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管支架近端移位的原因及内镜下治疗方式方法。方法2007年4月至2015年1月共967例胆胰疾病患者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置入胰管支架,10例出现胰管支架移位。比较胰管线状支架及胰管单猪尾支架移位发生率,并总结不同类型支架的取出方法。结果胰管线状支架移位率较单猪尾支架更高[3.23%(7/217)比0.40% (3/750)]。对于3例移位的单猪尾支架,2例用活检钳直接取出,另外1例未取出,改再置入一单猪尾支架,术后无不适。对于7例移位的胰管线状支架,2例在导丝引导下通过网篮和球囊将支架拖出乳头口,另外5例导丝引导下用球囊将支架拖出乳头口,后用圈套器一次性成功取出。结论胰管线状支架比单猪尾支架更容易移位,移位后的胰管线状支架可在导丝引导下通过球囊和(或)网篮直接取出,移位后的胰管单猪尾支架可通过活检钳直接取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复杂胆道端端重建术中放置内支架管在预防胆道吻合口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6例肝移植受者复杂胆道重建过程放置胆道内支架管,观察术后病情转归、胆红素和胆道酶学恢复、术后胆道内支架管处理及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6例受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前胆红素及胆道酶学均恢复正常。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等指标峰值分别为(83.8±56.4)μmol/L、(151.5±76.3)U/L、(301.7±177.0)U/L、(98.4±80.9)μmol/L,出现拐点时间分别为术后(2.3±1.0)d、(3.0±1.1)d、(3.8±1.2)d、(1.8±0.8)d,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术后(7.7±5.1)d、(5.0±4.9)d、(23.5±7.6)d、(3.8±2.4)d。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3例受者术后通过十二指肠镜拔除胆道内支架管,3例术后胆道内支架管自行脱落。除1例受者术后1年出现无症状的吻合口狭窄外,其余受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在肝移植复杂胆道重建过程放置胆道内支架管,可以有效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改善受者生活质量,有效避免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受者安全。
简介: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thrombosis,ST)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的时代,其发生率为1.2%。随着高压球囊及强效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降低至0.7%。尽管其发生率低,但是后果很严重,病死率高达20%-25%。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的时代,DES没有增加ST的发生率。2006年WCC/ESC的会议上Camenzind等公布的荟萃研究显示,4年的随访中第一代DES增加死亡和Q波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总结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及防治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泌尿系统疾病应用输尿管支架管的临床资料,总结双J置管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蛄果双J管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疾病,其中以梗阻性疾病及肾及输尿管切开取石应用最多,同其他疾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28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以膀胱刺激征、感染较多见,同其它并发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置管方法多样化使其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分析双J管常见并发症及导致原因可防止其发生发展,从而提高双J管临床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使用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置入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复查显示,仅有1例患者出现冠状动脉支架内闭塞情况,其余患者未再次出现支架内再次狭窄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成功纠正患者支架内再狭窄且术后随访显示再次复发率低,临床应用情况良好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