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出生体重儿(LBWI)相关临床因素、分娩方式、近远期结局。方法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分娩的151例LBWI的母婴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及出生12个月的婴儿随诊结局。将LBWI分为三组,体重﹤1500g的14例新生儿为A组,体重1500g~1999g的23例新生儿为B组,体重2000g~2499g的114例新生儿为C组。对不同体重的LBWI的新生儿死亡率、患病率(包括肺部疾病、心肌损害、高胆红素血症、感染、脑损伤)、出生12个月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LBWI发生相关因素早产87例(57.62%),妊娠期合并症与并发症29例(19.21%),双胎20例(13.25%),新生儿畸形3例(1.99%),42例病因不明确(27.81%),其中部分病例存在多个发病因素。2、151例LBWI中剖宫产68例,剖宫产率为45.03%。3、LBWI的新生儿期病死率高,且随着体重的降低而升高。4、出生12个月随诊结局,渡过新生儿期的LBWI均存活,但增加远期不良预后。结论1、早产是LBWI的主要发病因素,而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2、低出生体重儿常存在各种母儿高危因素,虽然体重低,但并不降低剖宫产率。3、LBWI的近远期并发症多,随着体重的降低增加不良预后。增强产前保健,早期预防处理母儿高危因素,降低LBWI发生率,产儿科共同管理救治,提高LBWI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得到存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越来越得到重视。改善早产儿的生命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胎龄<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近期生长和疾病的转归,而且影响到远期预后。充足的均衡营养是保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我院关于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的营养状况不佳的报道越来越多。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远远大于国外低体重儿的体重评价,出生时营养状况的占50.8%,而出院时营养状况不良的达82.9%。据调查我院我科近5年住院病例154例的早产儿,以体重评价出生时的营养状况不良占22.7%,而出院时占49.7%。我国其它地区调查的数字也明显高于国外报道。说明我国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的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而且已到刻不容缓的时间。因此需要一个有针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科学化、合理化的喂养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与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相比较其神经行为能力(NBNA)是否受影响。方法对65例低出生体重儿(BW<2500g)的新生儿分别于生后3-4天和25-28NBNA测评,并与78例正常出生体重儿进行比较。结果在出生3-4天和出生25-28天测评NBNA时,低出生体重儿的NBNA各种测量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均<0.001);出生后25-28天的低出生体重儿NBNA各项评分与总评分与出生后3-4天NBNA各项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结论低出生体重儿NBNA值与正常出生体重儿NBNA值要低;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其NBNA值会不断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在基层医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规范管理,采取置暖箱保暖,监测血氧、心率及呼吸支持,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理喂养及静脉营养支持,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结果平均住院24天,存活出院2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应规范管理,可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吸吮与抚触按摩,促进胃肠功能的建立,顺利达到全胃肠喂养。结果32例超低体重儿治愈21例,好转出院3例,放弃治疗出院6例,死亡2例。治愈及好转的24例在出院时奶量达到了200ml~280ml/天,体重1290g~2710g。结论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管理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病情、胎龄,及早采取母乳喂养或早产儿奶喂养及早期吸吮和抚触按摩,以促进胃肠正常菌群的建立。同时密切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的表现,积极进行干预处理,防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论述双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心得。方法从过去我院所收治的双胎早产儿中选取其中的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新生儿均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结合临床资料探究其临床护理与管理方法。结果所有新生儿体征均恢复正常,并得以痊愈出院。结论双胎早产儿的病死率相较于单胎而言更高,尤其是对于出生体重极低的新生儿,必须要进一步加大监护与预见性管理力度,采取行而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这是双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管理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