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分别检测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的1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全自动换血法的1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双管同步抽注法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1.13±107.62)mmol/L、(193.40±37.86)m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全自动换血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21.92)mmol/L、(216.83±63.66)m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8%。2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2组总胆红素换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换血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双管同步抽注法 全自动换血法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疗效。方法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状况下,对1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换血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下降,红细胞无明显下降。血电解质中血钾、钙、血钠无明显变化。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副作用少,是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治疗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例为研究对象,换血时建立两条通路,一条动脉通路为放血通路,另一条外周静脉为输血通路(该通路由留置针连接佳士比3000输液泵专用输血皮条,此皮条过滤器上端呈Y型,有两根平行的输血穿刺器,分别插入红细胞血袋和血浆血袋,共用一个过滤器输血。每输入100 mL红细胞,夹闭红细胞血袋端皮条,开放血浆血袋端皮条,再输入50 mL血浆,交替进行),两条动静脉形成换血回路,由3个输液泵控制(第1泵为放血泵,第2泵为输血泵,第3泵为肝素钠输注泵),真正实现了全程全自动换血。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总胆红素、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血培养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25例患儿中,换血时间90~120 min。换血前后呼吸、心率、血压、电解质、血气分析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均明显下降[换血前后总胆红素(485.8±126.5)μmol/L比(207.9±68.4)μmol/L;换血前后血小板(301.6±118.3)×109/L比(125.3±60.2)×109/L,t=-6.924、-7.986,均P<0.01];换血后白细胞较换血前下降[换血前(12.57±6.11)×109/L,换血后(8.98±3.24)×109/L,t=-2.922,P<0.05];换血后微量血糖高于正常值,与换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血前(4.9±0.7)mmol/L,换血后(7.1±1.5)mmol/L,t=3.866,P<0.01];换血后24 h内微量血糖恢复正常范围,72 h血小板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换血后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改良输液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血浆置换 换血疗法 专用输血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换血术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内环境的影响,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以及间接胆红素和白蛋白比值及PH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12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采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术,监测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IBIL/A)、电解质(K+、Na+、Ca2+)、血糖(Glu)、血常规、PH变化。结果120例患儿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K+、白细胞、血小板、PH均较换血前明显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糖、Na+均较换血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Ca2+浓度换血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换血术后无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换血对血胆红素、白蛋白、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K+、Na+、血糖、PH、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有影响,应注意监测。特别注意监测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及PH,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是评估胆红素毒性的危险指标,比值越高,其危险性越高。PH降低提示酸中毒,而大量研究表明酸中毒是加重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因素,应注意补碱。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全自动换血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从中选择了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对其应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对比换血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换血后的TBIL、IBIL、DBIL置换率分别为41.25%、39.68%、62.80%,指标分别为(276.49±70.88)μmol/L、(263.51±67.74)μmol/L、(13.86±23.50)μmol/L均明显低于换血前,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换血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换血前相比明显降低,换血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换血前相比明显升高,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临床有效性高,但是会伴随部分不良反应,要加强临床管理。

  • 标签: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全自动换血术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9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42例需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重症黄疸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人工换血法,观察组患儿采用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并结合具体数据分析两组患儿的胆红素下降值、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心律失常、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血糖异常、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换血后胆红素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心律失常、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血糖异常、低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费用相当,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临床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可以有效降低平均住院日,应当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从而安全、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重症黄疸的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保障新生儿以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三输液泵控制 全自动换血 重症黄疸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全自动连续换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行循症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重新置管率、换血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重新置管率0例(0%)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23.53%),实验组换血时间、输注血量以及换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新生儿全自动换血的过程中行循症护理,不仅能够降低导管脱落的几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换血时间。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 全自动连续换血 循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的新生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重新置管率低于对照组,换血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应用循证护理可降低重新置管率,缩短换血用时,效果明显。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 护理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原为医学用语,是一种治疗血液病的方法。比喻改组、更换机构、组织的人员。如《人民日报》1999年10月9日:“美国队在1998年进行了大换血后,重金聘请了罗马尼亚和俄罗斯教练。”《环球时报》2001年

  • 标签: “换血” 词汇 汉语 词义
  • 简介: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ETH),包括建筑规划和建筑管理学院(建筑经济和建筑管理技术领域)以及机器人技术学院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中.开发出一种用于全自动喷射混凝土的过程控制。在此期间.在Hagerbach试验隧道(VSH)成功地进行了试验。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喷嘴和喷射混凝土混和物.换句话说.适用于湿喷混凝土和干喷混凝土的方法。

  • 标签: 喷射混凝土 建筑规划 苏黎世 建筑管理 建筑经济 湿喷混凝土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护理体会。方法:选取 13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选择易于穿刺、固定周围动脉放血,周围静脉主要用来输血与换血时药物输入,选择输液泵进行速度控制,使其呈现封闭回路,并对患儿予以护理干预。结果:患儿换血治疗过程比较顺利,其换血时间为 150分钟,对新生儿进行血清总胆红素等监测发现,其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总胆红素的换出率为 46.1%,且具有理想护理效果。结论:新生儿溶血病采取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具有方法简单和实用特点,对患儿予以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整个治疗的安全性,提升患儿护理效果。

  • 标签: 周围动静脉 换血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安全性。方法设计一种用于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前预测患儿血容量变化的模拟装置,在模拟装置启动前用2袋生理盐水预冲2台输液泵的输血器管路,然后连接3袋生理盐水,同时开启2台输液泵,运行0.5~1 h,开启输液泵前后电子称称量3袋生理盐水的重量,计算动、静脉端流速差异,预估患儿的血容量变化。根据计算结果,在换血时另开一道外周静脉输液补偿通路,以补偿换血过程中的血容量丢失。2018年1—12月13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2019年1—12月11例设为观察组,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前使用该模拟装置预估患儿血容量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换血效果均理想,但对照组患儿MAP、HR、RR和SpO2在换血45 min后均出现明显波动(均P<0.05),提示该组患儿在换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血容量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上述生命体征指标均持续稳定,且观察组中无1例患儿出现失血性休克和循环充血的表现,提示该组患儿在换血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是稳定的,其血容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该装置可精确预测动、静脉端血流速度差异和患儿血容量变化,确保换血过程中患儿血容量稳定,提高新生儿换血的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 同步换血 模拟装置 血容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接受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8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结束后的胆红素水平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接受同步治疗期间综合护理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同步换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水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1例脐动脉与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患儿的护理,旨在为临床工作中此类新生儿的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科收治的1例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行脐动脉与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入院后予以光疗、人血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脐动脉与外周静脉同步换血等处理,住院12天后患儿反应可、计划奶量自行饮入完成,血常规、胆红素等相关检查结果正常,予出院。结论 脐动脉与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操作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证换血过程的安全、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Rh血型 不合溶血病 新生儿 换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本院6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非换血组)与观察组(同步换血疗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16.67%)比对照组(60.00%)低;PaCO2、PaO2、血钠、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优(P

  • 标签: 新生儿 败血症 同步换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