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护理的重要性也变得日益突出。作为临床护理的关键角色,护士需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然而,由于护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许多护士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因此,针对临床护理老师的培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 标签: 临床护理 带教老师培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变知识为技能的必须过程,是她们踏上工作岗位前最直观最有效的学习阶段。为针对不同学历的护理实习生,更加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对一的护理,更好地发挥护理老师作用,经过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1日及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在本科室轮转过的所有实习生做了调查,得出不同学历的护生,对临床护理老师的不同要求,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护生实施一对一的临床护理

  • 标签: 不同学历 临床护理带教 带教要求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能保证护生的质量,这对护理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提高老师的素质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重点。本文主要从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对临床老师素质进行探讨。

  • 标签: 临床护理 带教 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老师对循证护理的认知现状。方法:选取100名临床护理老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老师对于临床循证护理的认知情况。结果:(1)比较熟悉或者非常熟悉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老师占比17.00(17/100),老师认为在学校或者医院没有必要开展循证护理教学分别占比9.00(9/100)、12.00%(12/100);(2)比较不同时间以及工作年限的老师的循证护理能力,发现时间以及工作年限时间越长,则思维能力、观察以及应变能力越强。结论:大部分临床护理老师对于循证护理相关知识不够了解,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循证护理能力也有一定的改善,在临床应该广泛开展循证护理教育。

  • 标签: 临床护理 带教老师 循证护理 认知现状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护理工作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老师的指导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方法,更要传授做人的道理。在临床实习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方式对护生产生影响。同时,老师也是学生临床实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在学生的教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使护生通过学习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等。

  • 标签: 临床护理 实习带教 能力
  • 简介:总结了本院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各临床老师教师角色认知程度的调查。发现不同学历、职称的临床老师对教师角色认知程度一致,而带年限、培训条件等均对老师角色认知程度产生影响,专科护士担任临床老师角色认知程度高于非专科护士老师,不同任职年限的老师对角色认识存在差异。影响临床老师继续从教的重要因素主要为受人尊重,能实现人生价值及能发挥个人特长等,且进行规范化培训也能提高临床老师的角色认知程度。认为老师经过合理培养及锻炼,能提高老师角色认同感,促进临床教工作开展。

  • 标签: 临床带教 角色认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老师循证护理知信行的整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循证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老师140名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工具分为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循证实践知信行问卷(EBPQ)两部分。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2.85%。研究表明时间越长、现阶段学历越高,职称、职位越高、发表论文越多其循证护理行为、态度及技能水平越高。结论循证护理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发展中尚有一些难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循证护理教育和培训的具体措施。

  • 标签: 临床带教老师 循证护理 循证行为 循证态度 循证技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构建三级医院临床护理老师有效教学行为模式,以推进护理教改革。 方法 随机选取7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护理老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基于扎根理论方式,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质性归纳分析,从而形成临床护理老师有效教学行为模式。 结果 临床护理老师有效教学行为模式主要包括加强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创新临床护理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对护生进行全程管理五个维度和各自的分维度。 结论 构建的临床护理老师有效教学行为模式科学、实用、内容较全面,可为国内三级医院护理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临床护理 带教老师 有效教学行为 模式构建
  • 简介:摘要:在本文中,评价教师在护理专业临床教育实践中注重提高护生专业保护意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5名护生在2021年10月份参加临床教育培训活动的进行评价。根据本研究的具体要求,教师将所有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5例。基于强化职业防护意识的理念,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临床教育方法,观察组对护生进行系统的临床教育和管理,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了评价。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促进健康保护意识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护生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提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护理 护理专业 职业防护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如何提高护理老师临床教学能力。方法各科室设有1~2名总老师,数名工龄五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为老师护理部定期对老师们进行提高护理教学能力相关的训练。结果通过我院护理部对于我院全体老师教学能力进行系统的培训,使我院整体护理教学能力有了全面的提高。结论通过对护理系带老师进行提高教学能力进行系统培训后,使护理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效果显著,明显的提高了医学院的教学质量,值得在各教学医院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老师对实习护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临床护理老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老师自身因素对实习护生会产生影响,其中专业思想、工作态度、职业情感影响最大,其影响程度在不同学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结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是搞好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良好楷模形象能影响护生今后一生的护理工作。

  • 标签: 临床护士带教老师 实习护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临床护理老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期间在本单位进行临床护理的40名老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所有临床护理老师的人文关怀能力,并分析临床护理老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临床护理老师的平均人文关怀能力评分为(191.49±18.55)分,较为优良。不同科室、不同年龄、不同教学时间、是否具备高效教师资格证、有无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临床护理老师的评分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老师人文关怀能力普遍较高,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考核等方式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水平。

  • 标签: 临床护理 带教老师 人文关怀能力 影响因素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临床护理老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期间在本单位进行临床护理的40名老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所有临床护理老师的人文关怀能力,并分析临床护理老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临床护理老师的平均人文关怀能力评分为(191.49±18.55)分,较为优良。不同科室、不同年龄、不同教学时间、是否具备高效教师资格证、有无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临床护理老师的评分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老师人文关怀能力普遍较高,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考核等方式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水平。

  • 标签: 临床护理 带教老师 人文关怀能力 影响因素 调查
  • 简介:目的开发有效临床老师评价的测量工具,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老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基于DianeM·Billings总结出有效的临床老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技巧、扎实的知识与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性特征4方面的特征,开发设计出量表,并用此量表通过20名学生对3名老师进行评价.结果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9)和内容效度.结论此量表在更深一步的研究论证基础上可以作为评价有效临床老师的工具,并提供了量表设计的研究思路.

  • 标签: 带教老师 评价 量表 设计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