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是在几十年前被描述,随后陆续有报道称在服用肼苯哒嗪(肼曲嗪,氢氮嗪)、普鲁卡因酰胺和磺胺嘧啶的患者中出现ANCA相关性血管炎、药物诱导的狼疮和药物相关性膜性肾病。文中通过对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DIL)研究进展的综述,认为DIL某些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可以与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区别开来。不同的药物引起的DIL有其本身特点,文中还就传统的药物和生物制剂引起的DIL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进行介绍。

  • 标签: 红斑狼疮 药物诱导 ANCA相关血管炎
  • 简介:有遗传和免疫特异质的个体,在环境因素(感染或毒素等)诱导下可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病。许多基因相互影响构成“允许基因原(permissivegenepool),决定着发病的危险程度和疾病的表型,阐明这个复杂的遗传和免疫学基础是后基因时代的巨大挑战。现对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作一概要介绍。

  • 标签: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硬化 胆汁性 胆管炎 硬化性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的进步以及寿命的延长,高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数量也随之增多。由于高龄患者伴有全身器官功能减退、组织、细胞退行性改变[1],以及各种麻醉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高龄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力也会随之下降。本文旨在研究高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安全和注意事项。

  • 标签: 麻醉药 老年 高龄
  • 简介: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以高球蛋白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高和界面性肝炎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疾病。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约占9%~17%。目前,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亦无特异性的诊断标准。早期停用致病药物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一般较好。本文重点介绍其流行病学现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药物 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炎症疾病,多以界面性肝炎、高球蛋白血症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目前临床对于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的定论,但因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在所有肝炎疾病患者中占据一定的比例。而且大部分患者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停用致病药物并及时与相应的药物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效果显著。基于此点,本文就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诱发药物、临床诊断和预后情况等方面对疾病的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诱导 自身免疫性肝炎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下咽癌的治疗理念多为延长生存期、保留喉功能、改善生存质量。诱导化疗后根据患者反应情况进行放化疗或手术的个性化、综合化治疗模式是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靶向药物的加入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注意的是,因人种、患者身体状况等差异,药物的选择及用药剂量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以往的临床试验资料,总结诱导化疗在下咽癌中的治疗历程,探讨诱导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应用价值,为未来下咽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下咽肿瘤 诱导化疗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多种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形成、补体激活为特征,并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狼疮性肾炎(LN)是SLE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LN的治疗时机及药物选择、治疗方案决定SLE长期转归和预后,分为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LN治疗的新型药物不断涌现,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使LN治疗更加规范化、个体化。现就儿童LN诱导治疗药物及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监测药物诱导排卵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B超对63例药物诱导排卵的妇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经药物诱导排卵成功率45例,失败率18例。结论经阴道B超能准确监测卵泡的数目、大小、形态变化。能避免因药物诱导排卵而造成的并发症,尤其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

  • 标签: 经阴道B超 排卵 不孕症
  • 简介:摘要临床用药的目的在于治愈疾病,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病情。然而,关于临床用药过程中引起与药物治疗作用相反或加重病情的矛盾反应事件并不罕见,其中胃肠道是此类事件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本文将对这类治疗药物诱发或加重炎症性肠病的事件及潜在机制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这类矛盾事件以及为患者选择更恰当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矛盾反应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癫痫疾病进行诊断过程中,分析睡眠剥夺以及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癫痫患者11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完成所有癫痫患者的分组研究。组别名称分别设为C1组(睡眠剥夺诱导睡眠组55例)以及C2组(水合氯醛诱导睡眠组55例)。针对C1组以及C2组癫痫患者,分别在清醒期以及睡眠期实施脑电图检查,最终针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并且进行准确对比。结果临床实施对比研究发现,在患者出现癫痫样放电概率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癫痫患者(P<0.05)。结论对于癫痫患者,临床选择睡眠剥夺诱导睡眠的方法进行诊断,可以将阳性率显著提高,但是选择水合氯醛诱导睡眠方面,表现出操作便捷的特点,两种方法均存在各自优点,均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睡眠剥夺 药物诱导睡眠 脑电图 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102例患儿,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各51例。实验组患儿使用七氟醚全麻诱导,参照组患儿使用氯胺酮全麻诱导。结果组间相同观察指标对比,实验组患儿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儿,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对于氯胺酮,患儿七氟醚麻醉诱导整体麻醉效果显著,降低了呼吸抑制率且缩短了麻醉诱导时间。

  • 标签: 七氟醚诱导 全身麻醉 患儿 呼吸抑制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配伍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纳入60名(2020年6月-2022年6月)双腔支气管插管下行全麻诱导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为30例。对照组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生理盐水行全麻诱导、研究组均右美托咪定+小剂量丙泊酚行麻醉诱导。分别比较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时平均动脉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双腔支气管插管 全麻 麻醉诱导 右美托咪定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消银汤药物血清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HaCaT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HaCaT细胞株为靶细胞.观察中药消银汤药物血清对10ng/mLEGF信号刺激下HaCaT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结果中药消银汤药物血清影响EGF信号刺激下HaCaT细胞的生长状态并抑制其生长速度;不同浓度消银汤处理的HaCaT细胞,48h时表现出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和药物剂量加大,抗增殖作用愈明显;高浓度组,48h和72h时的抑制率分别为59.47%和73.76%。与对照组相比,经消银汤作用48h后,细胞G1期比例显著增加,S期与G2期比例则显著下降,并可抑制G1/G2期转换。结论消银汤具有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分化的作用

  • 标签: 消银汤 EGF HACAT细胞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麻的神经环路机制成为神经科学和麻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丘脑-皮质环路的结构及功能完整对意识维持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丘脑-皮质环路的神经解剖学特性、神经生理特性及其在全麻药物诱导的意识消失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全面理解全麻药物作用机制及意识产生和维持的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麻醉,全身 丘脑 大脑皮质 丘脑-皮质环路 意识消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型血清学检测的方法,研究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4月送检血样870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来检测红细胞的致敏情况,并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用药物包被法、免疫复合物法来检测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中的药物抗体。结果在本次检测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有148例,药物包被法对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检测出头孢菌素抗体4例,免疫符合法检测出头孢菌素抗体3例。结论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检测中,为进一步提高准确率,可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药物抗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 血清学检测 抗人球蛋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药物诱导DSA在小肠隐匿性出血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11例常规DSA不能明确病因的小肠隐匿性出血患者,给予联合药物(尿激酶+罂粟碱)诱导DSA检查,对小肠隐匿性出血定位定性诊断,同时给予介入栓塞治疗。结果11例患者经联合药物诱导DSA检查明确小肠出血部位、性质,并给予介入栓塞止血,与外科手术病理结论相一致。结论联合药物诱导DSA在小肠隐匿性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对小肠隐匿性出血定位定性诊疗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联合药物 诱导 DSA 出血 介入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