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霉素B(amphotericinB)是一种多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全身隐球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的一种有效药物,但该药在治疗剂量下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使用。研究表明,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

  • 标签: 色谱法 高压液相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 简介:目的建立霉素B脂质体粒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一组性质不同的样品,找出最佳测定方法.方法用计算机的图像-数字处理技术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激光光散射粒度测定仪分别测定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结果电镜法测定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为20~100nm,平均粒径为55~75nm;激光光散射法测定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为30~200nm,平均粒径为50~180nm.结论激光光散射法能较好反映霉素B脂质体在使用时的真实粒度,且方法快速、简便是一种较好的霉素B脂质体粒度测定方法.

  • 标签: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粒度测定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激光微粒测定仪
  • 简介:.真菌感染是临床上的顽固疾病,尤其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真菌侵入内脏及深部组织可引起严重疾病。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爱滋病患者的日渐增多,真菌感染问题日渐突出。然而,迄今对内脏真菌病有效,即治疗多数致命全身真菌病的抗生素只有霉素B(amphotericinB,AmB)AmB属多烯类抗真菌药,对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青霉菌等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50年代以来,已成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 标签: 两性霉素B 新型制剂 多烯类抗真菌药 合理 深部真菌感染 免疫力下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氟康唑对霉素B透过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KM小鼠分为霉素B (3 mg/kg)组,霉素B(3 mg/kg)+氟康唑(50mg/kg),霉素B(3 mg/kg)+ELacridar(2.5mg/kg)组,给药4天后测定血液、脑组织中霉素B的浓度;在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加入2ug/ml的AMB,而后分别加氟康唑(16 ug/ml)、Elacridar(1μM),37℃孵育60-180min。在60min、120min、180min取样测定细胞内霉素B的含量。结果:氟康唑、ELacridar对霉素B血药浓度、脑组织浓度无显著影响;氟康唑、ELacridar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摄取霉素B无显著影响。结论:氟康唑不影响霉素B透过血脑屏障。霉素B不是P糖蛋白(P-g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底物,氟康唑和霉素B不存在由P-gp和BCRP介导的相互作用。

  • 标签: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P糖蛋白 乳腺癌耐药蛋白
  • 简介:摘要霉素B泡腾片亦被称作莱帕,用于临床中阴道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能够使更多人了解霉素B泡腾片在阴道真菌感染当中的治疗效果,需要从药物化学及药理学个方面分析该药品。本文对目前已有的霉素B泡腾片在治疗阴道真菌感染中治疗效果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霉素B泡腾片的分子结构以及作用机制,同时对霉素B泡腾片进行了药效学、耐药性、动力学的分析,以及阴道真菌感染临床治疗中使用该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以此证明霉素B泡腾片是阴道真菌感染治疗当中的最理想药品。

  • 标签: 两性霉素B 阴道真菌感染 药学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介绍国外治疗深部真菌病药物霉素B新剂型在临床的应用。方法:主要进入全球权威的临床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N)的Mediline数据库,检索了近10年来有关霉素B新剂型在临床应用的大量文献,概括地进行综速和分析。结果及结论:国外临床应用的霉素B的剂型有10余种,并且很多剂型已经收入各国药典之中,而国内目前仪有3种,建议尽快开发各种新剂型,以满足临床各方面的需求。

