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陪审现象是指新选任的人民陪审从其担任陪审之初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参与过任何形式的案件审理的情形。零陪审现象的成因与陪审与法官对陪审制度的功能认识不足有关,但归根结底在于现有陪审法律制度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这就要求摒弃陪审精英化思想,扩大陪审规模;着重陪审道德及责任感培训而非法律培训;改参审为陪审,对陪审职能重新定位;对陪审制度的法律规范细化,完善陪审权利、责任保障和监督机制;完善诉讼法律相关规定,保障陪审制度贯彻实施。

  • 标签: 零陪审 人民陪审员 陪审制度
  • 简介:笔者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拟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人民陪审制度改革之管见。一、人民陪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一)人民陪审的产生方式不规范。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第38条之规定,人民陪审由选举产生。而司法实践中产生方式则有3种:l、选举产生,通常由基层人民法院建议提名,乡、镇级人大组织选举产生;

  • 标签: 选举 基层人民法院 人民陪审员制度 司法实践 人民法院组织法 人大
  • 简介:现行法律对陪审制度的规定,一、现行陪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有关陪审制度的规定太过原则,陪审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是诉讼制度

  • 标签: 制度之我见 废除陪审员 陪审员制度
  • 简介:据7月14日报道,从7月1日起,开始实行,该办法明确了人民陪审的权利、义务、管理机构、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该法院现有109名新任人民陪审,将于8月走马上任.现正对他们进行培训.笔者对此消息极感兴奋和欣慰,认为它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绝不可小觑!

  • 标签: 陪审员制度 立法 司法公正 中国 司法腐败
  • 简介:中国古代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制度,陪审的立法实践始于清末,但陪审的制度实践始于辛亥革命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的陪审模式在陪审团制和参审制之间摇摆,之后选择了人民陪审制度。人民陪审制度建立之初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司法职业化的发展,人民陪审制度在多方面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

  • 标签: 陪审 民主 司法
  • 简介:为了充分发挥人民陪审的作用,司法机关特别是法院系统在保障人民陪审制度的“主角”——陪审进行传统的庭审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发挥陪审作用的新领域,如调解、协助执行等,赋予其更多的功能,其中陪审的调解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备受关注。

  • 标签: 人民陪审员制度 调解 构建和谐社会 庭审工作 法院系统 司法机关
  • 简介:陪审的选任制度是陪审制度得以合理运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广大民众参与司法审判的效果。选任制度中蕴含了民主、自由和公正等价值,具有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标签: 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 民主 公正
  • 简介:摘要陪审团制度的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2000年,它最早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古罗马人和雅典人都认为,为了尽可能避免审判中的腐败,应当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陪审团的出现。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进行梳理后不难看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现总结为以下几个时期,即萌芽初现期、雏形形成期、探索发展期、规范完善期、开花结果期。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进行历史梳理,是回答我国要不要坚持发展人民陪审制度,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人民陪审制度。

  • 标签: 人民陪审员法 历史梳理 渐进发展
  • 简介:人民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审判、共同对案件做出事实判断及法律评价的一种诉讼制度.由于《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在规范、制度设计上有许多不足之处,该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不能发挥实效,使源于国外的陪审制度在我国失去其应有的法治意义.

  • 标签: 人民陪审员制度 职权 制衡
  • 简介:【摘要】我国陪审的任期为五年,时间较长,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保证陪审的积极性与廉洁性。一是通报机制。对陪审在审判活动中有各种违法行为的,法院除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扣发补助外,应通报陪审所在单位,并视情节建议所在单位追究行政责任。二是公告机制。对陪审违反审判纪律尚未构成犯罪但造成严重后果提请人大免去其陪审职务的,抄送同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机关,并向社会公告。三是错案追究机制。对陪审在审判过程中徇私枉法或枉法裁判而导致错案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对陪审由于过失或出于对事实与法律的不同理解而导致裁判变动的,不应视为错案而追究其责任,以保护陪审行使职权的积极性。【关键词】陪审制度实际意义履职意识启蒙宣传我国自实行陪审制度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目前我国的陪审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陪审、法官、当事人存在顾虑;陪审案件分布不均衡;陪审质量有待提高;对陪审的监督管理未形成体系等等。那么,针对目前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该制度。一、转变法官、陪审、当事人观念,重新认识人民陪审制的实际意义(一)转变职业法官观念,深入认识陪审制的本质从价值取向上重新认识人民陪审制的现实合理性。(1)人民陪审制在表面和形式意义上体现了司法民主,当今多数国家都保留着人民陪审制。我国现实的法治环境下,应该吸取广大民众参与审判工作,哪怕这种民主仅具有宣传作用,也是有必要的。(2)陪审制将非法律职业者纳入审判程序,增加审判的透明度。公众的情绪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对于民众了解和认识司法精神,树立民众对司法的信心,有着重要意义。(3)提升司法权威和社会影响力……

