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的动态功能脑网络以及图论属性异常。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的5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以及同期招募的6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患者组的症状程度进行评估。使用组独立成分分析、滑动窗分析以及图论方法探究抑郁症患者动态功能连接与网络拓扑可变性的异常。结果提取了4个重复出现的瞬时功能连接状态,其中状态二和状态四的时间属性以及动态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抑郁症组在状态二中的时间分数(Z=-2.653,P=0.008)与平均驻留时间(Z=-2.419,P=0.016)显著高于对照组。(2)抑郁症组在状态四中的时间分数(Z=2.470,P=0.014)与平均驻留时间(Z=2.240,P=0.025)显著低于对照组。(3)抑郁症组在状态二中表现出默认模式网络与认知控制网络间的连接显著减弱,而小脑网络与视觉网络间的连接显著增强。(4)在状态四中,抑郁症组功能连接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认知相关网络与感知相关网络间连接减弱及皮质下网络与大脑皮质连接增强。(5)抑郁症组呈现出较低的全局效率变异性(Z=2.036,P=0.042)。结论抑郁症患者动态功能连接、时间属性在不同状态下均发生了改变,同时全局效率可变性降低。

  • 标签: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动态功能连接 图论属性
  • 简介:摘要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脑成像研究,其主要包括静态功能连接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功能连接具有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性质,静态功能连接无法揭示脑连接时变特征中包含的丰富信息。利用DFC方法,揭示大脑复杂神经活动的动态特性及其脑机制,已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然而,DFC各种方法之间缺乏可比性,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作者梳理了DFC分析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试图指出动态功能连接的改进方向,并对其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 标签: 动态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成像 阿尔兹海默病 精神分裂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使用障碍(AUD)者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DMN)和执行控制网络(ECN)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AUD患者23例(AUD组),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利手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4名(HC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密歇根酒精中毒筛查试验(MAST)认知及酒精依赖程度评分,并进行T1WI-3D结构像及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扫描,采用组空间独立成分分析(ICA),选取DMN及ECN独立成分,然后通过滑动窗和聚类方法获得DMN及ECN功能连接动态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将参数值与MMSE、MAST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相比于HC组,静态功能连接分析显示AUD组DMN中楔前叶和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P=0.016,t=2.496),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显示DMN和ECN功能连接显示出4类不同的脑活动状态,AUD组state1占比增加约6.81%,state2占比减少约6.83%,state3和state4相对稳定,state1状态下,AUD组DMN内部功能连接增强,同时DMN和ECN间功能连接以增强为主;state2状态下,ECN内部功能连接增强,DMN和ECN间连接以减弱为主;AUD组state2状态平均持续时间与MAST评分呈负相关(r=-0.433,P=0.039)。结论AUD者脑DMN和ECN动态功能连接模式发生改变,动态功能连接能揭露大脑活动的瞬时变化,可为发现AUD深层次脑活动变化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酒精相关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默认网络 执行控制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进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以评估进展型MCI及稳定型MCI的功能连接变化特征及差异。