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比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前F蛋白(PreF)和融合后F蛋白(PostF)的免疫原性差异。方法: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PreF和PostF的表达,使用Octet仪器检测F蛋白与特异性抗体的亲和力,用PreF和PostF免疫小鼠,检测免疫血清的结合抗体与中和抗体差异。结果:PreF经改造后以稳定的三聚体形式存在,与单抗D25、8897、AM14、Palivizumab以及Motavizumab均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但PostF缺乏表位?构象,并呈现单体构象,与D25、8897、AM14并无明显结合。PreF和PostF免疫小鼠的研究发现,AS01佐剂比铝佐剂更能诱导出高滴度结合抗体和针对RSV Long株的中和抗体。PreF与PostF免疫后诱导的结合抗体与PreF的结合能力相当,PostF免疫后诱导的结合抗体与PostF的结合水平显著高于PreF。结论:PreF拥有更多的抗体结合表位,改造后稳定的Pr
简介:目的:对比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前F蛋白(PreF)和融合后F蛋白(PostF)的免疫原性差异。方法: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PreF和PostF的表达,使用Octet仪器检测F蛋白与特异性抗体的亲和力,用PreF和PostF免疫小鼠,检测免疫血清的结合抗体与中和抗体差异。结果:PreF经改造后以稳定的三聚体形式存在,与单抗D25、8897、AM14、Palivizumab以及Motavizumab均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但PostF缺乏表位?构象,并呈现单体构象,与D25、8897、AM14并无明显结合。PreF和PostF免疫小鼠的研究发现,AS01佐剂比铝佐剂更能诱导出高滴度结合抗体和针对RSV Long株的中和抗体。PreF与PostF免疫后诱导的结合抗体与PreF的结合能力相当,PostF免疫后诱导的结合抗体与PostF的结合水平显著高于PreF。结论:PreF拥有更多的抗体结合表位,改造后稳定的Pr
简介:目的:采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靶标KPC-2为抗原制备重组蛋白疫苗,在小鼠肺炎模型中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保护效果和保护机制。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肺炎克雷伯菌KPC-2蛋白,经GST亲和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采用KPC-2蛋白制备疫苗,经皮下注射免疫新西兰兔,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多克隆抗体,同时运用调理吞噬杀菌试验检测抗体的体外杀菌活性。采用KPC-2疫苗免疫雌性BALB/c小鼠3次,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末次免疫后7 d,通过气管插管构建小鼠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模型,感染1 h后尾静脉给予0.1 mg美罗培南治疗,通过比较免疫组与佐剂组的生存率、细菌定植量和组织病理学差异,以及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生存率的差异评价疫苗的保护效果。采用KPC-2多克隆抗体被动免疫评价抗体的保护效果
简介:目的:通过基因序列设计及优化,构建质粒并表达纯化出4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PreF蛋白,对其免疫原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用Human和CHO密码子优化Coronin-1A和T4三聚体蛋白基因序列,并添加到RSV F蛋白序列后,将上述质粒转染Expi293F细胞进行蛋白质表达,收获上清经镍柱纯化后,制备出4种三聚体蛋白,并进行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于0周和3周免疫动物,采血后进行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活性检测。结果: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制备及表达的4种蛋白质具有稳定的三聚体结构;抗原抗体亲和力试验表明,4种三聚体蛋白与RSV特异性单抗8897、D25、Motavizumab、AM14和Palivizumab的亲和力均很强;免疫血清的结合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初次免疫后,两种T4三聚体蛋白诱导的抗体水平更高,再次免疫...
简介:目的:通过基因序列设计及优化,构建质粒并表达纯化出4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PreF蛋白,对其免疫原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用Human和CHO密码子优化Coronin-1A和T4三聚体蛋白基因序列,并添加到RSV F蛋白序列后,将上述质粒转染Expi293F细胞进行蛋白质表达,收获上清经镍柱纯化后,制备出4种三聚体蛋白,并进行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于0周和3周免疫动物,采血后进行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活性检测。结果: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制备及表达的4种蛋白质具有稳定的三聚体结构;抗原抗体亲和力试验表明,4种三聚体蛋白与RSV特异性单抗8897、D25、Motavizumab、AM14和Palivizumab的亲和力均很强;免疫血清的结合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初次免疫后,两种T4三聚体蛋白诱导的抗体水平更高,再次免疫...
简介:摘要: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根治的方法,免疫治疗在控制和治疗HBV感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HBV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使得传统的免疫治疗效果有限。近年来,关于乙肝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包括免疫抑制细胞、免疫调节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等的作用机制。同时,乙肝免疫治疗也有许多新进展,如免疫刺激治疗、打破免疫耐受治疗等,为乙肝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就乙肝免疫耐受与免疫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乙肝治疗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