评为15分、8例患者评为14分、6例患者评为13分、2例患者评为12分。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减少卧床时间、改善活动能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治疗技术。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术(Pere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新鲜压缩性骨折注入骨水泥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4月,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71例患者资料。通过对比观察术中推注骨水泥时间来研究骨水泥渗漏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类型等。结果直接持续推注骨水泥患者有8例10体外漏,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经过改进推注骨水泥方法后未发生1例骨水泥外渗。结论对新鲜骨折及后缘破裂上下终板破裂并不是绝对手术禁忌征。严格把握注入骨水泥时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并发症发生的。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注入骨水泥 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获得随访患者30例,共45节手术,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病历,手术定位时间平均约5min,一次穿刺成功为43节,一次成功率95.56%,骨水泥填入平均注射量4.2ml,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平均8.9±0.7分别降至术后24小时的2.3±0.5分、术后1周的2.0±0.4f分及术后3月的1.8±0.5分(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改良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外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对裂隙征(intravertebralcleft,IVC)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13例13个病变,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将针尖置于前1/3处,将粉/液/对比剂比例为32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thaerylate,PMMA,骨水泥)注射入病变,单注入骨水泥5-10ml。结果全部病例成功手术。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水泥外漏。施术后3天疼痛缓解12例,1例术后复查MR见同节新发骨折,再次手术后疼痛缓解,止痛效果100%。结论PVP是治疗裂隙征的一种止痛效果好,创伤小,操作简单的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裂隙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成形术在针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时的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从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90名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压缩性骨折患者,用数学方法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实验组采取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压缩性骨折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1.93±0.6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3.94±1.85,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方面具有恢复快,不易复发的特点,较之其他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86例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止痛效果好,术中及术后均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旁正中小切口板入路显微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为对象,患者均实施旁正中小切口板入路显微切除,观察和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病灶全部切除,随访显示80例患者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正常,2例脊髓损伤功能有所改善。术后均无患者出现运动障碍以及脊柱畸形。结论采用旁正中小切口板入路显微对髓外硬膜外下肿瘤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微创性,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旁正中小切口 半椎板入路 显微切除 髓外硬膜下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5例41,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60~92岁,平均(75.7±7.3)岁。过伸体位复位后行PV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5例41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0~85min,平均(35.0±14.1)min。骨水泥注入量为1.8~9mL,平均为(4.6±1.6)mL。患者PVP术后VAS疼痛评分、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部分恢复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安全可行,实用性强。

  • 标签: 过伸体位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术中结肠灌洗法,在左结肠及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4年3月采用左结肠及直肠一期手术中应用术中结肠的灌洗法治疗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组治疗28例患者无一发生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实用有效的防漏措施,具有避免分期手术的优点。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外科手术
  • 简介:背景: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治疗腰椎疾病,有近20%不能达到有效的融合,出现治疗后疼痛、椎间隙塌陷、迟发性后凸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目的:进一步验证兔腰椎前柱结构切除后髓核组织对间植骨融合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在L3间盘水平剥离前纵韧带,使其与L3间盘前缘形成间隙,植入同种异体髂骨。②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切除L3前1/3间盘组织,终板间植入同种异体髂骨,缝合同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③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在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的基础上行前柱的内固定。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定: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治疗后12周融合节段垂直拉伸力明显优于其他2组,能够承受更强的外界拉伸力。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12周植入骨块吸收,椎间隙无新生骨长入;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间有连续骨桥形成;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完全骨性融合。组织学观察: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12周未见骨组织生成;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少量的成熟骨小梁及成骨细胞;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大量成熟骨小梁及骨细胞,重塑后的板状骨及哈弗氏结构。结果证实腰椎前柱的稳定性对间植骨融合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切除前1/3间盘组织后,游离的间盘、髓核物质影响了植入骨融合,有效地恢复前柱稳定性能够促进间植骨融合,但仍不能达到有效融合。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脊柱 腰椎 椎间盘 椎间植骨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近年来已成为骨质疏松性疾病中的常见疾患之一,在治疗方式上保守治疗和成形术各有优缺点,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状态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保守治疗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应用经皮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皮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VAS评分、Cobb’s角及体高度丢失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7.30%(584/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2/600)。结论经皮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手术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4月对66例(72)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在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建立通道,进行PVP治疗。结果术后即刻至24h内明显止痛56例,术后48~72h疼痛逐渐缓解10例。平均随访12个月(6~18个月),66例(72)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明显的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且能够迅速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79例,并观察其VAS评分及Cobb’s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Cobb’s角亦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成形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对其采用经皮成形术治疗,并结合中药内服,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愈28例,有效39例,1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8.6%。结论经皮成形术患者手术创口小,疼痛轻,再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远期效果好,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皮椎体成形术 中药内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PK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导致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44例,其中行(PKP)治疗20例(观察组),保守治疗24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及体高度恢复,同时比较下地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术前和术后6个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周,3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下地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但费用较高。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远期疗效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PKP治疗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又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医生应用推广。

  • 标签: 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疼痛 经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应用前路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平均52.5岁,病程平均10个月。病变累及2个功能节段者23例,累及3个功能节段者2例。其中2例患者作了2节次全切,3节椎间隙减压。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3分。病变部位全部行颈前路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骨填充入钛笼内植骨配合带锁钉板固定。结果25例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10~16周骨性愈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无成角现象,内固定无移位,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有效率为92%(23/25),优良率为80%(20/25),术后JOA评分平均14.5分。前路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具有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并减压彻底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椎体次全切除 钛笼钉板植入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上胸椎血管瘤采取经皮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上胸椎血管瘤9例,采用经皮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状况,对患者的疼痛评定采用VAS评分。结果9例患者均进行了成功的手术,骨水泥填充良好,手术中未对患者的其他组织的正常功能造成损伤,也未出现对骨水泥过敏的情况,随访时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局部疼痛也明显降低。结论采用经皮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上胸椎血管瘤,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恢复的功能,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少见。

  • 标签: 上胸椎 血管瘤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