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亲民政治是当代中国的一项伟大的政治实践,它是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和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亲民政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率先垂范,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作为法律人,如何从法治框架下正确理解亲民政治?如何正确认识亲民政治对于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而言,亲民政治的法律内涵和法律本质是什么?它与古代的君主仁政有何区别?它和现代的民主宪政又有何内在关联?在以"民主政治"自居的欧美以及作为儒家文化圈成员的东南亚各国是否也存在亲民政治?近而观之,亲民政治对于当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何深远影响?在立法和司法中,如何充分体现亲民政治的精神实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以"亲民政治"为特征的现实政治,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何勤华教授主持并率领他的几位法律史博士生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即亲民政治的法律诠释、亲民政治的历史考察、亲民政治的域外实践、亲民政治的法律建设等,对"亲民政治与法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的形式尚属初次尝试,不足之处,欢迎批评建议。
简介:摘 要:社会的兴衰及民生是古今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位提出了“仁政”思想的大家,其在孔子思想基础上将“仁政”思想加以整合,并且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为后世中国社会发展所吸收和借鉴,也为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政策思路和文化资源。本文研究了孟子“仁政”的思想内涵,尝试将孟子民本思想同我国现实结合,进一步探究其当代的价值意义。
简介:内容摘要:学习《孟子》,必然要深刻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虽然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客观上也保护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寡人之于国也》就是一篇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思想的散文。
简介:摘要:《寡人之于国也》的主旨是仁政,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根本目标;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主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永恒的追求。赋予时代内涵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一抽象概念。教学过程中,在正确阐述传统仁政意义的基础上,正确对课文内容加以时事内容的补充,学生会感到新鲜和易于理解,原本枯燥难懂的文言文教学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