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介入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实施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实施成功率分别是(93.35±2.00)分和96.67%(29/3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实施成功率分别是(71.33±2.20)分和83.33%(25/3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介入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消除不利影响因素,提升手术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心理护理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我院行介入治疗的86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护理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以及焦虑情绪,经过护理后,观察组SAS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治疗前后SAS焦虑评分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通过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的长期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的2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将生存时间≥5年的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将生存时间<5年的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平均治疗次数、肿瘤分型、动静脉分流、血管造影、介入前后的AFP值、碘油沉积类型、AFP值变化、PEI治疗、肝功能、肿瘤直径及扩散转移情况等,(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组20例患者术后均经1~7年的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0.0(16/20),3年生存率为30.0(6/20),5年生存率为20.0%(4/20),7年生存率为5.0%(1/20)。结论年龄、临床分期、平均治疗次数、肿瘤分型、动静脉分流、血管造影、介入前后的AFP值、碘油沉积类型、AFP值变化、PEI治疗、肝功能、肿瘤直径及扩散转移情况等因素均会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生存情况造成明显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2年5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腹痛、发热、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尿潴留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基于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与长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948例急性NSTE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NSTEMI介入治疗方案分为早期介入治疗(48h内接受介入治疗,411例)组及晚期介入治疗(≥48h接受介入治疗,537例)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又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亚组,比较各组的长期临床结局。结果:随访1年,与晚期介入组比较,早期介入组住院死亡率(4.8%比2.2%)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13.4%比10.0%)明显降低(P均〈0.01);早期介入组中,中低危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高危患者(3.3%比8.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及高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高TIMI危险评分、晚期介入治疗是NSTEMI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7-2.079,P〈0.05或〈0.01)。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于高危险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改善预后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260例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将患者分配为两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研究组的手术前期、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的临床护理与对照组的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4.61%;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6.15%,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应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入路及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100例经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观察(其中股动脉入路50例,桡动脉入路50例)。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100%,桡动脉痉挛1例(应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穿刺点渗血0例,术侧上肢肿胀0例,术后术侧手掌肿胀1例(经逐渐减压手掌肿胀减轻),局部血肿0例,假性动脉瘤0例。股动脉穿刺成功率100%,穿刺点渗血1例,术侧下肢肿胀2例(经逐渐减压肿胀减轻),局部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0例,拔管综合症1例,下肢静脉血栓0例。结论经股动脉及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均安全可靠,经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入路比较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小。充分做好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与意义进行探究。方法分析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主要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不同ST段回落程度、冠状动脉血流以及心肌灌注的程度进行观察。结果选取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介入治疗术前,存在室性心律失常者101例;介入术后出现室性加速性心率失常者85例,出现心室颤动行非同步电复律者44例,窦性心动过缓或者是窦性停搏者35例,原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者5例。在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50%者为100例,ST段部分回落≤50%者为17例,ST段无变化者3例。结论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血流在恢复正常时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这类心律失常通过严密监测是可以得到及时处理和治疗的,因此介入治疗时的心电图监测十分重要,其是保证介入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之所在。
简介: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最有效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打通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实现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血流再灌注,从而明显降低其近期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综合干预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第1周、第2周、第4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后第1周、第2周、第4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后第1周、第2周、第4周SCL-90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能改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确保其心理情绪稳定,利于预后.关键词帕罗西汀;黛力新;心血管内科;焦虑;抑郁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