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我国传统中医学已经逐渐获得良好的发展,而中药注射就是中医学发扬光大的代表药物。中药注射具有见效快以及利用效率高等良好特点,因此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治疗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随着中药注射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所出现的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数量也随之增多,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 高发 人群的 面积扩大 ,随之而来的是 受 心脑血管疾病 影响 而上升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比例,心脑血管 方面 疾病已经 成为 患者 身体健康的 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在对心脑血管疾病 进行 药物治疗时, 服药后的 不良反应也成了另一大 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 问题,本文 通过对心脑血管患者 治疗过程 的研究 , 以求找出 患者服药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 生物命理 原因,从而达到减轻药后不良反应和提高医嘱用药的安全性 的目的 。

  • 标签: 心脑血管 疾病 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数据透视表、自动Σ等功能,对2011年2月至2020年2月淮南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上报的2 575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高发年龄段为>40~80岁,占78.2%(2 014/2 575);其余年龄段ADR报告数占21.8%(561/2 575)。ADR:严重的占2.0%(52/2 575),一般的占98.0%(2 523/2 575),新的占26.5%(683/2 575)。ADR涉及中药注射剂68个品种,ADR报告前10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总数的53.5%(1 378/2 575)。其中,参麦注射引起的ADR最多,占14.5%(372/2 57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占31.8%(995/3 12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4.6%(769/3 127)。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用药品种、不合理用药、中药成分复杂、含有杂质、相关物质、增溶性辅料以及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不完善等因素有关。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测,特别是加强严重ADR预警,严格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做到辨证施治,减少ADR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草药 药物监测 年龄因素 皮肤表现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提出必要的策略。 方法: 100 例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治疗的患者自愿参与,均分为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各 50 例,探究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必要的预防策略。 结果:从多方面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小、体质是否过敏、过往是否有过敏情形 是导致患者出现负面反应的主要原因;抗生素在应用期间导致的负面反应主要是胃部、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毒性负面反应较少( P < 0.05 )。 结论 :抗生素注射 应用期间应强化负面反应患者的身体检查,注重患者心理与食物方面的调节,减少负面反应的发生,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液 不良反应 预防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归纳和总结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制定预防对策。旨在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知识和临床应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建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树立早发现,早防治,早救治的原则,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以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特点,并对临床合理用药提出建议。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在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3月开具的中药注射剂药方中不良反应药方共 200张,统计涉及到的中药注射剂名称、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不良反应表现位置。结果:中药注射剂名称方面,前 3名为舒血宁注射、丹参川芎注射、银杏达莫注射,分别占比 19.50%、 16.00%、 13.50%;性别分布方面,男性 87例,女性 113例;年龄分布方面, 60岁以上及 10岁以下患者分别占比 27.00%与 24.00%,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不良反应表现位置方面,皮肤及其附件占比达到 27.00%,其次分别为消化系统、肌肉及骨髓系统。结论: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的药物应谨慎用药并考虑到药物禁忌证;开具药方时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其年龄是否偏小 (10岁以内 )或偏高 (60岁以上 );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后观察是否存在典型不良反应,若存在应立即停药观察;临床开具中药注射剂必须加强剂量控制,规范合理用药,提升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特点 临床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探究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对策,希望可以为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提供良好的帮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 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心脑血管疾病护理对策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急诊护理对策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成功率。结果护理实施之后,临床治疗成功率的比较当中,观察组的 98.0%显著要高于对照组的 75.0%,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 P< 0.05)。结论急诊护理对策使用到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治疗当中,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让患者可以早日恢复,保证生命安全。临床上具备非常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急性 心脑血管疾病 昏迷患者 急诊 护理对策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中药注射剂患者共 50例,对患者使用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不良反应与药物成分,用药方式和体制差异性等因素有关。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结论:合理选择药物,掌握药物正确使用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病程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58%;两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治疗降温效果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 ,合理用药。