  • 标签: 制度思路 完善我国 我国陪审员
  • 简介:人民陪审制度的宗旨在于保障公众的司法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以此促进司法的公开和公正。陪审制度的实质在于实现社会成员参与司法.来自普通民众的人民陪审.对社情、民情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待普通人的违法和过失,通过人民陪审参与案件的审理,可以使法院的判决更符合普通民众对法律的理解,使判决结果更易于接受。然而,制订出来的制度是否达到了设定的目标,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陪审作为整个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是否充分行使了权利、全面履行了义务直接决定了陪审制度的成败。

  • 标签: 人民陪审员制度 义务 权利 普通民众 判决结果 社会成员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实行人民陪审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人民陪审制度具有司法民主和司法监督的双重价值。从司法实践来看,人民陪审制度所包含法律审的现行规定面临着自身能力不足和外部压力的双重阻力。然而人民陪审法律审仍有其一定的价值基础。人民陪审事实审制度构建应当避免绝对化,通过区分案件类型、陪审模式、案件影响等积极构建差别化参审职权配置模式,以促进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 标签: 陪审制度 法律审 事实审 价值定位 差别化参审
  • 简介:1999年《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出台使正在进行的审判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让审判改革有章可循,而陪审制的改革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陪审制的生命力源于陪审的代表性与公正性,影响其代表性与公正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陪审数额。

  • 标签: 审判 人民陪审员 数额 陪审制 人民法院 公正性
  • 简介: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人民陪审参与审理案件的比例已较高(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中,人民陪审参审比例达82%),但人民陪审“陪而不审”现象却依然严重。陪审制度的运行不尽如人意,以致人们把陪审当成摆设,“陪而不审”几乎成为对陪审的普遍评价。不少陪审也自认为参加陪审是为法院帮忙,是应付差事,甘当陪衬。

  • 标签: 人民陪审员 人民法院 普通程序 陪审制度 武侯区 成都市
  • 简介:陪审参与案件审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欠缺法律专业背景,导致实践中出现了“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民陪审制度功能的发挥。在新一轮人民陪审制度改革方案中,陪审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的理解与适用对陪审不再具有意义。恰恰相反,在个案审理中正确认定事实是建立在陪审能正确理解法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法官对陪审进行必要的法律指示是必然的制度选择。法官释法应有必要的限度,以确保陪审独立、自由判断的审判地位;对法官不当行使释法权之行为,应给予程序关系人必要的救济。

  • 标签: 法官指示 运行原理 指示限度 程序保障
  • 简介:本文从裁判主体、案件事实认定、法律规范合理性及正当程序等角度对陪审专家化举措进行了论证,结论是陪审专家化实质上是法院对人民陪审制的功利性利用而非激活陪审制度"活力"的有效措施,用陪审专家化解决陪审制面临的问题是不合理、不明智的。

  • 标签: 陪审制 陪审员专家化 质疑
  • 简介:第一,人民陪审制度单独立法问题。人民陪审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了几十年,但至今尚无一部关于陪审制度的专门法律,体现陪审价值的立法和相关操作程序十分欠缺,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如陪审产生的程序不规范,权利义务无保障,陪审只陪不审等,从而严重影响了陪审的质量和社会效果。因此,其一,宪法恢复陪审制度。我国1954年宪法第75条确定了人民陪审制度,1982年宪法又没有规定人民陪审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的一切法律制度都源于宪法的规定,

  • 标签: 人民陪审员制度 人民陪审制度 1954年宪法 1982年宪法 概观 立法问题
  • 简介:<正>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要真正做到合法公正,除审判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端正的审判作风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法院的审判人员,因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法律专业教育,普遍存在业务水平较低的现象,在审判工作中出了不少差错,甚至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某县人民法院民庭送达给离婚案件当事人的判决书中写道:“……判决如下;本院特判决双方当事人不准离婚;不得分居;如不执行本判决,本院将强制执行.”此判决竟对夫妻双方不得分居也写上了严肃的判决书.还要采取强制执行,实属罕见.还有一个县人民法院民庭对予以

  • 标签: 人民陪审员 审判人员 判决书 双方当事人 基层法院 县人民法院
  • 简介:从制度层面考察,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在制度的性质、目的、陪审权的性质、陪审制度的模式以及司法制度与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杂糅。'人民司法'这一概念是这种杂糅的代名词。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应重新确立该制度为一项宪法制度,该制度目的为监督、限制、分割司法权而非行使司法权,陪审权为公民权而非司法权,该制度模式上主要应仿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度而非大陆法系国家参审制。

  • 标签: 人民陪审员制度 性质 目的 模式
  • 简介:<正>张义(化名)是河北某市基层法院的人民陪审。任职4年多来,他参与陪审的案件"两只手数得过来"。他坦承,即便参与庭审也不怎么发言。今年是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十周年,但如张义这样"陪而不审"的一些问题让人民陪审制度常常流于形式。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之际,作为司法民主表现形式之一的人民陪审制度下一步如何突围?

  • 标签: 基层法院 司法民主 司法体制改革 基层人民法院 遴选机制 秦前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