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属于最近被定义的肺病毒科家族正肺病毒属。这是一种负单链RNA病毒,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流行,通常在温带气候的冬季和热带气候的雨季呈高峰。尽管会有区域差异,但该病毒的两种基因型(A型和B型)中的一种通常在一个季节中占主导,每年交替发生。RSV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原因,它对成人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响已经通过广泛使用多种多样的分子检测被阐明。在成年人中,RSV会产生多种临床症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和基础疾病的加重。在这里,我们讨论了关于成年人中与RSV相关疾病负担的最新证据,尤其是在那些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其他合并症的人。我们综述了当前的治疗和预防选择及相关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2012年8月到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0例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都给予呼吸道病毒病原体的检测与高分辨率CT观察。结果所有患儿都检出病毒,其中腺病毒感染69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1例,副流感3型病毒感染6例,麻疹病毒感染4例。CT检测提示两肺通气灌注不均呈马赛克灌注征54例,两肺炎症伴间质变27例,伴肺气肿24例,肺不张10例,支气管壁增厚10例和支气管扩张7例。治疗后患儿的总体症状评分为0.56±0.1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22±0.33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征不特异,能通过病原体检测与CT检查有效确定病情,从而指导治疗。
简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其感染后常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发病有关。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受累细胞损伤、炎症、体液和局部免疫反应及高反应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检测和PCR技术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利巴韦林、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常能达到早期病因治疗,尚在试制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疫苗及基因治疗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抽签法平均分组,参照组40例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40例添加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多种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在全球范围内,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儿童死亡率中占有较高比例。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1. 鼻咽拭子检测:这是一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可以通过采集鼻咽部的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2. 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3. 病毒基因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直接检测病毒基因片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 抗病毒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有多种疫苗可供选择,如流感疫苗、腺病毒疫苗等。2. 免疫增强剂: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儿,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结论:总之,儿科临床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不断,诊断方法更加准确,治疗手段不断完善。然而,由于病毒变异较快,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临床医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密切关注病毒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便为患儿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不同型别腺病毒感染临床特征,明确腺病毒分型的临床必要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9 022例次患儿呼吸道标本,经直接免疫荧光(DFA)和(或)核酸检测确定为腺病毒阳性者进行五邻体、六邻体及纤维蛋白基因扩增并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区分腺病毒型别。收集并分析腺病毒主要型别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等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U检验、χ²检验进行型别间临床特征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9 022例次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腺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34%(392例次),成功分型205例,其中男131例、女74例,年龄22.6(6.7,52.5)月龄,3型腺病毒阳性102例(49.76%),7型86例(41.95%),1、2、4、6、14、21型共17例。7型与3型腺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征比较,在出现喘息[10例(11.63%)比25例(24.51%)]、白细胞计数>15×109/L[4例(4.65%)比14例(13.73%)]、白细胞计数<5×109/L[26例(30.23%)比11例(10.78%)]、降钙素原水平>0.5 mg/L[43例(50.00%)比29例(28.43%)]、多肺叶浸润[45例(52.33%)比38例(37.25%)]、胸腔积液[23例(26.74%)比10例(9.80%)]、危重症腺病毒肺炎[7例(8.14%)比2例(1.96%)]比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11、4.44、11.16、9.19、4.30、9.25、3.91,P=0.024、0.035、0.001、0.002、0.038、0.002、0.048);住院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11(8,15)比7(5,13)d,Z=3.73,P<0.001]。结论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腺病毒感染以3、7型为主要型别。与3型感染比较,7型感染炎症反应更明显,肺部症状更重,住院时间更长,区分腺病毒型别具有临床必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情况,为本地区腺病毒感染的诊断、监测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例样本775例,通过FilmArray检测84例为腺病毒感染。结果775例病例中检出84例腺病毒感染,阳性率10.8%。腺病毒感染全年散发,流行高峰为冬春夏季,尤其是冬季检出率20.8%,1月份检出率最高32.2%。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为主(占47.7%)。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91.7%)、咳嗽(96.4%)、喘息(48.8%)、气促(14.2%)。15例(17.9%)伴有基础疾病,其中伴先天性心脏病最多(9例,10.7%)。混合感染53例(63.1%),合并人鼻病毒/肠病毒比例最高(21例,25.0%)。诊断上呼吸道感染5例,支气管炎3例,肺炎76例,其中轻症肺炎55例,重症肺炎21例。平均住院时间为8.3 d。混合感染组住院天数、喘息例数、重症病例数明显高于单一感染组(P<0.05)。重症组住院天数、喘息症状、肺外症状、存在基础疾病、混合感染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感染好发于6个月~2岁儿童,冬春夏季高发,1月份为感染高峰。临床表现以高热、咳嗽、喘息为主。有基础疾病、喘息症状、肺外症状、混合感染的患儿更易进展为重症。FilmArray检测系统可以快速、准确检测病原,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监测及防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