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ADNI)数据库。检索MCI患者并根据其随访结果筛选进展型MCI患者入组,并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稳定型MCI患者作为对照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对rs-fMRI进行处理提取并筛选感兴趣的独立成分(independent component, IC)。利用滑动时间窗法进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应用k-means聚类及elbow方法将动态功能连接矩阵划分为具有代表性的动态功能连接状态,分析两组间动态功能连接状态的变化,并比较功能连接特征参数(各状态的时间比例、驻留时间及各状态间的转换次数)的差异。结果最终23名进展型MCI及26名稳定型MCI患者纳入本研究。一系列动态功能连接矩阵被划分为4种动态功能连接状态:弱连接状态a,局部强连接状态,弱连接状态b及正相关强连接状态。与稳定型MCI组比较,进展型MCI组处于局部强连接状态的时间比例减少、驻留时间缩短(P=0.049,P=0.049),而处于弱连接状态b的时间比例增加、驻留时间延长(P=0.045,P=0.033)。结论与稳定型MCI患者比较,进展型MCI患者具有局部强连接状态减少而弱连接状态增多的特点。动态功能连接能够客观反映进展型MCI及稳定型MCI的大脑功能变化,对于鉴别进展型及稳定型MCI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进展型轻度认知障碍 稳定型轻度认知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连接 独立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具有时变分析功能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探究长期吸烟者全脑和半球水平脑功能网络的动态性改变。方法纳入符合DSM-Ⅳ中关于物质依赖诊断标准的37例长期吸烟者(长期吸烟组),以及年龄、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47名(对照组),采集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将全脑功能连接分解为半球间和半球内功能连接,使用滑动窗口方法计算每个体素的全脑、半球间和半球内dFCD值。利用半球内和半球间的标准差进一步量化功能连接动态的时间变异性。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长期吸烟组与对照组间dFCD值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期吸烟组在左侧岛叶、左侧壳核的全脑dFCD值升高(t=3.99、4.49)。在半球间水平比较中,长期吸烟组在左侧岛叶、左侧壳核的dFCD值较对照组升高(t=3.81、4.33)。在半球内水平比较中,长期吸烟组较对照组左侧岛叶、左侧壳核的dFCD值升高(t=4.20、4.33),与全脑和半球间dFCD值的改变有相似的模式(均高斯随机场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结论长期吸烟者左侧岛叶和左侧壳核的功能连接模式的时变性反映了它们与大脑其他区域的异常通信,揭示了半球水平功能连接异常在成瘾机制中可能的潜在作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吸烟 功能连接密度 大脑半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聋哑儿童执行功能缺陷与脑功能连接间的关系及特征。方法从特殊教育学校招募28名聋哑儿童和27名人口学指标匹配的正常听力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分别选用磁共振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评估聋哑儿童与听力正常儿童在脑灰质体积之间的差异,采用功能磁共振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方法分析聋哑儿童与正常听力儿童脑执行功能网络内连接的差异,用执行功能测试工具评价聋哑儿童各执行子功能与听力正常儿童的差异。结果聋哑儿童的脑灰质体积在左侧角回(MNI坐标:-48,-72,45;700 voxels)、右侧顶上回(MNI坐标:20,-62,57;594 voxels)和左侧枕中回(MNI坐标:-32,-87,42;782 voxels)较听力正常儿童减小。聋哑儿童在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额下回(MNI坐标:-24,21,3;54 voxels)功能连接较听力正常儿童减弱。在行为学测试结果中,聋哑儿童在转换功能上较正常儿童存在缺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39,P=0.02)。结论聋哑儿童执行功能存在一定缺陷,其神经机制可能与执行功能相关脑区出现功能连接减弱及脑灰质体积减小有关。

