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手术中的多种夹闭方式及方法,探讨各种技巧的适应症和注意要点,以提高颅内微小动脉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显微手术夹闭28例动脉病人中共32个微小动脉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前循环动脉及基底动脉动脉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除外A2段采用纵裂入路、小脑后下动脉采用枕下入路),手术要充分开放侧裂池及充分显露载动脉动脉夹闭技术1颈单纯直接夹闭、2体电凝塑形后夹闭、3复合方式夹闭、4其它类(体切开取栓后夹闭、载动脉直接夹闭等)。结果颅内微小动脉夹闭术中技巧的不同形状、不同部位、不同质地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全面考虑夹的夹闭方式,其中40%采用"颈单纯直接夹闭方式47%采用"体电凝塑形后夹闭方式"夹闭。13%采用"复合方式夹闭"动脉。结论术者要根据术中动脉的不同形状、不同部位、不同质地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全面考虑夹的夹闭方式,结合操作者的能力及经验采取个体化处理方式来具体实施。我们体会是熟练的显微分离及夹闭操作技术是基础,良好的手术工具、保持显微镜下术野干净清晰及相关协助人员的密切配合也尤为重要。另外对载动脉颈的充分显露,载血管及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是夹闭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微小动脉瘤 术中夹闭技术 显微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41-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共收治的50例脑动脉患者,对其行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GCS13~15分35例,GCS9~12分10例,GCS3~8分5例;住院时间8~12d;术中2例出血,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脑动脉患者进行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护理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效果
  • 简介:胸腹主动脉(thoracoabdominalaorticaneurysm,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动脉样变,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其与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主要区别为TAAA累及内脏动脉,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介入手术也不能简单使用直型覆膜支架治疗,因而,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截然不同。TAAA自然病程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而杂交手术,开窗支架、分支型支架及多层裸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使更微创的方式治疗TAAA成为可能。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胸腹联合切口 介入治疗方法 裸支架 开窗 覆膜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内显微手术关键点,研究颅内动脉出血后的最佳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效果以及术中配合情况,为今后的颅内动脉手术提供可靠性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40例动脉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临床体征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成功夹闭动脉,在随访期间(2-12个月),恢复良好35例,轻残4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其中有1例在术后15天,动脉再次发生破裂,手术重新夹闭后,12个月恢复良好。结论适宜的手术时机在动脉显微手术的成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手术除可有效的避免动脉再次出血外,还可以减轻由于脑脊液和凝血块而造成的血管痉挛,若手术时期过晚,则会增加手术难度,失去治疗机会。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要点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误诊的原因,提高超声医师对其诊断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10-06—2011-05诊断及误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相当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易被忽视,容易误诊,可误诊为内外科多种疾病。晚期死亡率较高。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体破裂前患者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超声及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漏诊,尽早选择联合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可以及早明确诊断,超声检查是检查夹层动脉的首选,为临床医生急救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主动脉瘤/超声诊断 夹层/诊断 误诊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主动脉夹层这一血管外科急危重症的发病率和检测发现率也随之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1,2]。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患者处于哪一个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可以将主动脉夹层起病时间在7天以内的病例归入为急性期;8~30天为亚急性期;超过30天为慢性期[3]。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亚急性期接受腔内修复术的死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亚急性期 腔内修复术 中国人口老龄化 影像学诊断技术
  • 简介:1病历摘要女,50岁。入院12d前突发晕厥,意识丧失2min,清醒后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可逐渐缓解;10d前突发额部胀痛,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复视;7d前右侧上睑下垂并渐加重。既往体健,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右侧上睑下垂,不能自主睁眼,右侧眼球外展位,上转和内收受限。

  • 标签: RATHKE囊肿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很严重的大动脉疾病,且患有该病的患者多伴有高血压或马凡综合征,死亡率高。故加强对患有此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尤为重要。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动脉夹闭术患者的效果。方法观察组36例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30例按神经外科一般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开展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动脉夹闭术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动脉瘤 夹闭术 护理干预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车祸外伤入院。自诉左上腹及左侧腰部无明显不适。常规超声检查示:肝、脾大小形态正常,脾门与左肾之间可见无回声团块,大小约40mm×29mm,边界清,内透声佳(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示:无回声区内可见红蓝相间的湍流彩色血流信号,与脾动脉相连(图1B)。脉冲多普勒超声无回声区内探及单相的收缩期动脉频谱(图1C)。超声提示:脾门处无回声囊性团块,考虑脾动脉。CT检查示脾门脾动脉见一38mm×28mm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其内显著增强,强化均匀,与脾动脉相仿,提示脾门区脾动脉(图2),术中证实脾动脉,行脾动脉及脾切除术。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脾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的MSCTA表现。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28例中6例为DebakeyⅠ型,9例为Ⅱ型,另13例为Ⅲ型。其中左或右肾动脉受累及者共计11例次,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结论MSCTA能迅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地提供主动脉夹层病变后受累及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早期依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MSCTA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胸主动脉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患者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介入栓塞治疗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症状,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查及心理辅导,尽早手术,降低风险。术后仔细进行身体器官及穿刺部位等护理评估,做好常见护理问题及术后并发症护理工作。结果有效及时的护理使患者尽快进行手术,降低风险,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科学、专业、亲情化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恐慌疑虑,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基底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颅内基底动脉患者48例,全身麻醉后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安全性。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随访1个月~2年,均未新增神经功能缺失,均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颅内基底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基底动脉瘤 介入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主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20例腹主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变化等。结果20例腹主动脉患者经腔内隔绝术治疗,均成功的植入移植物,在术后有2例发热,2例肺部感染,1例动脉栓塞,经及时处理,均康复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5.92±2.54)天;随访观察患者的动脉情况均有效改善;术后腹主动脉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结果优于术前,对比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况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抗凝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术后护理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总结28例四肢假性动脉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假性动脉28例,其中采用体切除及动脉壁修补术4例、体切除及动脉端端吻合术8例、体切除及血管移植术16例(其中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0例、头静脉移植4例、人造血管移植2例)。结果28例手术修复均获成功。3例伤口进行游离植皮的患者中2例一期愈合、1例部分植皮坏死、经换药2周后再次植皮成活。随访1~10年(平均5年零8个月),临床及超声波检查均显示修复动脉通畅且无假性动脉复发。自体静脉移植的患者中有10例2年后超声波检查显示移植静脉轻度扩张,但无动脉形成。有邻近神经发生受压症状的6例患者,在假性动脉切除和动脉修复手术后6个月左右症状均消失,未造成患肢的功能障碍。结论外伤造成的动脉损伤是假性动脉最常见的原因,医源性损伤所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假性动脉要尽早治疗,尽可能进行血管修复。彩色多普勒、超声波对假性动脉的诊断帮助,MRI和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四肢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讨论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老年患者的护理,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5月前来我院治疗的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老年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7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显效48例(68.6%)。有效20例(28.6%),无效2例(2.8%),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患者显效35例(50.0%),有效14例(20.0%),无效21例(30.0%),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减少患者的病痛,降低发病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老年患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