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咀嚼肌功能紊乱(masticatory muscle disorders,MMD)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各亚型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包括局部肌纤维痛、肌筋膜痛等诊断,表现为咀嚼肌局部疼痛,可在下颌功能活动时加重。MMD是多因素复合致病,咬合异常如咬合创伤、干扰和咬合垂直距离过低等存在诱发或加重MMD的潜在风险,口腔修复治疗中需注意避免引起医源性咬合异常。多数患者的MMD症状可通过综合治疗得以缓解,而口腔修复医师可通过咬合治疗对MMD进行辅助诊断和辅助治疗,通过咬合板、调、义齿修复等手段达到缓解咀嚼肌张力、稳定咬合支持、消除干扰、调整颌位关系等目的,排除MMD的部分风险因素并缩短病程。
简介:摘要局部中晚期头颈肿瘤切除术后会遗留下组织缺损,当病变位于重要器官时,器官部分或全部切除不可避免。由于头颈部空间受限,重要器官密集,大面积缺损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对组织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目前缺损修复可以应用局部、游离及复合皮瓣,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精准修复。未来的重建修复研究将在受区的器官功能重建及供区的功能保留方面深入开展,以期减少皮瓣供区的损伤,恢复受供器官的功能。功能重建方面应尽量接近正常,包含复杂的各种运动和感觉神经修复,以支配各器官完成丰富的日常活动。
简介:摘要青光眼最核心的问题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死亡所导致的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其病因及病理学机制复杂,至今临床鲜有证据充分、疗效确切的修复(保护、挽救及逆转)策略。为实现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修复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应用,需要全面认识青光眼发病机制的复杂性,遵循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流程,并始终将视网膜与视觉中枢作为整体确定视功能修复策略。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眼科医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17-720)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泪道损伤修复成形术后泪道引流功能情况。方法前瞻性统计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行泪道损伤修复成形术的患者,详细记录术前泪道功能情况,采用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等情况,对该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泪小管断裂吻合术21例患者中治愈16例(3例术后未来门诊复查,电话随访无溢泪症状),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率76.1%。爆裂性眼眶骨折11例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一周复查均诉轻度溢泪症状,给予泪道冲洗均有轻度狭窄,其中4例冲洗一次后溢泪症状消失,另外2例给予2次泪道冲洗后均消失。鼻腔泪囊吻合术6例患者溢泪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率达到100%。结论泪小管断裂特别是下泪小管应尽早急诊一期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术后1周常规给予泪道冲洗,了解泪道通畅情况,进行2至3次冲洗,半年后拔管。爆裂性眼眶骨折最好在10天内行骨折修复术,术中除分离嵌顿软组织外应保护泪前脊、泪后脊将泪囊达到解剖复位。鼻腔泪囊吻合术关键应将骨孔造的足够大,术后保持鼻腔通畅(呋嘛滴鼻液滴鼻),1周后给予泪道冲洗,根据复查情况决定拔管时间,3到6月不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列缺损患者实施口腔种植修复对其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的改善。方法:纳入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时段内80例牙列缺损患者,以系统抽样法予以分组,常规修复40例(归入对照组),口腔种植修复40例(归入研究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牙周袋指数和牙菌斑指数及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2组口腔功能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牙齿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稳定性评分均更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牙周袋指数、牙菌斑指数、并发症率均更低(P<0.05)。结论:对于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口腔种植修复,可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口腔健康的恢复,提高口腔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且患者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