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在胎盘粘连植入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在侵入性胎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20例产妇静脉血中可溶性ICAM-1(sICAM-1)的表达水平,根据sICAM-1的平均值将另外随机选取的200例产妇分为高、低表达组,计算两组侵入性胎盘发生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40例侵入性胎盘组织和40例正常胎盘组织中的ICAM-1表达。结果:sICAM-1高表达组的的侵入性胎盘发生率(5.26%)显著高于低表达组(0.62%)(χ2=4.497,p=0.034)。ICAM-1蛋白在侵入性胎盘组的阳性率(77.50%)显著高于对照组(32.50%)(Z =-4.214,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科护士四手操作对临床手术视野维护的重要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0例口腔科就诊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通过电脑分组将此50例口腔科就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四手操作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对照组满意度为77%,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对照组总发生率为9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并发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手操作护理较之常规护理,患者疼痛程度更轻,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也更少,四手操作护理较为有效、安全,值得临床科室广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前,侵入性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的"金标准"。然而,这一检查具有侵入性,易造成被检查者的血尿、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应用条件有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开展了各种非侵入性方法诊断或预测BOO。利用现有检查指标如超声测量、阴茎充气式气压囊套压力流率测定、近红外光谱法等新的非侵入性方法为膀胱出口梗阻的无创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简介:摘要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NIBS)作为一种安全、新型的治疗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均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较多,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效果相对明确,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与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的应用研究也展现出较大的潜力。三者无论是单独治疗或联合治疗均显示出可改善认知功能的效果。其治疗模式选择、参数设置、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效果的关键要素,需要个体化治疗设计。本文结合三者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刺激参数、新型刺激模式、安全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展望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快速心律失常诊断过程中运用侵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方式的效果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院内的74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方式开展对照组的诊断工作,运用侵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方式开展观察组的诊断工作,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诊断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整体诊断有效性明显超过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在口腔综合教学诊室实习期间,牙体牙髓、牙周和儿童口腔3个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实习操作情况,为后续实习教学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选择既往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综合教学诊室参加实习的8个级次共374名本科生的实习手册记录作为研究资料,分别统计学生牙体牙髓、牙周和儿童口腔3个专业的操作数量,分析不同专业临床操作的分布特性。结果8个级次学生3种专业的实习操作总量为30 998例。牙体牙髓、牙周、儿童口腔3个专业的实习操作种类分别以复合树脂充填治疗[84.5%(9 663/11 431.5)]、洁治[66.3%(6 143.5/9 262)]和充填治疗[69.1%(7 116/10 304.5)]为主。结论口腔综合教学诊室实习操作病例数量丰富、操作种类齐全,可以充分满足本科生实习要求。在实习安排中,应当以多种形式弥补各专业不同种类操作数量的差距。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儿童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可用于儿童肝脏纤维化评估的非侵入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20年住院的80例行肝活检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儿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患儿的炎症和纤维化特征,选取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较好的变量建立儿童肝纤维化非侵入性诊断评分。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计量资料,双向有序分组资料采用Mantel-Haenszel χ2检验,等级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新建立诊断评分对儿童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患儿中位年龄为6.4岁;HBV DNA水平较高(P50 = 7.6 log10 IU/m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P50 = 171 U/L [<正常值上限(ULN):5例;1~2 ULN:10例;> 2 ULN:65例]。病理学分析显示肝组织炎症的发生率为97.5%,G≥2者占比为42.5%;S≥2者占比为36.3%,肝纤维化的发生率为81.3%,肝硬化发生率为1.3%。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改变随着患儿年龄增加逐渐加重,且男性患儿高等级炎症及纤维化改变的比例高于女性患儿。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比值(GPR)及HBeAg水平与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好相关性(rs分别为0.397、0.389、-0.311),将GGT、GPR及HBeAg联合,可建立评估儿童患者肝纤维化的非侵入性诊断评分,当评分< 1.5时,可诊断纤维化S0,1.5≤评分< 3.5时,可诊断纤维化S1;3.5≤评分< 5.5时,诊断纤维化S2;评分≥5.5时,诊断纤维化S≥3。其敏感度分别为80%、83%、86%,特异度分别为53%、55%、67%。结论转氨酶升高波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肝组织炎症发生率高,且肝组织病理改变随着患儿年龄增长而加重。GGT、GPR及HBeAg与乙型肝炎患儿肝脏纤维化相关性好,联合上述指标建立新的非侵入性诊断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儿童S0~S3期纤维化有一定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儿童口腔科诊疗操作中的护理应用情况。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门诊就诊儿童口腔患儿中选择108例研究,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与对照组,每个组别分别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配合诊疗操作,实验组则联合精细化管理,对比干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有效缩短诊疗操作时间,更是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口腔科诊疗操作中,在常规的口腔护理配合过程中,联合精细化管理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患儿的满意度,提高医护之间配合的满意度,提高就诊质量和缩短就诊时间,改善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