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静脉输液配药中,对智能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筛选2021.02~2023.01年间,在本院工作的28位护理人员,按照配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智能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配药)、对照组(传统人工配药),对比配药时间、药物残留量等指标。结果:在不同治疗干预下,各项参数差异p小于0.05,观察组头孢呋辛纳、万古霉素、头孢唑啉钠、舒巴坦钠等药物的配药时间为(21.13±1.55)、(25.81±1.73)、(21.35±2.63)、(25.68±2.51)。对照组为(25.38±3.69)、(30.25±2.55)、(28.69±1.62)、(31.26±1.22)。对比两组健康损伤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2(7.69%),对照组为7(26.92%),差异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治疗中,采取智能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可以有效缩减配药时间,并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面对的损伤风险。

  • 标签: 智能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 临床静脉输液配药过程 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深广开展静脉配药中心工作,分析传统输液流程的安全隐患,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全方位、全程的无缝隙服务患者;使之延伸为人文特色的温馨护理。为护患创造一个安全洁净、温馨舒适的科学配药新模式,提高了医患的满意度,适应了医疗行业的发展。证实了大小型洁净工作系统的应用使静脉输液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深化了护理内涵;优化了工作流程,建立了医院的良好服务形象。

  • 标签: 输液安全 药物配置 洁净工作系统 无缝隙服务 工作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配药技术对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影响。方法收集实验相关器材,分成3组实验,对治疗环境、净化工作台不同操作中药物加入前及加入后,针头型号等对微粒、橡胶微粒情况的影响。统计统计注射液净化环境加药与不加药中微粒数,治疗室、净化工作台对微粒影响,穿刺角度、针头型号不同产生橡胶微粒的影响。结果B1组微粒情况较比B2组微粒情况显示较严重,具有一定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C3组橡胶微粒发生率为44.17%,较比其他3组发生率显著的增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A2组注射液中微粒不容情况较比A1、A3组情况较严重,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配药技术是降低、避免微粒发生的重要环节,加强对配药中心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提高,加强药品的管理,药品的选进应保证质量;同时穿刺针头的型号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且以斜刺进入,减少接触面积,降低橡胶微粒。

  • 标签: 配药技术 静脉输液 微粒污染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在探讨社区医院在静脉输液配药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静脉输液配药中心的必要,并分析了其建立后将获得的收益。

  • 标签: 社区医院 静脉输液 配药中心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静脉输液配药技术对微粒污染的影响及预防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210份药剂均于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配置,入组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9月,分组方式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开展,分别采用优化配药技术(实验组,n=105)及常规配药技术(对照组,n=105)开展静脉药液配置,分析微粒污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输注药液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分析微粒污染影响因素,并采用优化配药技术方式干预,可降低微粒污染。

  • 标签: 配药技术 静脉输液 微粒污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不同配药方式对静脉输液制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检测常规配药环境下和相对封闭配药环境下不同配药方式静脉输液制剂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干预结束后,在I类环境中采取手工配药时不溶性微粒数量显著少于III类环境,P0.05;在I类环境中进行手工配药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多于在相对密闭环境配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不同配药方式 静脉输液制剂 不溶性微粒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静脉输液制剂中采用不同配药方式对不溶性颗粒产生的影响。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300个静脉输液制剂均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入组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分组方式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开展,分别采用手工加工药物方式(对照组,n=150)及超净加药机药物配置方式(实验组,n=150)开展药物配置,分析药剂中的不溶性颗粒。结果 在非洁净治疗室环境下,实验组的15微米以上、5-15微米及5微米以下的不溶性颗粒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开展静脉输液制剂干预过程中,应用超净加药机进行药物配置,可降低药液中不溶性颗粒的数量。

  • 标签: 不同配药方式 静脉输液制剂 不溶性微粒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以病人为中心,尽量减轻疼痛,使静脉输液更连贯、更规范。方法将1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干预组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护理程序,对静脉输液操作程序进行改进,选择静脉时不拍打静脉处,拔针时采用纵压法,并加强观察。结果干预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表示疼痛感减轻或不痛。结论为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减轻疼痛,需护理人员注重细节。

  • 标签: 静脉输液 改良 细节 减轻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8230例静脉输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有效及时的护理是保证输液顺利的关键,同时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结论通过对静脉输液患者的正确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液 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输液护理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输液治疗护理的范围由解剖学、生理学治疗形式和技术来详细说明,它包括患者、护士和实践场所,高质量的护理能够使患者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并减少与输液治疗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护士输液技术的提高,带来了诸如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和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并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

  • 标签: 输液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评估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因素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住院输液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对性开展优质护理有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炎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加快静脉药物配药速度的方法。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0例静脉药物配药人员均于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工作,入组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分组方式以时间先后顺序方式开展,将2018年1月-12月未经配药培训的人员纳入对照组研究范围,将2019年1月-12月经配药培训的人员纳入实验组研究范围,分析培训前后患者静脉药物配药速度。结果 实验组的配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对配药人员进行培训,可促进其配药速度的提升。

  • 标签: 加快 静脉药物 配药速度
  • 简介: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青年课题基金项目编号2012QN-11。摘要目的解决术前病人穿刺疼痛,避免二次心理应激。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首台择期手术患者107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不用表面麻醉药。实验组在传统方法基础上,碱化皮肤,使用5%复方利多卡因。对比观察分析两组穿刺成功率、无痛率;静脉穿刺前5min和穿刺时病人的心率、呼吸;视觉类比量表(visualana2loguescale,VAS)及语言评价量表(verbalratingscale,VRS)评分值等多项指标。结果①两组均无局部皮肤反应(有无苍白、红斑、水肿)。②两组在静脉穿刺前5min心率、呼吸等基础指标差异不大(P>005);静脉穿刺时因疼痛刺激出现差异(P<001),穿刺成功率因疼痛刺激、病人配合程度降低受到一定影响。③实验组有效减轻和消除疼痛,无痛率较高,两组VAS、VRS值有明显差异(P<001),与无痛率反向相关。结论应用表面麻醉药有效减轻和消除病人的穿刺疼痛,避免二次心理应激,操作方便,成本经济实惠,具有可行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痛 静脉 输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静脉输液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14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行静脉输液的小儿病患,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案,对观察组病患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病患明显比对照组病患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行静脉输液的小儿病患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升一次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病患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上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 静脉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