  • 标签: 聋哑 执行功能 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SPS 作为一种材料制备加工新技术,已经实现C/C;C/SiC;陶瓷等材料的连接。对于功能材料的连接除了考虑连接的强度,还应考虑连接后性能的变化,对于普通的焊接方法,无法保证连接后结构组织及性能的完整性。因此,研究基于SPS实现功能材料的连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 简介:功能食品(FunctionalFoods)是一类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食品。有的国家称之为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等等,它对食用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人体整个功能都有所助益。在许多国家,随着人民科学水平的提高,营养知识的丰富,已渐形成一种认识,即食品比药品更能解决身体的健康。在美国,大约有60%的人认为只要把饮食调配得科学,能充分应用食品所含有的功能性,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即有可能避免或减少诸如肿瘤、高脂血症、肥胖等症;另有50%以上的人相信长寿、精神及健康与食用食品的种类有关。

  • 标签: 功能食品 健康食品 保健食品 即食品 心理健康 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缝核动态功能连接(dFC)的异常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就诊的30例首发未用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例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M(Q1,Q3)]16.5(15.0,17.0)岁];以及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17.0(16.0,18.0)岁]的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将中缝核分为中缝背核(DRN)和中缝中央核(MRN),采用基于种子点的dFC方法分析病例组DRN、MRN与全脑灰质dFC的异常改变。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对病例组进行临床特征、认知功能评估。比较两组受试者dFC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提取差异脑区dFC的变异值,并分析与HAMD-17评分、认知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DRN与右侧颞上回dFC(MNI坐标:33,-12,-12;体素大小为468;t=4.715)的变异值升高,范围延伸至右侧脑岛、豆状核、壳核、中央沟盖等脑区(GRF校正,voxel-P<0.005,cluster-P<0.05)。病例组差异脑区的变异值与HAMD-17中总分、迟缓因子得分,以及WSCT中总用时间、正确思考时间、错误思考时间、非持续错误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8、-0.365、-0.488、-0.470、-0.412、-0.390,均P<0.05)。结论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DRN与颞岛叶皮层、纹状体等脑区dFC的不稳定性增加,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改变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抑郁症 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中缝核 动态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借助功能磁共振手段探索脑梗死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功能连接及其动态性在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前后的变化及留针的效应机制。方法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在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的右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25例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人对照21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下采集静息态、针刺态的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借助独立成分分析技术提取受试者感觉运动脑网络,基于感觉运动网络进行功能连接及其动态性变化在针刺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针刺态感觉运动网络内功能连接与静息态在左侧顶下小叶存在差异,针刺态较静息态增强(P<0.05,GRF校正),峰值点坐标为(-27,-51,48),峰值点T值为5.502,体素数目12。针刺态感觉运动网络内动态功能连接变异性较静息态在左侧中央后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态较静息态降低(P<0.05,GRF校正),峰值点坐标为(-5,-30,39),峰值点T值为-3.153,体素数目9。对照组感觉运动网络内功能连接针刺态、静息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觉运动网络外则针刺态和静息态感觉运动网络和丘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刺态较静息态强度下降(P<0.05,GRF校正),峰值点坐标为(-12,3,6),峰值点T值为-4.253,体素数目183。感觉运动网络内动态功能连接变异性针刺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功能连接在双侧内侧额上回存在针刺态时的差异,试验组较健康对照组增强(P<0.05,GRF校正),峰值点坐标为(0,42,48),峰值点T值为3.988,体素数目53。在丘脑存在静息态时的差异,试验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弱(P<0.05,GRF校正),峰值点坐标为(-9,-15,9),峰值点T值为-6.596,体素数目101;两组动态功能连接变异性针刺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息态可见散在差异(P<0.05,GRF校正)。以年龄、性别、病程为控制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试验组针刺态、静息态感觉运动网络内平均功能连接强度均与下肢Fugl-Meyer评测(Fugl-Meyer assessment,FMA)分数负相关,针刺态感觉运动网络内平均功能连接与下肢FMA分数相关系数为-0.533(P=0.011),静息态感觉运动网络内平均功能连接与下肢FMA分数相关系数-0.485(P=0.022)。结论脑梗死患者针刺态感觉运动网络内脑功能存在和静息态不同的运作模式,并且这种运作模式还具和时间相关的波动性改变。

  • 标签: 针刺 功能磁共振 脑梗死
  • 简介:应用复杂网络方法研究数学认知的一个基本过程——背诵过程中大脑功能连接的特征。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得到的数据,建立了不同认知任务下的大脑功能网络。对不同网络的分析表明,不同认知任务下,大脑功能连接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都具有相同的特性:功能连接的度分布呈power-law分布,网络的平均最短距离与对应的随机网络相差不大,而平均集聚系数却大很多,表明此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对网络核心节点定位分析的结果与传统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结果得到很好的吻合。

  • 标签: 功能连接 背诵过程 小世界网络 无标度 复杂网络
  • 简介:1实义切分理论从语言体系出发,系统地研究了俄语词序,为后来俄语词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由于该理论的重点是俄语词序的聚合体,因而对俄语词序在组合关系方面的规律,特别是在言语中影响词序的语言外因素揭示得不很够。从另一角度看俄语词序,从新的理论出发,我们发现了俄语词序的又一重要功能——连接现实功能

  • 标签: 实义切分 语言体系 聚合体 专有名词 组合关系 指示代词
  • 简介:“其中”的解说性连接功能具体表现为全部解说、择要解说和补充解说三种不同情形,并受到特定的句法分布和语义条件限制,附带有语用优化和信息预示等语用表现。“其中”在一些用例中还表现出功能扩展的迹象。

