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远端交界性问题(distal junctioanal problem,DJP)是脊柱矫形融合内固定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脊柱固定融合手术量逐年增加,术后发生远端交界性问题也随之上升。与近端交界性问题相比,远端交界性问题发生率低,但临床症状重,手术翻修率高。远端交界性问题包括远端交界性后凸和远端交界性失败。远端交界性后凸目前使用的定义较混乱,但最常用的是末次随访远端交界角>10°,并较术前增加10°。远端交界性失败有6种类型:腰椎前凸丢失、远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下方椎间盘急性楔形变、LIV骨折、LIV远端椎体骨折、LIV内固定失败、固定远端发生椎管狭窄或不稳。发生DJP的可能危险因素大致分为个体因素、手术因素及影像学因素,包括:体重、年龄、脊柱畸形类型、骨质疏松、远端固定椎的选择不当、髋关节疾病、畸形位置、手术入路、手术切除范围过大、融合节段过短、不同内固定器械、LIV位于L5、下端固定至S1、不恰当的手术操作、术后脊柱序列恢复不佳等。DJ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是否需要翻修以及翻修策略等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对目前DJP的诊断标准、发生率、危险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的文献综述,旨在提高对远端交界性问题的认识。
简介:雪山茫苍苍这边还是一片晴空。娇嫩的花儿依旧招展在风里,翩翩的蝴蝶正忙碌着转移花粉;远山的树叶一派浓绿,就连一枚金黄也难以找到。如炽的阳光洒在自然的风景里,透出生命活泼的气息。就是在这样的季节里,走进梦里向往已久的西北秋初,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致。这是一个让人多么难以适应的现实。过于激烈,过于仓促,没有过渡,没有间歇。那迎面而来的雪片,像急于倾诉的情感,瀑布般飞泻而下,顷刻间覆盖了大地、山林和我们。雪片穿过躯体,落在心上,才仿佛回到了它的家。人的心境呢?也正是随这滴滴自然的清凉,变得清澈、明晰起来。原来人与自然是这样的相融,这样的默契。自然创造着美,却需要人来体味,而人们感受到的美好,却又源于自然的质朴。这是一曲谐和的共振,拨动的是痴情而雄浑的忧伤。披上雪的盛装,山野如巨蟒奔驰,河流如蛟龙盘绕,而人呢?却变成了树,一株株移动的树。在雪地的军营里,我就看到了这样的风景,战士们立于雪中训练、执勤,那一排排移动着的小渺的影子,
简介: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1医院2007年9月至2013年6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7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39.19±17.58)岁;根据FIGO分期,Ⅰ期56例,Ⅱ期6例,Ⅲ期8例;病理类型浆液性35例,黏液性28例,其他7例;CA125升高33例,CA199升高19例;微乳头浸润7例,浸润性种植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术后化疗23例,5例复发,肿瘤分期手术与单侧附件切除、单纯肿瘤剥除术5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好,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对早期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但需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肿瘤病理分期,微乳头及浸润性种植可能是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复发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简介:【内容摘要】: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很多的初学者在学习素描静物时,都不能很好的把物体立体感表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物体的明暗交界在哪都不是很清楚。而在素描明暗五调子中,明暗交界线是物体结构大的转折点,只要抓住了明暗交界线,就抓住了物体的结构,才能把物体画好。因此,本次课程主要就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来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简介:摘要为探讨"衣领样"新交界重建技术修复二尖瓣交界广泛脱垂病变的优势及可能的不足之处,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3月,于本中心通过正中切口或各种微创小切口完成"衣领样"新交界重建技术修复交界广泛脱垂伴严重反流的62例严重二尖瓣反流患者,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外科医师完成。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二尖瓣修复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随访期间二尖瓣的功能。62例患者均成功修复二尖瓣,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微量以下反流,无狭窄和SAM现象,舒张期流速峰值均小于1.2 m/s,跨瓣压力差低于5 mmHg(0.665 kPa),有效开口面积2.8~5.2 cm2。本组55例患者未输血,无死亡,无任何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5~60个月无死亡和不良事件,复查超声心动图11例为轻度反流,51例为轻微反流,无SAM现象,无瓣膜狭窄,舒张期流速峰值均不超过1.2 m/s,3个月后均停华法林抗凝。对于交界广泛脱垂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衣领样"新交界重建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成本低、学习曲线短的成形新方法,心外科医师通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掌握此技术。
简介:信息:在年降水量200~300毫米左右的草原与荒漠交界地区,无灌溉条件下的流沙固定一直被认为是防沙治沙的难题。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有关专家经过在沙坡头的有关实验表明,草原与荒漠交界带无灌溉条件下流沙的固定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可以取得相当好的效果。该所沙漠实验研究站研究人员通过扎设草方格等辅助措施,栽植固沙植物,成功地实现了无灌溉条件下流沙的固定。刘家琼介绍,通过扎设麦草方格实现机械固沙,能够较好地稳定沙面、降低风速。并且,由于麦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且便于运输,已经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但使用麦草进行机械固沙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在于麦草的使用寿命太短,仅有4~5年。因此,进行植物固沙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实验中,沙坡头沙漠实验研究站先后从国外引进了50多种植物,包括乔木树种杨、柳、榆、槐等。在经过几十年的干旱、高温、严寒、风蚀、沙埋等恶劣环境条件的考验后,至今保存较好的优良固沙植物仅有8种:油蒿、柠条、花棒、黄柳、头状沙拐枣、乔木状沙拐枣、沙木蓼、中间锦鸡儿等。从目前的生长情况看,后两种植物早已进入了衰老期,又不能天然更新,而油蒿几乎是目前惟一能进行天然更新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