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剂量胃复安在小儿病毒性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指导用药。方法选取我院104例小儿病毒性腹泻病例,全部病例在静脉液体疗法的同时,给予胃复安0.1mg/kg,墨菲氏管滴入。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结果全部104例病例显示明显止吐效果,呕吐缓解后辅以益生菌、肠黏膜保护剂口服,并口服米汤加盐或口服补液盐等辅以静脉补液,平均病程5.1d,均痊愈。结论小剂量胃复安0.1mg/kg,静脉给药在婴幼儿止吐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而且方便、经济、药源丰富,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脂多糖(LPS)致脓毒性休克模型组(LPS组)、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干预组(LD组)3组,每组24只。经股静脉注射LPS 20 mg/kg制备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D组于制模成功后经右股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 mg/kg;Sham组和L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监测各组大鼠血压和心率(HR);分别于制模后0、3、6 h各取8只大鼠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活化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核转录因子- κB p65(NF-κB p65)表达;制模后6 h时取心肌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试验(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注射LPS后1 h大鼠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下降,之后逐渐升高,6 h时显著高于Sham组;而HR无明显改变,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乳酸(Lac)、剩余碱(BE)、血浆NT-proBNP水平及心肌组织caspase-3和NF-κB p65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均于6 h达峰值,且明显高于Sham组。脓毒性休克早期予以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干预后,大鼠MAP呈上升趋势,Lac、BE则缓慢下降,6 h时MAP、Lac、BE均显著低于LPS组〔MAP(mmHg,1 mmHg=0.133 kPa):98.6±7.5比106.1±8.5,Lac(mmol/L):1.29±0.08比2.42±0.37,BE(mmol/L):4.45±0.57比8.18±1.03,均P<0.05〕。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干预后3 h和6 h血浆NT-proBNP水平及心肌组织caspase-3、NF-κB p65表达均明显低于LPS组〔血浆NT-proBNP(ng/L):3 h为2 740.56±97.31比4 425.60±743.32,6 h为2 638.81±205.12比4 993.01±373.78;心肌caspase-3/GAPDH:3 h为0.567±0.045比0.841±0.162,6 h为0.496±0.071比1.116±0.172;心肌NF-κB p65/GAPDH:3 h为0.852±0.734比1.232±0.115,6 h为0.783±0.047比1.383±0.215,均P<0.05〕。HE染色显示,LPS组心肌细胞发生断裂,炎性细胞浸润;而LD组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较LPS组明显减轻。TUNEL染色显示,LPS组心肌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ham组〔(82.41±1.57)%比(5.77±0.69)%,P<0.05〕;而LD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LPS组〔(27.82±1.77)%比(82.41±1.57)%,P<0.05〕。结论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组织caspase-3及NF-κB p65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抑制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的医院就诊的患有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指标消失时间以及体征恢复时间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体征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神经组织损伤,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健康兔眼玻璃体腔单次注射更昔洛韦的安全剂量范围,并观察兔眼玻璃体腔连续注射不同剂量更昔洛韦的视网膜毒性。方法将10只健康新西兰无色素兔平均分为5组,每组各2只兔。每组分别往兔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1 mg/0.025 ml、2 mg/0.025 ml、5 mg/0.025 ml、10 mg/0.025 ml及0.025 ml生理盐水(对照组)。干预1周后对兔眼行超广角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暗适应条件下测定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最大混合反应(Max-R),明适应条件下测定视锥细胞反应(Cone-R)和30 Hz闪烁反应(30 Hz-R)。将24只健康新西兰无色素兔随机分为小剂量实验组、小剂量对照组和大剂量实验组、大剂量对照组,每组6只兔,以右眼为实验眼。大剂量实验组兔眼连续注射更昔洛韦2 mg/0.025 ml,1次/周,共4次。小剂量实验组兔眼注射1 mg/0.025 ml更昔洛韦,诱导期为2次/周,共4次;维持期为1次/周,共2次。大剂量对照组、小剂量对照组兔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0.025 ml生理盐水。每次注射前1 d及末次注射后1周行全视野ERG检查,暗适应条件下测定Max-R,明适应条件下测定Cone-R和30 Hz-R;注射前1 d及末次注射后1周行OCT检查;末次注射后1周处死各组实验兔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结构。不同时间Max-R、Cone-R的a波和b波振幅以及30 Hz-R振幅比较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健康兔眼玻璃体腔单次注射1 mg或2 mg更昔洛韦1周后未见超广角眼底照相、OCT、ERG异常结果。健康兔眼玻璃体腔单次注射5 mg更昔洛韦1周后可见眼底血管堵塞、视网膜前出血,ERG可见Max-R、Cone-R的a波和b波振幅以及30 Hz-R振幅略有下降。健康兔眼玻璃体腔单次注射10 mg更昔洛韦1周后还可见视网膜坏死、渗出性改变,OCT提示坏死区域视网膜组织水肿、层次不清,ERG可见Max-R、Cone-R的a波和b波振幅以及30 Hz-R振幅明显下降。连续注射更昔洛韦1周后,小剂量实验组、大剂量实验组兔眼视网膜均未见出血、渗出;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连续,未见视网膜水肿或其他结构异常。与大剂量对照组、小剂量对照组比较,连续注射更昔洛韦1周后大剂量实验组、小剂量实验组兔眼ERG的暗适应Max-R a波(Z=-0.160、0.000)和b波(Z=-0.321、0.000)、明适应Cone-R a波(Z=-0.641、-0.641)和b波(Z=-0.321、-0.160)振幅以及30 Hz-R振幅(Z=-0.321、-0.1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大剂量实验组、小剂量实验组兔眼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玻璃体腔连续注射更昔洛韦1、2 mg均未对健康兔眼造成明显视网膜毒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该院14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将其分为A组与B组,两组均为70例。其中B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A组则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A组治疗疗效优于B组,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肺炎,可有效减少不良症状及并发症,提升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至2015间我院收治的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1和研究组2,首先对两组患者实施护肝以及对应的相关治疗,研究组1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1000mg/d的腺苷蛋氨酸治疗,研究组2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在此基础上加用2000mg/d的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1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2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5.56%;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时研究组2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研究组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