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损伤(DILI)的致病药物临床特点和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市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DILI报告进行收集,共计216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品种、给药途径、DILI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DILI病例无明显性别差异,≥40岁的中老年人发生居多(70.37%)。导致DILI的前三种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36.79%)、治疗精神障碍药(16.98%)和心血管系统药(16.35%)。发生DILI的时间因药物种类不同而异,多在8周内,最快在用药后6d,最慢在用药后7个月余。经保、降酶、退黄等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及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结论:中草药及中成药、非甾体抗炎药和保健品引起药物损害比例较高,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回顾性研究 药物种类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药物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my,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药物损伤的患者资料,对其用药情况、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分型、相关生物化学指标和病理学特点加以分析。两组比较非参数统计采用秩和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对15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7例,女102例;年龄18~82岁,平均50.8岁;用药种类以中草药为主(66.0%),其次为抗生素(8.8%)、化疗药物(4.4%)。临床分型:肝细胞型104例(65.4%),胆汁淤积型21例(13.2%),混合型34例(21.4%)。【结论】药物损伤以女性、中老年人多见。引起成人药物损伤的主要药物依次为中草药、抗菌药、化疗药。肝细胞型为主要临床类型。大多数成人患者预后良好,衰竭者预后较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临床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临床实践中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监护模式。方法从发生机制、不良反应药物的时间相关性、症状相关性等角度分析本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予以停用药物,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结论临床药师作为多学科团队之一,对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药师,伏立康唑,药物性肝损伤,护肝,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药物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主要分析资料,以便更好的探讨药物损伤不良反应与它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经统计结果发现,50~59岁患者的占比最高,为28.44%,静脉滴注构成比最高,为76.12%,抗感染药物构成比最高,为33.58%,同时实验室检查有存在部分异常情况。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对药物损伤的意识,是防止药物损伤的发生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确诊为药物损伤后,及时实施对症治疗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38例因药物引起的损伤病人,以加深对药物损伤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8例药物损伤病人的症状、体征、嗜酸细胞计数、肝功能、病原学标志物、B超、既往史、用药史、以及治疗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引起损伤药物很多,该文中抗结核药引起的10例;抗感染药8例;抗甲亢、降糖、心血管药物8例。解热镇痛药物5例;中药5例;其他2例。多药物损伤出现于服药后1~2月。结论是药三分毒,不同种类的药物均可引起药物损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服用史,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平时用药时首先考虑对肝脏损害较小的药物,能单用的首先考虑单药应用,并注意疗程。

  • 标签: 药物性 肝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药物损伤临床特点,分析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药物损伤患儿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入选病例年龄分布、用药情况、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结果入选病例男女比例2016,年龄5个月~14岁不等引起损伤药物有抗菌类药物、中药、解热镇痛药、化学药物等,患儿多有乏力、发热、皮质、消化道症状、过敏反应等症状,病理学特点主要为汇管区不同程度扩大、水肿、间质内混合炎细胞浸润,实质内中央静脉周围有灶性或融合性坏死,对症治疗后36例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小儿药物损伤以混合型最为多见,联合用药是引起小儿药物损伤的重要原因,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 标签: 小儿 药物性 肝损伤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损伤(DILI)的常见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结局,为规避发生风险和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的384例DILI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史、损伤临床分型、损伤程度分级和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4例DILI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49.7%(191/384)。引起DILI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为抗菌药物(40.6%,156/384)、抗结核药(20.3%,78/384)和提高免疫类中药汤剂(15.6%,60/384)。提高免疫类中药汤剂引起的DILI以胆汁淤积型为主,占65.0%(39/60),高于肝细胞型18.3%(11/60)和混合型16.7%(10/60)(χ2=40.650,P<0.01);抗肿瘤化疗药引起的DILI以肝细胞型为主,占56.8%(25/44),高于胆汁淤积型27.3%(12/44)和混合型15.9%(7/44)(χ2=17.659,P<0.01)。4级损伤患者治疗无效的比例(5/10)和5级损伤患者死亡的比例(8/8)均高于较低级别的损伤组(χ2=157.218,P<0.01;χ2=320.917,P<0.01)。结论DILI的发生风险和损伤临床分型与药物种类有关,损伤程度重者疾病预后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抗菌药 抗结核药 中草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硫普罗宁对药物损伤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采取对比实验的方法,将我院收支的60例药物损伤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每组30人,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治疗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采用通常的静脉注射门冬氨酸钾美和甘利欣等的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0.2g,治疗一个疗程30天后观测两组患者肝功能的情况。结果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肝功能的各项功能指标都明显的好于对照组患者的。