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以心理距离为参照点,以汉语日常会话为语料,在语用视点和语用移情及离情理论框架下,探究人称指示语的更换在交际中所起的调距作用和取得的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二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拉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话语的亲和力,后者拉近了说话人与第三方间心理距离,便于听话人感受说话人对第三方的情感和立场;第二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将听话人移位于说话人位置,两者间心理距离消失,激起情感共鸣,后者将心理距离由远拉近,强化说话人负面情绪,多为严厉批评;第三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二人称指示语时,两者都将心理距离拉远,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弱化自我意识以增强客观性,后者通过模糊听话人身份来提高礼貌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脱位的损伤诱发机制,并对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脱位患者中筛选25例纳入研究,入组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脱位的损伤诱发机制,并对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未有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骨折均良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均值(11.15±1.23)周,末次随访疼痛评分均值(0.61±0.05)分,踝及后足跟功能评分均值为(88.14±1.30)分。结论 骨体骨折并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脱位发生明确疾病情况后需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术前需要接受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情况合理制定截骨方案,术中良好复位并实施加压将强内固定,重视对距骨体血运进行良好保护,从而降低术后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有效率,值得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治疗塌陷性距骨坏死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8例采用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进行假体置换治疗的严重距骨塌陷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0岁(范围:22~65岁)。左侧距骨塌陷5例,右侧3例,病程29.7周(范围:6~96周)。采集对侧健康距骨骨性CT数据进行镜像设计,采用电子束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假体。距骨体部假体采用钛合金材料(Ti6Al4V),胫距关节距骨侧关节面假体采用钴铬钼合金材料(Co-Cr-Mo),并对距下关节面进行微孔处理。术前通过数字化三维有限元分析与实体对比,测量假体的解剖匹配性。手术采用踝正中长切口,完整取出塌陷坏死距骨,植入上述假体。患者术后3、6、12个月于门诊复查。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活动范围、影像学数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术后足底压力分布相关参数。多次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的距骨假体解剖结构与对侧健康距骨完全一致,适配性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2个月(范围:12~48个月)。患者术前踝关节背伸角度为(7.6±5.7)°,术后12个月时为(14.2±6.6)°(t=-2.67,P=0.03);术前踝关节跖屈角度为(22.0±9.9)°,术后12个月时为(29.2±8.7)°(t=-8.95,P<0.01)。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M(QR)]3.0(0.8)分,术后3个月为2.5(1.0)分,术后6个月为1.5(1.0)分,术后12个月为1.0(1.0)分(F=20.00,P<0.01)。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为(26.3±6.6)分,术后3个月为(70.1±2.2)分,术后6个月为(76.0±3.4)分,术后12个月为(79.3±4.2)(F=56.81,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影像学检查均示假体位置稳定,无下沉迹象,无需行二期踝关节融合或翻修术,距骨高度为(34.6±3.5)mm,与术前高度(27.6±6.0)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2);健侧足底压力为(350.6±29.6)N,最大压力为(629.9±26.1)N、患侧的足底压力为(212.3±9.7)N,最大压力为(521.4±14.4)N;健侧前、后足负荷分别为(38.1±2.8)%、(24.6±2.5)%,患侧分别为(11.5±2.0)%、(21.1±1.8)%。结论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能恢复正常距骨的解剖以恢复踝关节的活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临床疗效较好,对于足底压力的影响主要在于健侧负重增加和患侧重心后移。