  • 标签: 地塞米松磷酸钠 上呼吸感染患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与安全性,促使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发生的 80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门诊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 80例患者,男 32例,女 48例,男女比例为 1: 1.5,年龄最小 4岁,最大 86岁, 4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高。中药不良反应发生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静脉注射给药的比例最高,占 57.50%。主要发生在皮肤及附件,表现为皮疹、瘙痒等,共 41例,占 51.25%,其次是消化和呼吸系统。结论:临床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严格把握药品质量,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o promote th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80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2 males and 48 females. The ratio of males to females was 1:1.5. The patients with the minimum age of 4 years, the maximum age of 86 years and over 40 years old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ay of administration. The proportion of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i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57.50%. 41 cases (51.25%), followed by digestive and respiratory system.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workers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rictly grasp the quality of drugs,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and safety of drug use,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rug use to the greatest exten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 :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150 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制定不良反应预防策略。 结果 : 常见的中药饮片主要有 10 种,分别为茵陈、独活、百部、柴胡、黄药子、蜈蚣、狼毒、洋金花、巴豆、板蓝根、元胡、鱼腥草、苦参、川乌、红花、乌头、五加皮和土贝母、千年健等十种,对应的不良反应主要由心电图异常,心功能紊乱,呕吐、恶心以及呼吸衰竭和血液循环受阻等,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荨麻疹以及红斑症状,偶有患者出现头晕、意识模糊和浮肿及尿毒症现象。且 150 例重要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和炮制不当、药物毒害、药材管理不当、同名异物、煎煮不当、配伍不当和过量使用等 7 方面因素相关。其中不良反应占比占据前三的分别为配伍不当,人数 40 人,占比 26.67% ;煎煮不当,人数 36 人,占比 24.00% ,炮制不当,人数 35 人,占比 23.33% 结论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需要在临床用药中作出科学评估,以此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饮片 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本文主要探究活血化瘀中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在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9月之间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共有患者 100例,对其中 50例患者仅采取常规治疗,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另外 50例患者除了采取常规治疗以外,还给予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治疗,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治疗无效果的患者共有 22例,占比为 44.0%,效果较好的患者有 8例,占比为 16.0%,效果明显的患者有 20例,占比为 40.0%,治疗有效率为 56.0%; 在观察组中,治疗无效果的患者共有 6例,占比为 12.0%,效果较好的患者有 10例,占比为 20.0%,效果明显的患者有 34例,占比为 68.0%,治疗有效率为 88.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配合使用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活血化瘀中药 心脑血管疾病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探究分析了部队离休干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采集76例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比,采用适当的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76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展开调查,并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通过护理之后的各种情绪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效果,而观察组患者各种情绪获得的评分尤为显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对比结果具备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 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心脑血管疾病 68 例(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10 月),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对照组( 34 例)与联合 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 34 例),观察患者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好, P <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P > 0.05 。 结论: 给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提高血脂指标,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心脑血管疾病 效果
  • 作者: 陈玉娟 李莉 周香凝 朱晗瑀 冯福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内科,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199,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154000,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54000,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省唐山市 063210,华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唐山市 0632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打鼾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的联系强弱。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立以来至2019年6月10日所发布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取数据并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 ,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最后整合数据并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1篇文献,145 267例符合纳入标准。打鼾与心脑血管事件和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强度及95%CI分别是1.10(1.03~1.17)和1.26(1.11~1.43),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打鼾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脑卒中的联系更为密切。

  • 标签: 打鼾 脑卒中 Meta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5岁以上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体检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年龄≥45岁4 815例,根据既往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史、脑出血、脑梗死病史,分为心脑血管疾病组947例和对照组3 868例;并根据年龄分为45~59岁组2 123例,60~74岁组1 434例,≥75岁组1 258例。收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组和对照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74岁(OR=1.67,95%CI:1.37~2.02,P<0.01)、≥75岁组(OR=2.95,95%CI:2.42~3.61,P<0.01)、消瘦(OR=1.44,95%CI:1.21~2.26,P<0.01)、超重(OR=1.24,95%CI:1.04~1.48,P<0.05)及肥胖(OR=1.49,95%CI:1.17~1.91,P<0.01)是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较未患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升高(OR=1.74,95%CI:1.42~2.14,P<0.01);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亦增加(OR值分别为1.50、1.78和2.96),血压控制达标者,其患病风险较无高血压人群亦升高(OR=1.92,95%CI:1.46~2.54,P<0.01)。性别、吸烟史、血脂异常及脂肪肝与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无相关性。结论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维持适当的体重、控制血压、调整血糖及对并发症的综合管理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重点。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心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的统称,多发生在老年人群,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不仅会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对老年疾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消除患者心理问题,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60例,随机分成2组,各130例,观察组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记录并对两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后的心理问题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理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心理问题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