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剂量多西他赛(60mg/m2)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或体能状况较差(PS2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4例经病理和(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曾用含有铂类方案化疗,治疗后进展接受多西他赛60mg/㎡静滴1小时,第一天,每3周重复。结果可评价疗效24例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3例(12.5%),稳定10例(41.7%),进展(PD)11例(45.8%),客观有效率12.5%(3∕24),中位生存期25周,1年生存率16%(4/24)。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可以耐受。结论低剂量多西他赛60mg/m2三周方案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或ECOGPS评分为2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真菌感染的CT检查中减少辐射的效果。方法收集32例临床怀疑肺真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5.5岁)。胸部CT扫描的原始数据为64×0.75mm,120kVp,300mAs。采用100,40,30,20,10,5mAs6种不同剂量的管电流。影像形态包括76个磨玻璃样实变,42个磨玻璃样结节,36个实性结节,5个分叶状结节,6个毛刺状结节,14个空腔结节,37个空泡结节。结果最低剂量减少到5mAs时,未明显地影响敏感性。30mAs以下时,结节性病灶的区别受到一定的影响。结论模拟数据表明管电流可以从300减少到30mAs不影响肺真菌感染的CT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综合分析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最佳条件。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之间的患者共计60例,对全部患者的副鼻窦均统一采用冠状位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分别为120KV、250mA,200mA,100mA,50mA,25mA,5mm层厚,5mm间隔,扫描时间为1s.最终将扫描图像由专业CT室医师以及技师对其影像的结果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并作出最终评分,分析在保证图像的质量的基础上,均采用低剂量最佳低扫描条件。结果通过低剂量CT扫描方式,专业CT室技师能够清晰的判断患者病变部位,并可以明确作出诊断。结论低剂量扫描在保证副鼻窦病变的影像质量前提条件下,保护管球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照射剂量,达到双结合的优势。
简介:循环成血管细胞数(CACs)与来源于循环单核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数(CFUs)在实验室检测中代表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具有血管危险因素(VRF)的ED男性血清中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的标志物水平增加以及来源于健康男性的循环成血管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数减少。我们研究了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他达拉非能否改善有VRF的ED男性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以及减少血清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标志物的水平。36例ED患者的20%血清培养健康男性的单核细胞以检测循环成血管细胞和集落形成单位。检测JED患者服用他达拉非(隔日20毫克)及安慰剂前及用药4周后的血清标志物。他达拉非治疗能改善勃起功能(P=0.0028),但不能减轻ED患者的血清对健康男性的CACs和CFUs的抑制。与基线及安慰剂比较,治疗后内皮素.1的水平(P=0.01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0.005)均减少,而E-选择素水平无变化。有血管危险因素的ED患者经他达拉非治疗后实验室检测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能力显示只有轻微影响。PDE5抑制剂对血管稳态的可能益处尚需进一步研究。
简介:研究低剂量百菌清、吡蚜酮对绿萝生长的刺激效应。结果表明:0.1mg·kg^-1、0.2mg·kg^-1吡蚜酮处理后35天,能显著促进绿萝株高增长,同对照相比,绿萝株高分别增加51.91%与82.13%;32mg·kg^-1、64mg·kg^-1百菌清处理后35天,对绿萝根长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别增加72.72%、67.54%;吡蚜酮可诱导绿萝茎叶重量增长的Hormesis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学临床中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有效方法,重点分析不同剂量奥美拉唑对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基于护理有效性原则,对2008年4月到2012年8月共接收54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以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A组与实验B组,分别使用常规剂量以及大剂量药物治疗,根据治疗治愈程度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使用大剂量进行治疗的实验B组患者经过系统疗程用药治疗后治愈效果明显好于使用常规剂量进行治疗的对照A组(P<0.05),通过血红蛋白、便血、收缩压等多项基础生理指标检测数据表明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性,因此不具有一般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对比治疗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于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疗有较为优质的治愈效果,且治疗对象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推广。
简介:背景: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是细胞移植治疗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刺激促进干细胞增殖。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正常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为使用0.15g/L质量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MTT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后第5,7,9天,实验组细胞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实验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分子CD29/CD44/CD45/CD105的表达无影响。实时PCR结果显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促进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RNA的表达(P<0.05)。