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板栗原产于中国,具有众多食用优势是著名的四大坚果之一,是优良的经济树种,木本粮食。我国是世界上板栗栽培面积最大和产量最高的国家。培育良种板栗嫁接苗是板栗生产的物质基础,常见的板栗苗田嫁接方法有切接、腹接和劈接等,以劈接和单芽切接方法使用最多。大田嫁接板栗苗一般都是先将板栗移床苗栽植,再嫁接。在板栗苗木生产实践中,群众发明了一种坐田单芽切接技术。这种技术采取板栗苗木不移床,原地断根再嫁接的方法。这种嫁接方法减省了起苗、搬运、整田、开厢开沟、栽植等工序,每亩节省投资2000元以上,同时这种嫁接方法速度快、成活率高达95%以上、成苗率高达90%以上,一级苗率高达80%以上,从而提高苗木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益。现将技术细节总结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
简介: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和延续的一个生动见证,是凝聚民族情感、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本文从保护与传承的现状、文化内涵两方面入手,对坡芽情歌目前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梳理。从传播途径、经济价值、文化领域等方面探讨坡芽情歌的价值。通过对壮族文化的创新方法的研究,探讨在非遗旅游中如何保护和传承壮族非遗,建立科学的非遗保护模式,促进壮族民歌文化的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本文以巴西TCP集装箱码头B215泊位为例,通过静载实验、结构软件数模等分析码头现状,提出码头结构中的后轨不能满足LIBHEER岸桥54t/m的荷载要求;通过模型计算提出后轨加固升级改造方案,以达到码头安全使用要求,并总结了本方案成果的亮点, 为其它类似的老码头加固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7—2019年我国炭疽流行特征及发病规律,对部分省份(自治区)的炭疽芽胞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报告的炭疽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和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情况;以2017—2019年分离的47株炭疽芽胞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典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anSNP)和15个位点的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5)方法对炭疽芽胞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2017—2019年共报告的炭疽病例数为951例,其中938例是皮肤炭疽,达到总报告数的98.63%,分布地区主要在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累计病例数前三位的省份是甘肃(215例)、四川(202例)和青海(191例);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夏秋季发病较多,8月份达到发病高峰,2017—2019年的6至10月份发病数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66.35%(211/318)、72.32%(243/336)和68.01%(202/297);年龄范围分布主要在20~59岁,约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男性病例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约为3∶1。职业以牧民和农民为主,牧民病例占当年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9.70%~58.18%,农民病例占当年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1.45%~36.70%。每年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017—2019年共报告2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anSNP分析显示,47株菌中有37株属于A.Br.001/002亚群,10株属于A.Br.Ames亚群。MLVA15分析显示,测试菌株可以分成17个基因型,其中有10个基因型只包括1株菌。结论我国2017—2019年炭疽主要以皮肤炭疽为主,有明显地区性、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征;canSNP和MLVA15等分子分型方法可以在传染病溯源工作中发挥作用,为炭疽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