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失地农民问题是目前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新疆近几年城市化速度加快,伴随着城区向外扩张的同时是失地农民大量增加。失地农民存在着征地补偿标准低、社会保障水平低、就业困难等问题。由于新疆农村人口中少数民族比重大,少数民族农民的失地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文章从新疆农村征地、失地农民保障工作入手,对征地过程中行政部门存在的问题、失地农民保障工作成果以及农民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日后的解决对策提供相关研究基础。

  • 标签: 农村征地 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保障
  • 简介:农地确权政策供给的是抽象的财产权利,农民的诉求是土地调整、分享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土地的生产和保障功能等具体的土地权利,政策供给与农民的地权诉求错位。农民对农地确权不理解或者理解错位,农地确权并没有得到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积极回应,地方政府进行策略性应对导致"确空权"。农地确权不仅没有给农民带来利益,相反还制约了农业生产,激发了村庄矛盾。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农村土地还具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意义,地权变革不能单方面强调土地财产功能,应该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也应该与土地的多重功能相适应。

  • 标签: 农地制度 地权诉求 土地功能 地权变革 农地确权
  • 简介:农地并非无人耕种温铁军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调研,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土地自由交易必然导致土地的集中,大量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却难以在城市体面完成劳动力再生产,落入到城市贫民窟中,成为反对秩序的重要力量,也构成了这些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基本力量。他甚至发现,诸如印度、拉美等实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中国家,国内普遍存在以获得土地为目标的游击队在进行着的武装斗争。相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我国政治稳定,没有大规模贫民窟,这多少要归功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温铁军因此一再提醒,中国三农政策的底线是不能允许土地自由交易。

  • 标签: 农地集体所有 温铁军 劳动力再生产 政治不稳定 规模经营 承包权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普遍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家庭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30多年后的今天,上一代承包人退休,进入第二代承包期。有的第二代承包人和子女分户,由于农户数增多,农地细碎化的程度日趋严重,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了阻抑农地进一步细碎化,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大势所趋:一是为了推动农地流转,进行农地区分所有制创新;二是进行农地产权继承制度创新,实行一子继承制;三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四是进行土地整理机制创新,提高农村生产效率。

  • 标签: 土地细碎化 阻抑 制度创新 区分所有制 一子继承制
  • 简介:我国农业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农业对资金的需求极其旺盛。农业贷款数额有限、农业资金缺口巨大,这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我国急需创新农业融资渠道,农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以破解农业资金难题。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明晰产权、修改法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土地评估体系、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几个方面做好保障。

  • 标签: 土地经营权 抵押 保障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进行,我国的经济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建设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扩展。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以及工业化的建设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快速增长。而为了能够满足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需要征用,在此过程中,便会出现很多由于我国之前的土地征收弊端而导致的一些列问题。文章主要简要阐述了我国的土地征收现状以及相对应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土地征收 历史 现状 问题
  • 简介:基于广东、江西两省308个农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以资源禀赋为切入视角,引入禀赋效应因子,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农地资源禀赋及其禀赋效应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较高,且农外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高于农内创业者;不同农地禀赋条件下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差异明显。农地禀赋效应、所在村庄地形及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所在村庄交通条件、农地灌溉条件和农地土壤肥力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要引导对农业有偏好的农民创业者农内创业,激励已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户在农内拓展创业,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创业者选择创业行业。

  • 标签: 农地资源禀赋 禀赋效应 农民创业 农内创业
  • 简介:集体所有权的制度安排,赋予农村土地准公共物品的特性,这是农地流转中"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产生的根本动因。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强化农地产权功能,通过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且稳定的土地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是破解"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促进农地流转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公地悲剧 反公地悲剧 农地流转
  • 简介:目前,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有四档:17%、13%、11%、6%,一般纳税人可以同小规模纳税人一样,采用简易办法征税,适用3%征收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6号)文件规定,2014年7月1日起,增值税简易办法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即增值税征收率目前只有一档3%,过去"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已经终结。