结果证实,质量浓度0.15g/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促进人脐血干细胞增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宝石CT低剂量扫描在冠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0例进行冠脉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MDCT扫描,观察组患者使用宝石CT冠脉前门控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扫描参数进行辐射剂量的比较,分析宝石CT低剂量扫描在冠脉成像中的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使用相同的球管电压,但观察组患者的扫描辐射剂量为2.25±0.65mSv,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扫描剂量为14.32±3.58mSv。观察组患者的冠脉窦强化为378.75±1.32HU,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冠脉窦强化442.62±1.45HU。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8.24±1.7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5.17±1.58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冠脉检查的过程中,使用宝石CT低剂量扫描的方法能够在保证扫描质量的情况下减少辐射量,在实际的冠脉成像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超低剂量CT扫描技术检查肋骨骨折时的影像质量和该诊断技术的可行性,以期望到达临床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被检查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方法取54例胸外伤而入我院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研究组使用超低剂量CT扫描,对照组使用普通低剂量CT扫描,由专业的医师分析两组扫描后的结果,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经过普通低剂量CT扫描后确诊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98.13%,而研究组经过超低剂量CT扫描后确诊的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96.53%,两组检测手段都能有效诊断出肋骨骨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低剂量的CT扫描手段诊断肋骨骨折能够达到临床上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要求,并且减少了对患者的辐射伤害,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注射剂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NVUGIB)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予奥美拉唑80mg静脉推注后再予8mg/h静脉恒速泵入,而对照组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q12h,两组均观察72h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休克指数、胃内pH值、呕血、便血、黑便等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64层螺旋CT检测肺结节有效性的分析。方法选择性的挑出不同密度的胸部模型,胸部模型的直径在2.5mm至13mm之间,采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测肺结节,在检测过程中分别设定250mAs,30mAs两种不同剂量,根据这两种计量的扫描检测评价指数分析其有效性。结果250mAs,30mAs两种不同剂量扫描检测得出的局部CT值相差无几,无显著差异,但两种剂量CT值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其计算值和电流呈负相关;250mAs的DLP,CTDIw值分别为219.0mGy?cm,14.6mGy,30mAs的DLP,CTDIw值分别为26.2mGy?cm,1.7mGy,相比之下,250mAs辐射剂量更高,可见度相对较低。结论参数为30mAs的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检测效果更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应用低剂量麻药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2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均接受连续腰麻,实验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7.5mg+芬太尼20μ,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10.0mg+芬太尼20μ。对比两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麻醉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产妇术中、术后6h、24h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在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上,两组的麻醉效果较为接近(P>0.05),但感觉恢复时间上实验组更短(P<0.05)。结论剖宫产应用低剂量麻药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有助于减轻产妇术中不适和术后疼痛,麻醉效果良好,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胸部低剂量计算机X线摄影的方法。方法共75例行胸部计算机摄影检查,KVp值均按常规设定。以降低mAs值的方法分组,常规mAs值为日常组,减低一档mAs值的作为减剂量组,曝光剂量再降低一档mAs值的作为低剂量组,每组25例,计算每组曝光量的平均值,观察曝光量降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低剂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图像质量,分析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6名确诊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分两组行钙化积分扫描并计算其钙化积分数,管电流时间积(mAs)分别为常规剂量(100mAs)和低剂量(50mAs)。统计每次扫描的CTDIvol值,测量并计算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分叉处CT值、CT值标准差及信噪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测定钙化积分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两组数据,对BMI与图像噪声的关系进行直线相关的假设检验,对存在直线相关的变量用Excel散点图绘出直线回归方程。结果低剂量与常规剂量钙化总积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剂量扫描辐射剂量(1.32±0.08)mSv相比较,低剂量扫描(0.83±0.06)有效剂量降低约0.6mSv(P<0.05);两组数据噪声及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BMI与噪声呈直线相关。结论BMI与图像噪声成直线相关(r=0.7413);低剂量64排MDCT钙化积分扫描图像能满足钙化积分计算需要,在满足诊断的前提(所测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的均数与2倍标准差之和小于130HU)下可对BMI<42的患者常规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醒脑静结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0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行醒脑静结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治疗之前;研究组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结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值得到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