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六、硬笔呢?软笔呢?写字也如打仗,心是元帅,手是前敌总指挥,大大小小的笔是用来作战的轻重武器。古人有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们对于笔的性能评选,应有一些正确的认识。但是各个书家对于笔的选择,意见也不一致。这是由

  • 标签: 书法杂论
  • 简介:潘伯鹰(1882-1967),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云。号凫公、有发翁等,安徽怀宁人。幼习经史,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留学北美,游学德国,后又留学日本。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潘伯鹰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他精诗词,书法多山林气,篆刻崇尚汉印。一生著述宏富,在书法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中国书法简论》、《中国的书法》、《朱子读书法》、《观画录》、《观古纪馀》等。潘伯鹰的《书法》一文,从执笔、临习、用墨、出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这对我们在书法的学习和探索,可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书法杂论
  • 简介:兰亭序为梁陈人书王羲之墨守钟、张旧体,字势雄强,与今流传所谓的《兰亭序》书法大相径庭,今本《兰亭序》之非羲之书迹,已无待言。然据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东晋时槀、行新体,固已萌芽,羲之子献之'善隶、槀','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献之及并时善槀、行书者能否作今《兰亭》体,此当一考魏晋南北朝间书法流变。今本《兰亭序》为槀、行新法,(后世通称曰行书)体实介于今所谓正、草之间,而正书成分尤多。魏晋南北朝行草法帖,并时即多伪作,(见陶弘景梁武帝书启答)传世者复几经钩临摹刻,若所谓陆机《平复帖》之近真

  • 标签: 《兰亭序》 采古来能书人名 羊欣 陈人 书启 字势
  • 简介:书法教学,在师范院校显得更加重要而突出,道理自明,无庸多说。笔者从事此项工作,经常接触许多问题,今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发表浅见,以期共同探讨并就正于同行们。书法与语文知识书法与语文知识,关系极为密切,近在这方面发现了不少差错,这里着重谈两点。一、作为书法艺术,我国历来书写诗词的条幅,在写完内容之后,

  • 标签: 杂议 赵书 临习 行草书 布白 师范院校
  • 简介:<正>缘于业务本身的接触面广,又具较强的综合性,新闻工作者理应当“杂家”,这恐怕是不言可喻的——“天地有正气,然赋流形”,大千世界,皆然也。社会众生相,更加复杂纷呈。“”者,看来是造物的适应。然而的确有过较长期的一段历史误会,“杂家”被认为大逆不道。当年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要砸烂新闻系,为的是它一直奉行“杂家路线”云。无征不信,还有案可查。曾几何时?一位社会地位不可谓不高、知名度也不低于上海滩其他杂文作者的杂文家,仅以发表一篇题为《杂家》的杂文招来了“棍子手”当头棒喝,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砵;“文革”时再次遭殃,连他的三个女儿都受株连。这位方家当时还是出版局的

  • 标签: 杂文家 杂文作者 无征不信 锦官城 有案可查 远距离杂交
  • 简介: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严格禁止坑害勒索群众。"这个号召无比正确,每个同志都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响应。言而无信,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的人是迟早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的。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取信于民",受到人民群众真正的拥戴。讲信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那种"与女子期于桥下,水来不去,抱柱而死"的守信,虽近乎于愚,但却成为多少年来男女恋人心目中的榜样。《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可见季布重信誉影响之大;战国魏高士侯赢,信陵君厚待之,许以死报,果在信陵君达邺之时,面北自刎,成为千古佳话。古人是很敬重这些守信誉的

  • 标签: 行必果 信陵君 季布 千古佳话 侯赢 栾布
  • 简介:质疑“献礼工程”“献礼”心态实际是“官场”上一种自我炫耀的庸俗心态。国家有喜庆事件,地方政府有什么理由“突击”花纳税人的钱?就为了出名?就为了出政绩?若真的对祖国有深厚感情,那就应该从勤恳工作、珍惜民财民力做起。因为只有老百姓都快乐幸福了,节日才会祥和,政府才真正有脸面、有政绩。——张书林

  • 标签: 地方政府 纳税人 政绩 幸福 老百姓 质疑
  • 简介:应龙晏志友之邀,为其《志苑》写序,得以拜读收入文集中的所有方志论文。这些论文,虽然多数以前看过,但这次是集中阅读,掩卷深思,感到获益良多。