  • 标签: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剂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霉素B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方法。方法护士在用药前应熟悉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加强对用药后的观察、血管的护理和适当的心理指导。结论护士针对用药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做好病情观察和指导,恰当的告知,使患者和家属在用药过程中得到心理支持并积极配合,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两性霉素B 隐球菌性脑膜炎 护理
  • 简介:霉素B脂质体为作用强、抗菌谱广的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不良反应不断有新的报道。本病例患者使用霉素B脂质体后导致急性胰腺炎,经给予霉素B脂质体减量及相应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不良反应 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真菌角膜炎患者联合使用酮康唑、霉素B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真菌角膜炎患者70例参与分析,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酮康唑治疗,研究组酮康唑、霉素B治疗,每组35例,分析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酮康唑、霉素B治疗真菌角膜炎,能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保障患者角膜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酮康唑 两性霉素B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注射霉素B治疗系统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观察,总结霉素B常见的不良反应极其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月应用霉素治疗系统真菌感染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针对其不同的不良反应做出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全部顺利完成了治疗。结论应用霉素B的不良反应明显,应加强护理过程中的观察力度,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两性霉素B 真菌感染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霉素B脂质体)和对照组(霉素B),均给予静脉滴注,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风险比较低,安全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两性霉素B脂质体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霉素B相关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期间应用霉素B且用药前后肝功能检查结果记录完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进行肝损伤分型与诊断,计算霉素B致肝损伤发生率,并将患者按年龄(≤45、>45岁),入院前3个月内有无肝损伤/肝病史,所用霉素B剂型(非脂质体、脂质体)、最大日剂量(<30、≥30 mg)、最大日剂量/体重(<0.5、≥0.5 mg/kg),是否阶梯加量用药、疗程(≤21、>21 d)、累积剂量(<600、≥600 mg)、累积剂量/体重(<10、≥10 mg/kg),是否联用保肝药物,以及是否联用其他有肝毒性的药物,各分为2组,分别比较上述11项临床特征不同的2组患者应用霉素B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霉素B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前者效应值为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后者效应值为标准化回归系数及其95%CI和R2值。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13~92岁;体重(65.0±12.3)kg。42例患者中,>45岁者26例;既往有肝损伤/肝病史者15例;应用霉素B者30例,应用霉素B脂质体者10例,2种剂型均应用者2例;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最大日剂量/体重<0.5 mg/kg者25例,≥30 mg、≥0.5 mg/kg者17例;阶梯加量用药者28例,初始剂量即为最大日剂量者14例;累积剂量<600 mg、累积剂量/体重<10 mg/kg者24例,≥600 mg、≥10 mg/kg者18例;联用保肝药物者29例;联用其他有肝毒性的药物者33例。应用霉素B后,42例患者TBil、ALT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0.019;P=0.017),诊断为霉素B相关肝损伤者7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γ-GT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29,95%CI:1.037~3.970,P=0.03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累积剂量≥600 mg是用药后TBil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59,95%CI:0.28~0.90,P=0.001;标准化回归系数:1.61,95%CI:0.14~3.07,P=0.033;R2=0.524),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ALP和γ-G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85,95%CI:0.25~1.45,P=0.006,R2=0.205;标准化系数:0.89,95%CI:0.29~1.50,P=0.005,R2=0.206)。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霉素B致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6.7%。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累积剂量≥600 mg是用药后TBil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ALP和γ-G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两性霉素B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用药管理及患者监护。方法对3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应用霉素B脂质体静脉给药,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规范用药期间药物的管理,加强患者的监护。结果通过规范药物配置、使用,提供心理护理与专业照护,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安全、全程的完成治疗。结论规范的用药及专业的护理使患者治疗得到保障,减轻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护理
  • 简介:霉素B因其强大而广谱的抗真菌效果成为抗真菌治疗的金标准。由于霉素B的水溶性有限,最早上市的静脉给药制剂采用去氧胆酸钠增溶(即普通霉素B,简称AmB)。在临床上,AmB的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毒性,限制了它在真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两性霉素B 临床研究 复合物 硫酸钠 胆固醇 抗真菌治疗
  • 简介:霉素B去氧胆酸盐抗真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但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因此局部应用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理论上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实际上局部用药难以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且易导致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仅在少数情况可考虑局部用药,如全身给药后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裹厚壁脓肿、眼科感染等。本文引用文献大多为动物实验资料或个案报道,其疗效和安全均无充足可靠的临床资料,尚不宜推广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者仅限于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局部应用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试验评价霉素B各种制剂的结果相互不一致,近期荟萃分析研究结果亦不支持霉素B局部应用治疗鼻窦炎。目前尚不宜推荐常规采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尚需进行良好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的有效和安全

  • 标签: 两性霉素B 局部应用 真菌感染
  • 简介:真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肿曲霉菌病等,病死率高。其治疗首选静脉输注霉素B霉素B对血管刺激强,容易发生静脉血管损伤,输液渗漏。重者发生静脉炎,甚至血栓形成。它不仅给患儿增加了痛苦,也影响了治疗质量和患儿预后。由于真菌感染需要长期治疗,所以血管保护对患儿治疗质量和患儿预后至关重要。现对我病房输注霉素B患儿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两性霉素B 静脉血管损伤 真菌感染 护理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静注
  • 简介: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获得较好疗效。锋克松作为注射用

  • 标签: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脂质体 注射用 征文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鞘内注射霉素B(amphotericinB,AM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1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霉素B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不良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对鞘内注射霉素B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轻病人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不可少的环节。

  • 标签: 脑膜炎隐 球菌性 两性霉素B 鞘内注射 不良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