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回顾总结耳再造的经历和经验,力求寻找较理想的耳再造术方法.方法以自体肋软骨雕塑耳支架,分期耳再造术.结果86例未行皮肤扩张,按分期耳再造术法,除有2例部分皮肤血运障碍,再另行处理,1例术后感染,其余83例外形良好,轮廓清晰.20例行皮肤扩张后耳再造术,19例外形较满意,轮廓较清晰.结论耳再造术是一个精细的手术,影响因素较多,足够的皮肤覆盖,精致的耳支架,细小结构的成形,以及术后的处理,都会影响手术的最终效果.以肋软骨作支架,分期耳再造术是较可靠的治疗的方法.扩张皮肤后耳再造术提供了充足的皮肤,是一个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34-01摘要目的探讨全耳再造Ⅰ期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应用全耳再造Ⅰ期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采用入院到出院的连续性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听力重建术后全耳廓再造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9年4月在我科行先天性小耳畸形听力重建术后全耳廓再造术的25例患者做好术后负压引流管护理、皮瓣血运观察、心理护理和术后健康指导。结果18例一期愈合,7例支架有外露。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做支架17例,外露3例,自体肋软骨做支架8例,外露4例。7例外露者。1例应用耳后筋膜瓣转移及全厚皮片修复治愈,6例局部皮瓣修复。全部外露病例均经修复后愈合,外形良好,但耳廓位置较无听力重建患者稍靠后。结论术后做好负压引流管、耳洞的护理,注意观察皮瓣血运、再造耳位置,重视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加强术后健康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也为后期必要的局部修整手术提供良好的基础。
简介:陈耳是个乡村医生,在四里八村小有名气,据说他的祖上留有秘方,专治耳疾.但随着农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人们的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耳朵有病都去乡镇卫生所了,一来二去,陈耳的小诊所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这可急坏了陈耳,他扛不了锄种不了地,日子是越过越倒退.陈耳一急,就动起了坏心眼,他想起父亲曾说过,祖上传下的药书上有一个方子,依照这个方子可以熬制出令人耳朵失聪的草药,而且这种失聪只能用陈家祖传的解药治疗,陈耳清楚记得,这味中药的名字叫作耳蚀.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扩张皮瓣法全耳再造术(简称扩张皮瓣法)和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简称改良Brent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一年间我院收治的全耳再造术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扩张皮瓣法患者49例,改良Brent法患者11例。查阅所有入组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术后照片,对不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扩张皮瓣法49例患者中,出现血肿者1例,出现皮肤破溃假体外露1例,经局部换药皮瓣转移后创面痊愈。改良Brent法11例患者中,无并发症患者,术后耳部轮廓清晰,再造耳轮,对耳轮、耳甲腔等精细结构显现。供区无需植皮,色差及瘢痕均不显。结论Brent法临床效果比扩张皮瓣法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国汉族小耳畸形核心家系中评估基因新生突变模式在散发小耳畸形中的作用,寻找可能的致病性新生突变。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24个中国单纯小耳畸形核心家系。其中小耳畸形患者24例,年龄6~10岁,男15例,女9例,均为单侧小耳畸形,包括左侧15例,右侧9例。获知情同意后,抽取患者及其未患病双亲的外周血,对24个单纯小耳畸形患者及其未患病双亲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位于基因编码区及经典剪接位点的新生突变,观察每例患者外显子区的新生突变数量。对筛选到的新生突变依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变异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使用ExAc数据库、VarCards数据库、Human Splicing Finder 3.1在线软件分别对丧失功能突变、错义突变和同义突变进行变异特征判断,结合小鼠基因组信息数据库查询同源基因在小鼠鳃弓部位的表达情况、使用David6.8生物信息数据库对候选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在线人类孟德尔疾病遗传数据库查询候选基因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对不同变异进行变异功能和基因功能2方面的致病性评估。结果24个小耳畸形家系中共检测到23个新生突变,每个患者检测到0~3个外显子区新生突变,与正常人相比未见明显增加。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12个、同义突变8个以及无义突变、起始密码子突变、整码插入突变各1个。其中LRP12基因无义突变依指南分类为致病变异。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及数据库对所有新生突变进行分析,未见明显的致病性特征。结论小耳畸形患者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新生突变负担加重,尽管致病基因可能通过新生突变模式在小耳畸形中致病,但新生突变模式可能不是小耳畸形致病的主要遗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