  • 标签: 增值税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 征收率 计税方法 应交税费 销项税额
  • 简介:我国土地经营权信托实践在浙江绍兴、福建沙县、湖南益阳和安徽宿州等地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实践中信托财产权利属性不明成了制约土地经营权信托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其根源在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供给不足,"两权分离"已滞后于土地经营权信托实践,"三权分离"迫切需要从政策到法律的转化。应将农地产权界定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的权利结构,确认实践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类所有权性质,确认土地经营权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上设定的派生用益物权。三权分离视域下,土地经营权信托财产属性为土地经营权,利于保护农户利益与土地的物权性利用,进而促进土地经营权信托的持续发展,繁荣农村现代规模经济。

  • 标签: 农地产权结构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经营权 土地经营权信托
  • 简介:《美国宪法》征收条款自1791年生效以来,纵然只有简短的几十个单词,但美国法院却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类征收案件,应用管制性征收制度较好地实现了政府权力与私人财产权的衡平。我国与征收有关的法律规定虽多,拒不搬迁、上访、当众喊冤、围堵政府与法院等恶性事件却呈现高发态势,值得我们深思。应当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践,把对财产权施加的限制和负担行为界定为征收,并设立以“不当行为”为中心的管制性征收标准,尽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总体城市规划、兴建公共基础设施、城镇化等所引发的征收问题,切实保护私人财产权,适当限制政府权力。

  • 标签: 管制性征收 警察权行使 剥夺 不当行为 标准
  • 简介:农地流转是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经过了两个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为第一个阶段,其特点是从不准许流转到准许流转,从无偿流转到有偿流转,从单一形式流转到多种形式流转;90年代至今为第二个阶段,其特征是从准许流转到鼓励流转,从私下流转到市场流转。我国农地流转主要是指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承包权转让则受到严格限制。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接近尾声和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的到来,农地承包权转让已经箭在弦上。本文提出集体成员动态化的思路,该思路应称为在坚持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破解承包权转让难题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农地流转 政策法规 承包权转让 村集体成员
  • 简介:家庭化既是当前人口流动的典型特征,也是未来人口流动的大势所趋。本文将农地流转引入家庭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之中,提出有关家庭化流动的两类概念研究范式,并利用2011—2012年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三类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围绕农地流转与流动人口家庭化两大热点问题,从流出地的视角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包括:在不同的概念研究范式和回归模型方法下,家庭化流动受到农地流转显著积极影响的结论都能得以验证;农地流转在家庭化流动影响因素模型中存在内生性,以村级农地流转度作为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农地流转对家庭化流动的促进作用仍然可被证实。本文不仅更加系统地界定了家庭化流动的范畴,而且更为深入地探讨了农地流转对其产生的影响,具有农地流转的超经济意义、城镇落户的流出地驱动、家庭发展的多政策整合、就业促进的新常态模式等方面的政策启示。

  • 标签: 家庭化流动 农地流转 流出地 工具变量
  • 简介:我国农业的比较利润较高,但农民的农业收入却很低,产生这一悖论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农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消除高农业比较利润与低农民收入矛盾的出路在于正视农民兼业,引导兼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专业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途径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建立中介服务机构,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实施激励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促进农地适度集中;降低农地的生活保障功能,免除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推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挥其在农地规模化中的作用。

  • 标签: 农业 比较利润 农户兼业 农地规模经营
  • 简介:房屋征收工作重大而复杂,政策规定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房地产估价从业人员需要结合具体实践,慢慢摸索。在国家现行法规体系及地方省市政策均未明确房屋征收补偿范围的现状下,本文试图系统地分析房屋征收应给予被征收人的补偿范围,并对在补偿范围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确定评估范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房屋征收 补偿范围 评估范围
  • 简介:公共利益需要是行政征收制度的核心,也是行政征收行为的目的。公共利益的有无是衡量行政征收合法性、正当性的要件。然而法律规定对公共利益的模糊界定为实践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从公共利益自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出发,对受益对象和利益内容分别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共利益判断过程中应考量的理念和价值,并提出应提升公民个人自主性,扩大公民参与度,推动公共利益判断向程序化的界定模式转变的可行性思考。

  • 标签: 行政征收 公共利益判断 正当化 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