结论硫普罗宁在药物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硫普罗宁 肝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各类药物导致药物损害(DILI)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防治DILI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从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并筛选2008~2016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DILI的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引起DILI的药品、实验室指标与主要临床表现、发生DILI的时间及给药途径、DILI转归及治疗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110例DILI中,男女比例为1.51:1;男女患者年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0,P=0.01);引起DILI前3大类药物依次为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引起DILI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阿托伐他汀、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在DILI的转归中,应用保药物的患者治愈和好转的构成比更高(χ^2=25.136,P〈0.001)。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深对导致DILI药物的认识,合理用药;而对于DILI的患者,应及时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发病趋势、基础疾病、致病药物及预后,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 820例DIL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特征、发病趋势、相关基础疾病、致病药物、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 820例DILI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44;年龄(44.00±16.32)岁。临床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2 353例(83.43%),胆汁淤积型损伤353例(12.51%),混合型114例(4.04%)。在三种临床分型中,男女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032,P>0.05);在各年龄段分组中,男女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367,P<0.001);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DILI占肝病的比例及急性DILI占急性肝病的比例都呈总体上升趋势。2 820例DILI患者相关基础疾病主要涉及发热(15.14%)、皮肤病(11.84%)、心脑血管疾病(11.17%)等;主要致病药物涉及中草药、中成药类(37.49%)、抗生素(15.85%)、解热镇痛药(14.37%)等;在三种临床分型中,治愈、好转、无效和死亡不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61.300,P < 0.001)。结论近几年我院DILI占肝病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涉及的基础疾病及致病药物种类较多,需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回顾性研究
  • 简介:背景:药物损伤(DILI)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目的:探讨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探讨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DILI患者51例,男女比例为1∶1.32,平均年龄(50.6±17.9)岁,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最高(43.1%)。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要损伤类型(84.3%)。引起DILI最常见的药物依次为中草药、心血管系统药以及激素和内分泌代谢药,分别占51.0%、19.6%和9.8%。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涵盖全身多个系统。DILI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亦缺乏特异性,5.9%的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大部分DILI患者预后较好,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21.6%和66.7%,死亡率为5.9%,死因均为衰竭。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DILI好发于老年人群,中草药的不规范使用可能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DILI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入院时ALT、AST、TBIL、白蛋白水平和PT、INR与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草药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因用药发生肝脏损伤的原因,并研究其相应针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以来收治的因药物损伤而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造成其肝脏损伤药物类型,以及临床症状和预后情况。结果引起患者发生肝脏损伤药物类型主要包括中成药、抗癌药物以及解热镇痛消炎药物等,其原因以中药的过量使用为主,其次为镇痛消炎类药物,由于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药物机理了解不全面,导致药物的滥用,进而致使患者发生以恶心、疲惫、尿黄和黄疸为主要类型的肝脏损伤。绝大多数患者进行针对性孩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预后效果。结论在选取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药物,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应增强能力,了解药物机理,及时防治患者在治疗中因种种原因发生的药物损伤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药剂科 病因分析 临床诊断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药物损害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由药物引起的肝病占非病毒性肝病的20%到50%,引起药物损害的机制因药而异,有些药物具有直接毒性作用,由其引起的损害是可以预见的,有些药物是由于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药物的特异质反应,这些药物仅发生在敏感的个体引起损害。药物损害诊断有一定难度,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患者被误诊或漏诊。探讨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药物损害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总结丰富经验,取得满意效果,以避免药物损害的发病率增多。

  • 标签: 药物 肝损害 诊断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药研究的深入及制药技术发展,新药物不断出现应用,同时各类药物联用情况增加,使药物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临床发生率增高,DILI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对DIL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相关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损伤诊断及分类国内最新标准,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129例急性药物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5.74%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其余亦缺乏特异性;有肝细胞型97例(75.19%),胆汁淤积型18例(13.95%),混合型14例(10.85%)。符合重症损伤者5例:很多药物可以引起肝功能损伤,本研究最常见的为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86.05%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d内恢复至正常上限两倍以内。5例发展为肝功能衰竭,预后差。结论急性药物损伤无特异性症状.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急性药物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引起急性药物损伤药物种类很多,但以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在本组患者中急性药物损伤大部分预后良好,但肝功能严重损害亦可发生,应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 标签: 肝损伤 药物诱导 病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