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延庆区委员会党校 北京市 102100
【摘要】家风是党风、政风、社风健康发展的基础。毛泽东家风中蕴含着爱党爱国、信仰坚定、廉洁奉公、从严治家的崇高品质。继承和弘扬的核心点就是忠、孝。
【关键词】毛泽东;家风;启示
毛泽东在革命建设实践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形成了崇高的红色家庭风尚。我们要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涵养初心和使命。
为什么继承和弘扬毛泽东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将焦裕禄、杨善洲同志作为继承和弘扬毛泽东等革命前辈红色家风的表率。红色家风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的高度融合。党内法规已将家风建设上升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毛泽东家风为领导干部树立了典范。只有传承和弘扬,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毛泽东家风的主要来源与核心内容
主要来源
毛泽东的为学之道是先中后西。私塾、学校教育以及自学使他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毛泽东选集》四卷中成语典故频频来源于中国古籍。中华优秀文化所崇尚的道德观、价值观必定是毛泽东家风建设思想的重要来源。自1920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毛泽东一直不断研读马列书籍。马克思和谐家庭观成为毛泽东家风建设的理论来源。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体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和谐家庭观的价值追求。从上下求索到改天换地,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实践历程中形成了以虎气为主的性格特点。它折射出来的就是爱党爱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大无畏精神。
(1)爱党爱国
前往北京推行赴法勤工俭学工作前,毛泽东写信给舅父,表达母亲常年住在舅父家中养病的感激之情。1919年初,所有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出国手续都已经办好,毛泽东4月6日回到长沙。这时,母亲在两个弟弟的护送下来到长沙诊治。在治疗的20多天里亲侍汤药,未尝废离。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就在毛泽东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政治活动上的时候,10月5日,母亲病逝享年53岁。他立即停止手中一切活动回家奔丧。三个半月后,父亲积劳成疾病逝享年50岁。
1921年2月毛泽东回韶山过春节,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举家迁往长沙。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开局之年。百忙之中,他写信给舅父、舅母。信中提到的6位亲人此时都是毛泽东的帮手,而毛泽东则是他们的主心骨。毛泽东全家舍小家为大家,一起走上革命道路。
青年毛泽东从哲学、伦理学入手寻求能够变动天下人心的“大本大源”。读了德国哲学家泡尔生《伦理学原理》后,明确表达自己要为他人谋幸福。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研究,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1920年从国内外无数的“药方”当中,他找到了最适合中国的那一张-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的革命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在1931-1934年一个鬼也不上门的时期内, 他仍积极努力做好中央苏区工作,时刻关注第五次反“围剿”战局,不断提出军事建议。并认真研读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清平乐·会昌》中“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就体现了他不消沉,不懈怠,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的乐观主义精神。
文运昌是毛泽东湘乡亲戚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少年时代,毛泽东正是经过文运昌的介绍和帮助,才进入湖南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并读到了一些新书刊,才睁眼看世界。毛泽东十分感激他的表兄。1950年,表兄文南松给毛泽东写信要求为表兄文运昌安排一份工作,毛泽东果断拒绝。文运昌还曾致信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要求照顾十几个人的工作和学习。毛泽东回复:不能办。对于这样一位曾经给予较大帮助的表兄,他仍坚决不徇私情。1951年开始一些亲戚出现了“不大服政府管”的情况。1954年毛泽东致信湘乡县石城乡党支部和乡政府,明确表示了他对外婆家亲戚的态度:任何人不应搞特殊。
在1941年1月31日的家书中,毛泽东诚恳地给儿子提出要求:要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真才实学是政治的基础和条件。还要求儿子谦虚谨慎,戒躁戒躁。并鼓励独立自主地决定前途。另外,还邮寄21种60册的书籍,涵盖了中国哲学、经学、史学、文学、武侠小说、经济、地理。他希望孩子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1947年10月8日致毛岸英的这封信是毛泽东家书中的代表作。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者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这句肺腑之言充分体现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毛泽东家风的核心点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家、国、天下为一体。家庭建设好国家才能富强兴盛。毛泽东严以修身、严以持家、爱党爱国、信仰坚定,其核心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忠和孝。毛泽东在《关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号召》中指出为国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忠、最大的孝。毛岸英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主动要求参战。1946年回到延安,他来到枣园锻炼学习,还在解放区参加土改。1950年新婚不久,他毅然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牺牲时年仅28岁。毛岸英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大孝。这种大孝体现在对国家对民族做出巨大牺牲上。1951年3月毛泽东与著名教育家周世钊的谈话中讲道,我不派自己的儿子去抗美援朝,又派谁家的儿子去呢。这就是人民领袖的家教家风。多年后,中央警卫局清理毛泽东遗物,无意中发现了装着毛岸英衣物的一个箱子。毛泽东把对儿子的爱深深地埋在了心底。毛泽东对子女的大爱是体现在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上,体现在对国家对民族做出巨大牺牲上。这就是毛泽东的大忠和毛岸英大孝完美结合。移孝作忠,自古家国一体,忠、孝是修身、齐家的信条,也是治国、平天下的法宝。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尽忠、尽孝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最基础的原则“礼”。中国古代“礼”是伦理、政治、法律、道德的一个综合概念,一个行为准则。所以尽忠、尽孝的前提是不能损害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新时代领导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家庭、国家结合在一起,恪守忠和孝,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意志坚、为人民、拒腐蚀、永不沾。
【参考文献】
【1】孔祥涛.毛泽东家风[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2】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