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10年,我国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迅速增长。然而,纵观既往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能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指南为数不多,主要原因是许多临床专家在制定指南之前并不熟悉其相关流程和规则,严重影响了指南的质量。临床实践指南需从临床问题出发,通过凝练化解为目标人群、方案或干预措施、其他备选措施以及可能的结局指标(即PICO问题),利用全面的系统评价、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系统,对评价的措施给予确切的推荐意见。制定过程当中,需要同时考量推荐意见对适用人群的利弊,包括权衡适用人群的偏好和价值观、成本效益、医疗保健系统等。由此,一部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需要多维度思考(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思考)、实施标准流程(确保指南的科学性、真实性与透明性)以及依赖于多方协作(包括本专业领域专家、方法学家和政策制定者)。
简介:摘要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是临床常见的口腔潜在恶性疾患。规范OLK的临床诊疗对降低OLK癌变的致畸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OLK诊断方面,本文再次强调了OLK诊断确定性在OLK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在OLK癌变预警方面,本文强调了临床高危因素和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同时也推荐使用椅旁无创或微创辅助检查手段监测OLK的恶变风险。目前OLK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去除刺激因素、药物治疗和去除病损的治疗等,其中光动力治疗作为OLK的可选疗法之一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结合中华口腔医学会2020年发布的《口腔白斑病临床诊疗循证指南》和课题组临床实践对以上内容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规范OLK的临床诊疗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对临床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88例血液标本采集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4)和研究组(n=44),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管理。对两组检验质量控制评分、血液标本不合格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检验质量控制评分为(95.40±3.40),常规组检验质量控制评分为(81.45±1.62),研究组检验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27%,常规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8.18%,研究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临床检验中注重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可以有效提升检验质量,且可以有效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基于对围手术期诊疗路径的优化,达到促进术后康复的目的。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及其导致的代谢改变是促进患者康复的理论基础。本文评述ERAS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应重视的若干热点问题,认为ERAS理念及其路径非常契合我国医疗改革的国情,应秉承“安全第一、效率第二”的基本原则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在具体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多学科合作、手术质量的提升以及预康复路径的实施。同时,需注意在基本原则的框架下个体化开展ERAS,避免机械理解和教条执行;呼吁对ERAS路径进行监督,建立反馈机制,以此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并提醒临床工作中,不能单纯以“快”为目的,降低再入院率比提高出院率更为重要。另外,本文分析了我国ERAS临床研究开展与国际上的差距,提出应以国内学术团体为基本平台,建立全国性的ERAS数据库,以保障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显著增加,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疾病负担,需要在临床指南的指引下对AR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随着《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和《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的发表和临床推广应用,将进一步促进AR的规范化诊疗。本文对2个新版指南的核心内容进行解读。
简介:摘要伴随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SAT)技术的进步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家庭诊疗模式临床循证数据的增加,采用不同种类生物信号采集技术的HSAT设备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成人OSA的诊断。HSAT应用于OSA的诊断需结合全面的睡眠及临床评估;HSAT可用于临床评估高风险的中重度单纯OSA患者的诊断,但不能用于排除诊断;对于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伴发疾病或疑诊合并其他类型睡眠疾病的患者首选多导睡眠监测(PSG),HSAT用于上述疾病状态下OSA诊断需考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伴发疾病、患者个人的倾向性、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及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等因素,在遵照基本诊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选取适宜的诊断工具;对于行动不便或病情危重需尽快启动干预治疗的OSA患者,可考虑应用HSAT;HSAT可用于合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的OSA筛查;对于OSA的非气道正压通气(PAP)治疗,建议采用多通道诊断级别HSAT或PSG评估疗效;OSA患者启动PAP治疗后如果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体重波动,或依从性良好、但症状复发或持续无缓解,或新发心血管疾病或原有心血管疾病恶化,可复查HSAT或PSG;鉴于目前HSAT监测设备自动判读的准确性有限,须对原始数据进行人工回顾判读;HSAT设备类型的选择、结果的正确解读及据此制定的诊疗方案需由睡眠专业医生指导实施;鉴于尚缺乏足够的临床验证,目前不推荐消费者级别的睡眠监测设备用于成人OSA的诊断。
简介:摘要近3年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均连续更新冠心病相关诊断指南,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列为非典型或典型心绞痛等有症状患者排查冠心病的首选检查方法(Ⅰ类推荐),甚至将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MI)的中低危患者,也纳入CCTA检查适应证,起到了导管室“看门人”的作用。CCTA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识别、量化评估具有巨大的优势,从而为冠心病患者Ⅰ级和Ⅱ级预防提供直接证据,CCTA对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就CCTA的最新临床应用推荐以及规范化诊断进行阐述,包括钙化积分测量、斑块量化评估,尤其是易损斑块的识别、管腔狭窄程度的判断、心肌缺血的识别等,有助于临床工作的规范应用。
简介:摘要神经免疫病是一类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前者结构损害和/或功能异常的疾病。及时诊断并施以合适的免疫干预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并改善预后。日益涌现的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特种蛋白检测是指导临床诊断及监测免疫状态的重要依据。目前在检测指标设置、检测标准化、结果解读及互认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正确评估这些神经免疫学指标的临床意义,建立标准化检测流程,并通过室间比对质控来规范临床检测,并用以指导治疗策略、监测疗效和评估预后是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将神经免疫学检测分为常规型和研究型检测,并对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检测技术和应用规范做一述评,旨在唤起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医生的双向交流与合作,加快神经免疫学检验的开发研究和临床规范化进程,给神经免疫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消化内科的护理带教工作中应用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实施以提升消化内科护理带教质量为导向,将50例消化内科实习护士纳入至实验中,均为实习护士,基本资料齐全,无中途退出或请假情况。为达成研究目的,将50例实习护士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观察组需要应用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对照组则继续实施常规护理带教,比较其具体应用效果。结果:对两组实习护士的考核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结果可见,观察组实习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2.05±5.44)分、(90.63±4.11)分,反观对照组分别为(83.64±5.25)分、(83.17±6.14)分,相比之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也对其满意度进行了评价,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临床带教中加强对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措施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带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