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医生对老年人及老年医学的态度以及老年医学教育对其影响。方法对4所医科大学正在学习诊断学的医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北京协和医学选修老年医学课程的非老年医学专业的研究生进行课前和课后调查。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信息、与老年人接触经验、对老年人态度以及从事老年医学的意愿,并通过40学时的老年医学课程比较课程前后医学生对老年人态度以及老年医学执业意愿的变化。结果共有648名医学生完成了横断面调查,在对老年人的同情方面得分最高(3.54±0.54)分,而对老年患者的医疗服务得分最低(3.36±0.78)分,仅2.2%(14/648)的学生对从事老年医学非常感兴趣。对42名研究生的干预结果显示,医学生对老年患者态度的老年医学态度量表修改版(r-GAS)平均分在课程前后分别为(3.80±0.43)分和(3.92±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P=0.038);课程结束后,7名(16.7%、7/42)医学生对从事老年医学非常感兴趣,较课程前2名(4.8%、2/42)有明显变化(χ2=8.211,P=0.025)。结论我国医生对老年医学执业兴趣严重缺乏,但老年医学教育能提升医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及从事老年医学的执业意愿;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今天,迫切需要加强老年医学教育。

  • 标签: 老年医学 教育 态度 职业选择
  • 简介:摘要:壮医药针灸学是以壮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壮医药的具体穴位和针刺方法,探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它是壮医药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理论体系完善、特点和优势明显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取穴规律、治疗大法、针灸方法、临床治疗和疾病预防等。针灸治疗壮族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壮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为壮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壮医药针灸最大的特点是浅刺,与中医针灸明显不同。深度浅,不需要针刺感,疼痛小,患者可以接受。简要介绍壮医药浅刺在中国医学史上的价值。

  • 标签: 壮医 浅刺针法 中国医学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李涛(1901—1959)于1921年就读于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28—1942年供职于协和医学中文部,讲授中外医学历史,从事医史研究,并于1940年完成《医学史纲》。此期间李涛曾积极为协和医学图书馆搜罗中医古籍,并成为中华医史学会主要领头人之一。1946年后供职北京大学医学(后更名北京医学),担任医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参与编辑《医史杂志》,编制最早的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发表了一批视野开阔、角度新颖的中国医学史研究论文。在医史教学与科研方面,李涛特别注重实物及实地考察所得的医学史料,深入调查历代医史遗迹。1954年,李涛兼任中央卫生研究院医史研究室主任,1956年与陈邦贤联袂举办医史高级师资进修班,为医史学科培养了一批接班人。

  • 标签: 李涛 医学史 《医学史纲》 《医史杂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媛 刘舒悦 王卓 姜燕华 梁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2018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2019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2017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以信息可视化方式展示中国中医科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录中国中医科学硕博士学位论文,采用CiteSpace高频词可视化分析、共词聚类等方法,分3个时间段分析该单位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结果共纳入文献1 918篇,2008- 2018年中国中医科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为以知识图谱方式识别出中医证候方法学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且延续性较好,相关研究疾病种类接近临床前沿;冠心病的证候及治法研究延续性较差,出现阶段性断档;以中医证候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数量始终低于临床研究;以病证结合与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现代诊疗模式和研究方法也逐渐深入中医药领域。结论跨学科研究是中国中医科学学位论文研究的持续热点,使用信息可视化工具可为科学深入地探索中医药相关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 标签: 数据可视化 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论文 研究热点 趋势 跨学科研究
  • 简介:摘 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国社会科学图书馆作为国内社科领域的专业图书馆之一,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学术“走出去”和“请进来”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了该馆2010年至2019年对外交流与合作主要实践,就该馆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策略进行了探析,对做好新时代对外交流合作工作提出思考与展望。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对外交流与合作 实践研究
  • 简介:摘要共情是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对医学生进行恰当培训使其从医后具备较高的共情能力,是从医者角度入手,改善医患关系、使患者"身心皆愈"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我国医生共情能力的现状,发现我国医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受性别、年级、专业等因素影响。同时,系统有效提升医学生共情力的培训相对较少。今后应当在更广泛专业的医学生中开展共情能力调查和应用研究,确定能够长期提升共情能力的培训方法,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

  • 标签: 共情 医学生 现状 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康复医学作为社区卫生机构十分重要的学科之一,现以枫林社区康复医学12年的建设历程和建设成果为例,具体从人才配置、服务能力、资源拓展、学科产出来展示其发展的深度;以基础配置、人员引入、业务开展、内涵与学科影响力的建设历程来介绍其发展速度,以期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康复医学建设规划和资源布局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康复中心 学科建设
  • 简介:摘要康复医学作为社区卫生机构十分重要的学科之一,现以枫林社区康复医学12年的建设历程和建设成果为例,具体从人才配置、服务能力、资源拓展、学科产出来展示其发展的深度;以基础配置、人员引入、业务开展、内涵与学科影响力的建设历程来介绍其发展速度,以期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康复医学建设规划和资源布局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康复中心 学科建设
  • 简介:摘要针对社会上非医疗“美牙”行业和口腔行业内部存在的不合规“美牙”服务,本文从专业的观点出发,提出抵制和解决办法:①从根源上认清事情的本质,形成专业的意见和建议;②充分沟通,获取社会管理和监管部门的支持;③加强口腔医学健康教育;④加强行业自律,坚守医学的初心。

  • 标签: 美学,牙科 牙科医疗 牙体修复原则 口腔服务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健康中国建设,以"健康人文"理念为引导,构建我国医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方法本研究运用共词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了我国医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课程内容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为50.0%(21/42)、85.7%(18/21),专家权威系数为0.89、0.88,各级条目权重相对准确,一级条目"认识和尊重生命""理解和维护生命""珍爱和超越生命"的权重值分别为0.329、0.329、0.342,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条目、10个二级条目、33个三级条目的我国医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结论医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权重设置得当,可作为构建我国医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健康中国 医学生 生命教育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叙事医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从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激发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丰富当前医学生职业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叙事医学对促进我国医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从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社会实践阶段、临床实习阶段三个阶段将叙事医学贯穿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期改善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完善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 标签: 叙事医学 医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价值
  • 简介:摘要尽管疫苗的应用已有200余年历史且其价值已被充分证实,但我国医护人员对疫苗知识的掌握远少于临床药物,疫苗实践和科研人员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公众的疫苗学健康素养亟待提升。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缺乏大健康、大预防的理念,疫苗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相关课程中,缺乏系统的疫苗学知识。本研究通过回顾疫苗的价值、疫苗学教育的必要性和人才培养现状等,探讨加强我国疫苗学教育的可行对策,为培育响应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 标签: 疫苗 教育 疫苗学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技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某些方面对社会发展有着制约作用,要辩证的理性的看待二者关系,积极发展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政策、制度、经济、生活等多方面为科技进步打通绿色通道。同时尽量减小医学技进步的负面影响,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医疗监督机制。现代医学技进步必须以传统医学文化作为导向,同时更随时代进步医学文化创新研究,使之更适用于当代医学体系。

  • 标签: 医学科技进步 医学文化创新 促进作用 制约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物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施"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之一。从2016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通过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生、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科创平台"等元素科学匹配、高度融合、有效实施,构建并实施了生物医学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促进我国生物医学事业提供实践经验。

  • 标签: 生物医学科学 创新能力 拔尖计划 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