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理念和教育的内容,然而校园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心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光盘,就是希望在全社会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新风尚。本文在以学校开展好文明用餐,节约粮食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让光盘行动不仅仅是孩子简单的把餐盘中的饭吃完,更多的指向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指向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简介:摘要:如今,“原生态”民歌和唱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能简单的将“原生态”歌唱认定为一种唱法,它也是一种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风格。所以,深入挖掘“原生态”音乐资源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由此才能培养出既能对音乐专业技术熟练掌握,而且文化素养较高的人才。本文先从“原生态”歌唱的价值进行讨论,之后分析了高校音乐教育开展带给我们的启示,从而得出高校在音乐教育开展中已经将“原生态”歌唱艺术作为一个新途径的结论。 关键词:原生态歌唱;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文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要求我们在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全面发展个人素质。人们已经深入的理解了教育所具备的更为广泛的价值,通过对素质教育强化认识,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原生态”歌唱艺术的特点是原始形态一直在保持着,而且未对其进行艺术加工,社会各界对其广泛关注,高校音乐教育在其影响下,获得了新的启示,高校音乐教育开展过程中有了新的思路,这对于音乐教育极为重要。 一、“原生态”歌唱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1、“原生态”歌唱能开拓文化视野、传承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作为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的缩影在“原生态”歌唱中可以被发现。要想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将“原生态”歌唱当做一个生动有效的途径。“原生态”歌唱艺术是以音乐作为基本出发点,并且还结合了很多其他学科。因此,在进行“原生态”歌唱时,学生在其它学科相关知识的影响下扩大了音乐文化视野,学生通过学习“原生态”歌唱艺术,可以开拓自己的文化视野,与此同时,还使自身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2、“原生态”歌唱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在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过程中,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及认识现实生活,由此就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音乐的音响;二是与音乐有关的具体形象以及文化信息。“原生态”歌唱艺术与其存在的特有民俗现象都能在一定程度促使学生产生更强的音乐审美感受。 3、“原生态”歌唱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以及民族精神 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原生态”艺术及民俗活动,采用了多种艺术形式来凝聚民族精神,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以及独特的审美观。有调查统计,我国的民歌数量达到30万首左右,还有3000多种有记载的民族民间乐器,300多种曲艺音乐,这些都是56个民族经常长期交流与融合后得到的精髓,不仅体裁形式多样化,同时它们的音调、风格也极为丰富,有着异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值得深入研究。目前,“原生态”歌唱艺术已经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本民族音乐,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义不容辞的。对于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而言,音乐教育承担着重大责任。从一个国家的教育,再到一个民族的教育,都要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脱离其中是错误的,音乐教育要对民族文化继承、弘扬、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音乐文化之林保持住中华民族文化的应有地位。因此,各高校不断的深入开展“原生态”歌唱教育,使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 4、“原生态”歌唱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21世纪,应该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是一样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一要求下,以知识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情况就被扭转。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丰富的文化知识。由于创造是以现有的资料为基础,再去开展的过程,所以积累越多就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众所周知,对音乐意境的营造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原生态”歌唱中,自身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也必将对创造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推进作用。不仅如此,欣赏音乐本身就属于是“三度创作”,有非常丰富的可创造性,而创作过程中包含了音乐编创、演唱和欣赏等,学生的创造性随时能得到激发。 二、“原生态”歌唱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 1、发现和培养“原生态”音乐人才 应该摒弃传统落后的音乐人才培养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人才考核机制,从而发现我国“原生态”音乐人才,并且对他们加以保护。那些能演唱“原生态”民歌,同时也热爱乡土文化的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还接受现代音乐文化教育,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就能用学识和经验为当地音乐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当地普及音乐文化,从而更好的保护“原生态”音乐文化。因此,在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势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更多的“原生态”音乐人才,并且对他们加强培养,以此来突出当前的办学特色,这是高校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2、调整课程设置,培养有文化的“原生态”音乐人才 如今,高校音乐教育还有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上,只对专业课程的技术比较重视,却对学习基础理论和文化这两方面不够重视,所以培养的学生往往没有掌握基本的音乐学方法,同时也缺少对民族音乐应给予更多关注的责任感。基于这一现象,就必须对课程结构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从中加入民族音乐学课程,培养出实用型人才,他们既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也非常关心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充分保护。不仅如此,高校也应该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实地采风活动,要多给学生们创造这样的机会,通过大量实践去培养一批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掌握足够的专业技术知识,还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广阔的视野,由此就使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严重断层现象得到有效避免。在坚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原生态”音乐的发展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3、科学的唱法引入“原生态”演唱,声乐体系会更完整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项阳针对于唱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后,音乐院校对“欧洲文化中心论”有错误的认识,即通过对西洋音乐唱腔的充分利用,由此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此唱法虽然具有科学性,但是要注意的是,该唱法有严重的模式化问题存在,还会丧失原有个性。田青教授的看法为:成体系的、‘科学’的唱法只有西洋美声唱法,而这只是少人数认同的,而实际上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声乐体系都是本民族独有的,至今还未得到整理而已。比如,藏族民歌‘振谷’的唱法,蒙古族长调的唱法等。高校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对学习“原生态”民歌的学生进行认真教导,教导他们在歌唱时要将纯技术造成的过于完美的人为音色而将位置略微靠前掩盖住,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自然声音的营造,这在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 结语 总之,“原生态”歌唱给中国乐坛带来了新的活力,更能打动人心。在新时代,我们要想迎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就应该对“原生态”音乐加以传承和保护,并且在看待“原生态”音乐的问题上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同时要充分挖掘音乐资源。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者应该对“原生态”音乐艺术题材进行不断的收集,并对其整理归类,从而使“原生态”音乐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参考文献 [1]杜元媛.浅谈“原生态”音乐艺术价值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0(23). [2]王芳.浅议“原生态”歌唱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J].电影评介,2008(24). 窗体底端
简介:摘要: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目前深化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改革的关键,其核心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环节基本成熟,中高职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仍是空白,离国家提出的形成完善的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还有差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可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促进我国养老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准确把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涵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