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类是医学贝类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传统依靠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依据其外部形态进行种类鉴定,操作误差大.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数值分类学、群体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先后进入医学贝类研究,形成了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医学贝类分类方法学,大大推动医学贝类研究的新发展.

  • 标签: 医学贝类 种类鉴定 分类方法 群体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贝类属软体动物,是有壳动物中数量最庞大的一类,现生种类超过了七万五千余种。它们有的身上具有8片壳(统称石鳖),有的外壳似象牙(俗称象牙贝),而我们最常见的则是腹足类和双壳类。腹足类是软体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成员,陆生的种类俗称蜗牛,海生的种类通称海螺。它们多半具有一个螺旋卷曲的

  • 标签: 贝类 软体动物 有壳动物 形态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海洋贝类种类繁多,是近海底栖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因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的贝类入侵问题,往往使该过程不能正常运转。大量研究表明,入侵贝类会抑制原著贝类或其他生物的生长及拓殖,形成单一优势群落,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对海洋渔业生产和近海工程及作业等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目前,欧美等国家针对该问题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十分重视入侵贝类的生物学、生态学与行为学特征及特性的研究,并根据其入侵途径与方式的不同开展了检测、监测、防控及管理工作。但在我国,入侵贝类还未引起相关部门及研究机构的足够重视。本文主要简述了我国近海的3种入侵贝类沙筛贝、指甲履螺和地中海贻贝的生物学、生态学及行为学等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根据其特性及入侵过程控制的难易,建议在完善我国入侵贝类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早期预警与检测,以及安全防控和管理等工作。

  • 标签: 入侵生物 贝类 生物多样性 沙筛贝 指甲履螺 地中海贻贝
  • 简介:目的建立了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DTX1、DTX2)、紫贻贝毒素(YTX)、原多甲藻酸贝毒素(AZA1)、螺环内酯毒素(SPX1)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匀浆贝类组织,用80%甲醇提取,StrataTM-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0.3%氨水甲醇溶液洗脱,离心超滤管离心纯化。采用XTerraMSC18柱(150mm×2.1mm,35μm)分离,以含6.7mmol/L氨水的90%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正、负离子切换扫描,基质标准校正外标法定量。结果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定量限为0.2~1.0μg/kg,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5;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8.8%~1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14.5%。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多份贝类样品进行分析,均未检出目标组分。结论方法选择性、灵敏性和准确度高,适用于贝类产品中脂溶性贝类毒素的确证及定量分析。

  • 标签: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脂溶性贝类毒素 固相萃取 毒素 食品
  • 简介:实践教学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贝类增养殖学的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科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度高、教学与生产实习紧密联系等一系列鲜明特点。本文以《贝类增养殖学》实践教学改革为例,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讨,从确定教改原则,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引入新概念、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构建新型的实验体系;多种手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校外培养基地建设,开展水产养殖综合教学实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和管理的改革措施。

  • 标签: 水产养殖 大学本科 生产实习
  • 简介:鱼虾蟹贝类像陆生动物一样,当生命活动停止,失去生命活力而死亡的时候,躯体便开始变得僵硬,体内的各种酶继续作用,肌肉、内脏组织进行自行分解,同时,鱼虾蟹贝体上的各种细菌也趁机体失去兔疫抗体而大量生长繁殖,使身体僵硬的鱼虾蟹贝被细菌分解,出现腐败变质,发出异常的臭气。纲茵微生物这种分解作用,

  • 标签: 虾蟹 贝类 鲜度 生长繁殖 内脏组织 肌肉
  • 简介:总结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西加鱼毒及Azaspiracids(AZAs)贝毒的检测方法,包括小白鼠生物分析法、免疫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分析各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展望贝类毒素分析技术的研究前景。