简介: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具有砂体分布零散、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开发过程中核部水淹严重,扇缘部水驱效果较差。为此,基于油藏工程方法与理论推导,确立了环形井网环距及采油井井距的计算方法并绘制了计算图版,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有效开发的合理井网井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控剩余油条件下的核注翼采井网模式,可有效缓解正方形面积注水井网形式注水憋压的难题,进而降低注水难度,提高水驱效率;与正对井网相比,采用注采井数比为1∶2的核注翼采交错环形井网时,油水井流线分布较均匀,开发效果较好;对于3注6采与4注8采的环形井网,当环距为200m时,最优采油井井距分别为300m和250m。该研究成果为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的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简介:摘要创伤是距骨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饮酒、风湿性疾病等亦可引起距骨坏死。对于距骨骨软骨损伤引起的早期距骨缺血性坏死,骨髓刺激、距骨骨软骨移植均可获良好疗效[1]。而对于距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多选择踝关节融合或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这两种术式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2],但踝关节融合会使患者丧失踝关节功能,而TAR需要大量截骨,对于胫骨远端相对正常的患者,该术式破坏了相对正常的解剖结构,二期翻修时大量的骨缺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对于一些年轻的距骨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胫骨远端关节面退变较轻,目前临床上缺少一种有效的治疗距骨穹隆部大面积坏死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医学仿生学快速发展[3, 4, 5],在结构仿生、功能仿生及生物力学仿生理念的指导下,我院足踝外科自主设计研发了三维打印的距骨表面假体,并成功应用于2例距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早期随访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满意,现将研发设计与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双平面透视技术结合三维-二维匹配方法评估胫距关节旋转轴的位置与方向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两个垂直放置的"C"型臂X线机对15位健康受试者步态周期中7个关键时相的进行透视摄片,其中男7位,女8位;年龄(26.2±5.4)岁(范围19~39岁);身高(170.4±6.9)cm(范围160~183 cm);体重(65.6±14.0)kg(范围50~100 kg)。结合三维-二维匹配方法确定步态中的不同时相胫骨、距骨空间位置,分别对距骨滑车面内外侧进行球形拟合,其几何旋转轴定义为拟合球体的球心连线。分别计算内外侧拟合球体半径,并比较7个时相的6次空间变化旋转轴的空间位置与成角。结果双球拟合的内侧球半径为(19.52±1.47)mm,外侧半径为(20.62±1.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1,P<0.05)。胫距关节几何旋转中心与原点的前后方向距离分别为(1.54±1.84)、(1.71±1.69)、(1.70±1.57)、(1.72± 1.62)、(1.80±1.75)和(1.96±1.86)mm;内外侧方向距离分别为(0.06±1.84)、(-0.03±1.83)、(0.08±1.83)、(0.10±1.73)、(0.10±1.47)和(0.09±1.46)mm;上下方向距离分别为(-21.92 ±1.46)、(-22.10 ±1.32)、(-22.10±1.50)、(-22.06±1.64)、(-21.93 ±1.62)和(-21.98±1.50)mm;其几何旋转轴与冠状面成角分别为3.31°±2.48°、3.10°±2.67°、3.64°±2.71°、3.96°±3.19°、4.28°±2.82°、4.16°±3.11°;与矢状面成角分别为84.11°±2.42°、83.77°±3.19°、83.77°±3.45°、83.81°±3.69°、83.99°±2.97°、84.23°±3.01°;与水平面成角分别为4.40°±2.93°、4.54°±3.74°、3.97°±3.34°、3.73°±2.49°、3.78°±2.76°、4.48°±2.49°。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该旋转轴与水平面平均成角3.74°,与冠状面平均成角4.15°,从踝关节外下指向内上。结论胫距关节在步态周期下可能是沿着单一固定的旋转轴运动,使用拟合球体半径内侧小于外侧的单旋转轴的双球模型拟合距骨滑车面,可能更加符合胫距关节的运动学特点。
简介:本研究采用2(空时距、实时距)×8(1秒~8秒)的实验设计,以224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类型、不同长度的时距估计特点,结果发现:(1)时距类型在时距估计中存在主效应,在本实验中,1秒~8秒条件下实时距估计比空时距准确;(2)时距长度在时距估计中存在主效应,时距估计所产生的误差随时距长度的增加而增大;(3)时距类型与时距长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实时距、空时距估计进行曲线估计及预测,发现两类时距估计呈现动态特征,18.45052秒之前实时距估计比空时距准确,之后空时距估计比实时距准确,两类时距估计曲线的变化速度也呈交替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