  • 标签: 《志苑杂论》 方志论文 龙晏 史志
  • 简介:在诸子百家中,只有《老子》的学说具备了较完整的哲学体系。《老子》五千言,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宇宙观、政治观、道德观、军事观、认识、方法等等。

  • 标签: 《老子》 无为思想 道家思想 自然 道德伦理
  • 简介:拙文《两宋金银钱通考》曾发表于《钱币博览》2007年第4期,本文为其续篇。一、两宋金银钱的铸造工艺金、银的熔点远高于青铜,以铸造铜钱的工艺来铸造金银钱,主要的问题是材料的耐热性和干燥度。耐热性不够,则表面易破坏,导致铸成品粗糙或不易脱模。相对铸铜钱适当的干燥度,在更高的温度下,残余水分大量气化.或进入型腔急剧升高气压使得金银液不得注满而形成铸缺,或直接导致材料崩塌使得型腔被破坏。

  • 标签: 银钱 两宋 铸造工艺 耐热性 铜钱 干燥
  • 简介:本文以中国书法创作实际和历史文献为依据,对书法的技法进行全面梳理,阐述了技法的实质和特征,提出并论述了技法效应与技法境界,比较全面和系统地解决了书法技法中的相关学术问题。

  • 标签: 书法技法 中国书法 阐述 境界 依据 创作实际
  • 简介:最近十多年.我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三代金文、秦汉简牍帛书、汉魏六朝碑版和敦煌遗书.所有这些研究对象虽然字体不同.但是在非篆非分非楷的兼容性上有相同之处。它们的风格面貌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以稚拙奇肆为主要特征。而且.它们都是在历史上被人忽视和遗忘的作品.对当代书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因此.当我综述它们的时候.使用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民间书法并对它作了一番界说和阐述。

  • 标签: 民间书法 名家 比较系统 敦煌遗书 汉魏六朝 当代书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13
  • 简介:  鲁迅在这问题上说过不少话,  我说鲁迅先生如果身体好,称鲁迅先生的思想是

  • 标签: 杂迅 迅文
  • 简介:作为文官选任制度的重要内容,湖北省佐要缺制度的制定,是清代地方行政中的重要事件。其过程比较复杂,前后变化很大,阶段性特征显著:雍正七年,经世宗下旨,湖北省核查奏报,佐要缺制度在湖北省初步建立;雍正十年,经王士俊题请,吏部议准,制定巡检要缺制度,使佐要缺从佐贰官扩至职官,数额大增;乾隆十四年,经新柱奏请,规范选任权力,精简要缺数额,使要缺制度最终确立。这是清朝中央行政统治的需要,亦是湖北地方行政理念和客观形势变化的结果,对湖北省佐官员的选任、权力分配以及地方治理均造成较大影响。

  • 标签: 清代 湖北 佐杂 要缺 选任
  • 简介:研究温庭筠之人格对正确理解温词、避免造成误读有重要意义。正史一般重实录因而可靠,但亦常为尊者讳;杂史或笔记虽可能渲染和虚构,但亦基于某一事实和性格,所以不能尽弃。由于代表了统治者意志,正史亦存在某些偏见,每于朝代更替或政局变动之际,往往重修史书,即为明证。对于这些史料,不

  • 标签: 温庭筠 扬子 正确理解 旧唐书 政局变动 朝代更替
  • 简介:书法成为商品在当代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在古代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对比古代,书法市场使得书法作品走出了孤芳自赏的象牙之塔,使书法作品获得读者认可的同时也使得书法家们在市场中找到动力和尊严。正因为书法市场的成功运作,才真正使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有效结合起来,使得书法家的劳动获得物质上的肯定。不仅如此,作品在流通的同时,有力扩大了书法家和书法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加深了社会对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的认可度。

  • 标签: 书法批评 市场 书法作品 书法家 成功运作 商业价值
  • 简介:俞樾是晚清时期一代经学大师,著述宏富,对后世颇有影响。正因其深谙经学,而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绩似乎被淡化,加之俞樾本人又没有书学方面的论述,故对其书学渊源、书法传承、书体风格等知之甚少。本文试图通过对俞樾的《春在堂文集》中的随笔、杂文、尺牍等文献的梳理,客观地反映出其书学艺术的大致轮廓。

  • 标签: 俞樾 篆隶 春在堂文集 随笔 时风
  • 简介:中国书法集各种艺术的美学特性于一身,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书法艺术的三要素是:笔法、结体和笔意。书法审美讲求“以力为美”、“力由功来”。

  • 标签: 书法 文法 要素 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