  • 标签: 其中 回指功能 解说性连接功能 语用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动态功能连接(dFC)分析方法探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PSLE)患者脑功能连接动态特征异常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NPSLE女性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并记录患者的补体C3、C4、CH50水平、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用量、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和损害指数(SDI)评分。同期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所有被试均行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检查。使用GIFT软件对MRI数据进行空间组独立成分分析并挑选出29个独立成分(IC)作为内在连接网络;使用滑动时间窗技术进行dFC分析得到5个功能连接状态(state)及dFC指标(时间分数、平均停留时间、转换次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不同状态内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算dFC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NPSLE组的dFC指标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45例NPSLE患者和35名HC,两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7、-0.460,P>0.05)。在state4弱连接中,NPSLE组与HC组相比,时间分数增大,平均停留时间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96、-2.462,P<0.05);在state3强连接中,NPSLE组与HC组相比,小脑后叶脑区(IC39)与基底节脑区(IC10)之间功能连接(FC)增强(t=-5.201,P<0.05),小脑后叶脑区(IC39)与颞叶脑区(IC5)、颞叶脑区(IC7)、顶上小叶脑区(IC65)(t=4.212、5.572、4.415,P<0.05)、中央旁小叶脑区(IC12)与后扣带回脑区(IC15)之间FC减弱(t=3.893,P<0.05)。NPSLE患者的SDI评分与state1、state3强连接状态的时间分数及平均停留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SLEDAI评分与state1、state2强连接状态的时间分数、平均停留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SDI及SLEDAI分别与state4弱连接状态的时间分数、平均停留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NPSLE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CH50水平分别与转换次数呈正相关(r=0.428、0.354、0.385,P<0.05);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用量与转换次数呈负相关(r=-0.466,P=0.001)。验证分析可有效重复实验结果。结论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dFC方法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尺度上有效识别NPSLE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NPSLE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狼疮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神经网络(计算机)
  • 作者: 丁振宁 李平 吕丹 陈云辉 尚婷惠子 白晓宇 孙正海 肖健 张广凤 刘万强 郭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临床心理教研室,齐齐哈尔 161006,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磁共振科,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精神科,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齐齐哈尔 16100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dFC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dFC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dFC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方法,探索异常的dFC值是否可以用于识别强迫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0.23±0.02与0.26±0.03,t=-6.23,P<0.05,GRF校正)、左侧楔叶(0.24±0.03与0.28±0.04,t =-5.30,P<0.05,GRF校正)、左侧中央旁小叶(0.23±0.03与0.27±0.04,t =-5.36,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0.23±0.04与0.27±0.04,t =-5.12,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患者组降低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dFC值(r=0.289,P<0.05,未校正)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与Y-BOCS总分(r=0.292,P<0.05,未校正)、强迫思维因子分(r=0.304,P<0.05,未校正)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约登指数为0.5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2%。结论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双侧楔前叶dFC降低;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可能对于强迫症的识别有提示作用。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楔前叶 动态功能连接 静息态
  • 简介:Sperber和Wilson在论述其关联理论时指出了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认知属性。认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动态地发挥作用。语言的交际过程就是一种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其中涉及到语境假设的选择、延伸、调整与顺应等。只有有了互为显映的认知语境,话语交际才能成功地实现。

  • 标签: 认知语境 动态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探讨抑郁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注意力网络动态连接属性的变化。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73位MDD患者以及71位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采集rs-fMRI图像,基于既往Meta分析结果构建注意力脑网络,利用一系列时间窗进行分割,计算并比较组间注意力网络的时间变异性变化。结果较HC组,MDD组注意力网络总体时间变异性异常升高(F=5.596,P=0.019),而注意力网络各节点的动态连接属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D组注意力网络的平均时间变异性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r=-0.025,P=0.845)及焦虑量表(r=-0.055,P=0.654)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MDD患者注意力网络整体动态连接属性存在异常升高,表明其注意力网络动态功能改变可能是网络整体水平动态连接的变化,而非某功能节点的局部变化。

  • 标签: 抑郁症 注意力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动态连接 时间变异性
  • 简介:目前功能连通(functionalconnectivity)已经发展为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MRI)研究脑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采用时间相关方法,选取后扣带回(posteriorcingulatedcortex,PCC)为感兴趣区(regionsofinterest,ROI),提取ROI所有体素的平均时间信号,并与其他脑区血氧依赖的磁共振(BOLD)信号进行相关,同时去除全局效应和头动误差,对14例志愿者的计算和静息数据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研究逻辑计算任务下默认网络(defaultmodenetwork)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默认网络受到抑制,各脑区信号改变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逻辑计算状态下各脑区BOLD信号变化不同,与PCC时间相关性发生改变所致。

  • 标签: 功能连通 时间相关 感兴趣区 逻辑计算 默认网络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复发十分重要。针刺疗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检索近10年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fMRI研究及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fMRI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分析文献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功能连接机制。共纳入11项基于感兴趣区域的fMRI技术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主要是激活患者的初级运动皮层、后扣带回、楔前叶等脑区的功能连接。表明初级运动皮层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是针刺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

  • 标签: 针刺疗法 卒中 功能性磁共振
  • 简介:通过对30名男运动员进行运动能力测试、功能核磁成像(BOLD-fMRI)测试及分析,总结出了运动性中枢疲劳及力竭对脑功能区终极ROI间连接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认为运动性中枢疲劳及力竭发生会降低脑神经间的功能连接

  • 标签: 运动性疲劳 中枢疲劳 脑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