  • 标签: 贝类毒素 检测方法 小白鼠生物分析法 化学仪器分析法 免疫学法
  • 简介:以扇贝加工废弃物——扇贝边为原料,采用枯草杆菌蛋白酶、胰蛋白酶、Flavourzyme对其进行深度水解;然后应用超滤技术对酶解液进行分离,除去未水解的蛋白质、细菌、微细的颗粒成分等物质,得到富含氨基酸和小分子肽的超滤透过液;再应用反渗透技术进行预浓缩,以除去其中过多水分;最后,对该浓缩液进行减压浓缩或喷雾干燥,即得到浓液状或粉状的水解动物蛋白产品。其粗蛋白含量为66.88%,氨基酸态氮含量为6.96%,氨基酸态氮/总氮65.05%,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 标签: 扇贝边 水解动物蛋白 酶水解工艺 膜分离技术
  • 简介:贝类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现状、检测组织靶点、病毒浓缩方法及效率、检测方法有效性等多个方面评述贝类中诺如病毒的研究现状、进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制定诺如病毒检测技术标准及我国贝类进出口贸易提供参考。

  • 标签: 诺如病毒 贝类 检测靶点 病毒浓缩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多年来我国的海水养殖业高速发展,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养殖的水产品种类逐年递增,为行业及国家创造了极大的效益。贝类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养殖品种,在养殖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病害,影响了产量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符合贝类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的养殖领域需大力推广贝类病害预警预报技术,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海水养殖贝类病害预警预报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 标签: 海水养殖 病害预警预报技术 应用
  • 简介:本文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技术检测了大连地区几种食用贝类(海湾扇贝Argopectensirradias、文蛤Meretrixmeretrix、青柳蛤Mactrachinenes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和魁蚶Anadarauropygimelana)体内呋喃唑酮酶、氯霉素酶、恩诺沙星和有机磷的残留。结果表明,所检测的贝类体内均有不同含量的上述几种药物残留,但其残留量均在食用卫生标准的控制下,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

  • 标签: 食用贝类 药物残留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简介: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双壳贝类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面及双壳贝类消化酶方面的研究。组织学方面总结了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结构,组织化学总结了消化道和消化腺中富含的各种物质和消化酶。目前,双壳贝类消化生理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空白,研究前景相当广阔。

  • 标签: 双壳贝类 消化生理 研究进展
  • 简介:诺如病毒(norovirus,NVs)是非细菌性胃肠炎的首要致病原因,世界上50%以上的胃肠炎暴发都由它引起。诺如病毒主要通过食物、水以及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被污染的食物中以贝类中富集的诺如病毒最难检测,但贝类在2000--2007年的世界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中占了17.5%。本文就世界各国对贝类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诺如病毒 贝类
  • 简介:目的掌握广东省深圳市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时空分布特征,确定重点污染海域,为实现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15年深圳市海域3个监测点(斜吓湾、东涌和珍珠岛)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监测数据进行径向基函数插值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掌握监测点周围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大体分布状况和时空聚集区域。结果由径向基函数插值结果可知,斜吓湾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相对较高,东涌和珍珠岛海域含量相对较低,而且斜吓湾、东涌和珍珠岛海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分布特点存在明显差异;时空扫描发现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聚集性。2015年1-6月斜吓湾海域是最可能聚集海域(LLR=7.72,RR=5.59,P=0.00083〈0.001)。结论通过径向基函数插值和时空扫描分析方法可以获得麻痹性贝类毒素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时空聚集特征。

  • 标签: 径向基函数插值 时空扫描 麻痹性贝类毒素 空间分布 食品安全 ARC
  • 简介:本期随着气温的逐日升高,一年一度的药市销售淡季来临。目前,市场大货走动不多,但批量、零星交易频繁,而且很多品种市价逐日攀升,多少有点淡季不淡的味道。另据媒体报道,个别地区禽流感再一次袭来,有关预防禽流感类药材的走势将会出现波动,销量会有所增长,但价格绝不会暴涨。现就部分品种的走势分析如下:

  • 标签: 品种 参类 贝类 媒体报道 禽流感 气温
  • 简介:自2009年12月底以来,受持续低温影响,潍坊北部沿海海域出现海冰,是4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此次海冰灾害持续时间长、结冰范围大、冰情严重、影响面广,对当地海洋与渔业经济造成具大损失,特别是对滩涂底播贝类的影响。潍

  • 标签: 初步调查 影响初步 海冰滩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