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导航系统辅助三维(3D)打印模板联合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差异,验证光学导航辅助下的粒子植入计划完成质量。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导航系统辅助3D打印模板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的肿瘤患者共20例(男10例,女10例,中位年龄60.5岁),植入部位为头颈部8例、胸壁1例、盆腔9例、椎旁和(或)腹膜后2例,中位处方剂量150 Gy。对比术前、术后计划中的粒子数、针数、相关剂量学参数等。剂量学参数包括靶区90%大体肿瘤靶区(GTV)所接受的处方剂量(D90)、GTV分别接受100%、150%、2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100、V150、V200)、GTV接受的最小边缘剂量(MPD)、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以及2 cm3范围脊髓接受剂量(D2 cm3)。采用配对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术后使用针数与术前计划一致[均为12 (9,19)根];术后实际粒子数较术前计划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35,68)和49(35,63)颗;z=1.859,P>0.05]。术后计划的MPD较术前计划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52±14.89)和(67.22±20.56) Gy;t=-3.769,P=0.001];其余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533,-0.423,z值:-0.849~1.416,均P>0.05)。术后剂量质量评价为优者17例(17/20),为良者2例(2/20),为中者1例(1/20)。结论联合模式引导对植入计划的完成质量良好,术后实际靶区剂量可达到术前预计划的要求。
简介:摘要:随着灭火救援任务的日益繁重,消防工作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消防工作的重要性也渐渐地突显出来。怎样提高消防队伍的应变能力,强化消防车辆的动态管理以及动态的调度和指挥,成为了消防部门重点研究的主题。本文结合了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与优势,对我国的消防系统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创新,进而推动我国消防救援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情况,多角度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军民融合面临的问题,并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军民融合健康发展的对策,希望有助于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军民融合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VPV数字化手术辅助影像导航技术在泌尿外科复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VPV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数字重建、虚拟现实应用、全息医疗专业影像平台,在普通CT或MRI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术前制定最优的手术方案,术中通过虚拟现实眼镜观看病灶影像并为手术操作进行导航。记录手术操作时间、疗效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3例肾血管平滑肌瘤(2例为较大体积,1例为肾门肿瘤)被完整切除,患侧肾脏均被保留。无损伤肾门血管和肾盂,平均出血量30 ml,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在肾结石病例中,术中影像导航下避开肾脏重要血管,切开肾皮质的薄弱处取净鹿角型结石,手术时间120 min,出血量约50 ml。大体积中叶前列腺癌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根治术,出血量约75 ml。前列腺巨大囊性肿物行经直肠穿刺抽液+肿物活检术。肾上腺肿瘤用腹腔镜切除。全部患者平均住院日4.5 d,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DVPV数字化手术影像导航系统有助于术前疾病评估,明确病变位置,术中虚拟现实影像导航,可提高医师操作的精准性,降低手术出血量、操作难度与风险,缩短手术时间,让患者获益。
简介:摘要:论文研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长距离网络 RTK研究方法,先对参考站网 B1、 B2的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进行了解算,利用固定的参考站网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计算参考站的观测误差,并通过综合误差内插法将流动站的误差计算出来,根据计算结果将流动站的观测误差加以调整,再完成整周模糊度解算,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完成算法试验。实验结果显示,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长距离 RTK方法可以准确地对流动站进行定位。
简介:【摘要】为有效解决工务户外作业寻找作业地点困难的问题,提高铁路应急抢险效率,减少铁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各项经济损失,提出了研制基于二维码技术的铁路抢险路径自动导航系统,实现了工务系统户外作业地点经纬度二维码封装管理以及扫描二维码自动导航功能,取得了一定的安全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工务系统智能化发展水平。
简介:摘要:现阶段,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历程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定位功能,开始在不同领域应用,在海上救援、电力防护等领域逐渐崭露头角。短报文通信功能使北斗成为全球首个通信一体化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相关技术也不断发展,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航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下颌骨三维形态变化量及下颌骨缺损位置和注册配准方法对修复重建精确性的影响。方法2011年8月至2019年10月,纳入导航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共41例,在术前、术后CT三维图像上选取未受病变破坏的特定解剖标志点,统计分析导航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三维形态变化量。根据下颌骨重建侧与非重建侧、缺损是否包括髁突以及注册配准的方法进行分组,对比下颌骨术前、术后三维形态变化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为统计学方法,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下颌骨三维形态变化量平均值范围为1.710~4.977 mm。当下颌骨缺损涉及髁突时,三维形态变化量(1.671~5.587) mm大于缺损未涉及髁突时的变化量(1.346~4.358) mm,其中下颌角宽度、髁突内侧距离及髁突外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中,标志点注册组在髁突内侧宽度与非重建侧下颌骨长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组(P<0.05),其余下颌骨三维形态变化指标两种注册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航技术辅助下的下颌骨修复重建,能较为精确的实现下颌骨三维形态的恢复。当下颌骨缺损涉及髁突位置时,会明显降低下颌骨修复重建精确性,标志点注册在下颌骨髁突位置修复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