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痤疮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6—9月选择在单县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4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早期痤疮患者20例,后期痤疮患者20例,从在单县中心医院体检中心选取20名无痤疮病症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CD4^+T细胞、sIL-2R、IgG、IgA、IgM水平。三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同时用Levene检验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性,则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T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CD4^+、sIL-2R水平[(41.28±2.69)%、(169.1±43.6)pmol/L,(39.52±3.76)%、(113.4±56.7)pmol/L,(38.44±2.85)%、(78.6±32.5)p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15、5.832,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研究对象IgG、IgM[(18.62±2.14)、(1.27±0.37)g/L,(15.38±1.47)、(1.48±0.45)g/L,(13.79±2.76)、(1.24±0.31)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44、8.497,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与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后期痤疮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M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了早期、后期痤疮炎症反应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并观察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群的变化。方法利用致癌剂二甲基苯葸(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的方法建立从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胰腺导管内瘤变(pancre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ma,PanlN)到胰腺癌(pancreaticcancer,PC)的发生模型。共建模60只,8周后处死小鼠。随机选择20只存活小鼠,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技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及胰腺病变组织中7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结果建模8周内共死亡14只(23.3%),存活46只。46只小鼠病变胰腺组织均制备石蜡切片行常规HE染色。46个病变组织中,12例CP(26.1%),11例低级别PanIN(lowgrade—PanlN,PanIN-1,2,LOPanIN)(23.9%),9例高级别PanIN(highgrade—PanlN,PanIN.3,HG-PanIN)(19.6%)及14例PC(30.4%)。随机选择的20只小鼠中,PC及HG—PdnIN小鼠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明显高于LG.PanIN及CP小鼠。PC及HG—PanlN小鼠胰腺病变组织中粒细胞、MDSC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mphages,TAM)较LG.PanlN及CP小鼠明显升高,而T淋巴细胞及M1型TAM明显减少。结论利用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是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胰腺癌在发生过程中,伴随全身及局部的免疫抑制效应,以病变组织内尤为明显,其中MDSC及M2型TAM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骨代谢异常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骨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骨免疫学为炎症性关节病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G、CD41a~+IgM及CD19~+B细胞内IgG和Ig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G和Ig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G和Ig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G和Ig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G和Ig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G和Ig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鸦胆子油乳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对其细胞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选择分组(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60例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鸦胆子油乳剂+GP方案进行化疗;对60例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GP方案进行化疗;对比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程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选择鸦胆子油乳剂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将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前后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PHC)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2011年1月^2013年6月40例PHC患者RFA术前24h与术后1周、4周时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4^+CD25^+Treg细胞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含量。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前肝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8^+、Treg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IL-2、IFN-γ、TNF-α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术后1周,肝癌患者CD3^+、CD8^+、CD4^+/CD8^+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CD3^+、CD4^+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Treg细胞术后1周、4周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RFA治疗1周、4周IL-2、IFN-γ、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射频消融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短期内的T淋巴细胞功能,促进Th1型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状况产生有益的影响。
简介: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44例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另选取51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比较两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IL-17及Bcl-2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Bcl-2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IgA(t=2.884,P=0.005)、IgM(t=2.657,P=0.009)、IgG(t=5.018,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8(t=12.78,P〈0.001)、IL-17(t=62.30,P〈0.001)、Bcl-2(t=4.101,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呈负相关(r=-0.399,P=0.007),与Bcl-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t=0.512,P〈0.001)。结论IL-17表达上调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与促进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从人结直肠肿瘤组织中分离培养CD47阳性肿瘤细胞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无血清培养法对原代培养细胞进行筛选培养,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分离具有连续克隆能力的单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细胞表面标记CD47阳性的细胞亚群;分离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经PHA活化,实验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与CD47阳性肿瘤细胞(110)共培养组,③抗CD47单克隆抗体组(1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MTT法检测培养72h后各组T细胞的增殖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中IL-12、IFN-γ、TNF-α的表达量。结果三例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肿瘤球并获得可持续传代的克隆细胞;能够形成肿瘤球的原代培养细胞中CD47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99.8%,97.2%和99.9%;与活化的人T淋巴细胞共培养,加入(10μg/ml和20μg/ml)抗CD47单克隆抗体组比CD47阳性细胞组T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P<0.05),20μg/ml浓度组与10μg/ml浓度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CD47阳性细胞组培养液中IFN-γ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2、TNF-α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结直肠肿瘤CD47阳性细胞亚群能抑制活化的T淋巴细胞增殖并抑制其释放IFN-γ,为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