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扩展了贸易成本的范围,认为贸易成本不仅包括产品运输成本,而且也包括要素流动成本。并引入前后向产业联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可解的中心一外围模型,并探讨了在各种条件下相应的经济学含义,认为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的进程中,对落后地区的技术支持必不可少,并应重视区域产业发展的互动,否则,我国区域经济一体进程将难以有效推进。

  • 标签: 专业化产业集聚/要素流动/区域工业化
  • 简介:产业集聚能通过集聚效应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同产业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跟进到集聚区,从而扩大产业集聚的规模和影响,对新型工业建设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集聚产生的原因以及集聚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并,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集聚对新型工业的促进作用,应实施适当的引导和合适的产业政策.

  • 标签: 产业集聚 新型工业化 技术进步 中国 产业政策 专业化分工
  • 简介:OVUM预测,2008年全球IT服务市场将出现并购风潮,而专业、全球、绿色、工业等都将成为2008年度IT服务市场的关键词。经济增长放缓影响IT服务很多机构和专家都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将有所放缓,OVUM对此观点持认同态度。至于发展速度放缓的具体程度,OVUM认为既有可能西方国家2008年的GDP增长率将

  • 标签: 服务市场 专业化 全球化 工业化 IT服务 GDP增长率
  • 简介: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以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运用地区相对专业指数、地区间专业指数和区位基尼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4—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各城市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地区专业和地理集聚程度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2004—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工业与第三产业的相对专业指数有所下降,表明吉林省中部地区工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结构逐渐向多元发展。2)2004—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地方专业程度高的产业仍是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产业,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专业程度较低。3)2004—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下降,表明这些行业在空间内呈现快速扩散的状态,木材加工等部分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上升,呈现出进一步集聚的态势。第三产业中各行业集聚水平较低。最后,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 标签: 地区专业化 地理集中 吉林省中部地区
  • 简介:本文所称苏南,是指习惯上的苏州、无锡、常州三个省辖市所属区域。2000年土地面积17513平方公里,是中国土地总面积的0.17%,人口1354.26万人,是中国总人口的1%。该地区是中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是江苏现代实践的先发区域。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合计3341.51亿元,占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8.9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674元。

  • 标签: 中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农村工业化 区域现代化 实证分析 苏南农村
  • 简介:本文通过构造产业地方专业基尼系数,利用工业产业增加值数据,直接测算从1988年到2002年每个省区的工业产业专业水平,发现我国省区产业结构出现了“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根据各个省区十几年的地方专业基尼系数的整体变化趋势,把省区划分为降低型、U型、增高型和大致不变型,并发现中西部的专业程度提高,而东部大部分省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调整的过程,地方专业基尼系数先降低,之后有些发达省份又有所提高。

  • 标签: 省区 工业产业 专业化 基尼系数
  • 简介:一、区域现代命题的讨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结束约30年期间,从早期的巩固政权应对外敌威胁到后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我国发展的目标主要是政治性的。即使是包含在国家或区域发展中的工业和城市,也只是为政治服务的手段。而作为发展真正目标的“人”的地位,则降到了非常低的位置。因此,在相当时期里,判断是否发展和发展方向是否正确的,

  • 标签: 区域现代化 工业化 目标 区域发展 市场化 城市化
  • 简介:现代经济中,工业是信息的物质基础和主要载体,信息工业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由信息技术推动的工业才是新型工业.信息技术推动工业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能够协助企业开发、采购、制造及顾客服务等四大部分,形成高度互动的统一体,产生协同效益及灵活反应能力,加强与整个市场的联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益,实现高增长.我国信息发展迅猛,但基础不牢,处于初级阶段.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新型工业路径选择应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运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速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

  • 标签: 信息化 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路径选择
  • 简介:地区专业区域经济学的重点研究领域。本文利用24个主要的两位数工业行业数据.根据克鲁格曼专业指数对1994~2005年我国31个省区市工业专业程度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工业的地区专业程度普遍提高,但各地区专业发展不均衡。结合区位商和绝对份额指标,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区专业工业行业,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

  • 标签: 工业 地区专业化 地理集中 专业化工业行业
  • 简介:摘要: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直接关乎到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国家教育软实力。不同阶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编制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而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尤其是当前教育信息水平不断提升下,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和研训网络随之涌现,为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此,文章主要论述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明确其重要性,寻求合理的措施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 标签: 专业化发展 区域 教师队伍 业务能力
  • 简介:本文建立科学的新型工业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评估2004年我国各地区新型工业进程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工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趋同性.表现为地区差异较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最后提出加速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发展的建议.

  • 标签: 新型工业化 综合评价 区域比较
  • 简介: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本文认为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制造业结构中的技术因素不断增加,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度越来越大。二是区域技术产业的不同增长率造成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区域制造业结构越趋于技术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越大。三是新兴技术产业盼兴起和扩大将加快区域工业的速度。本文提出:区域实现工业的战略是如何选择新技术产业来提升亏化工业的内涵.而不是讨论暑否耍发展技术产业和走重化工业道路的问题.

  • 标签: 区域工业化 技术扩散 制造业升级 经济增长
  • 简介:摘要: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握好智能、绿色、融合等基本特征和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等基本要求,准确把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内涵与特征要求。同时,瞄准影响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把握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筑牢产业安全根基、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持续推进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主动性。

  • 标签: 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
  • 简介:产业融合源于信息产业内部行业之间的渗透交叉,它成为当代产业发展的一股新潮流。信息带动工业,技术创新能够使工业投入与产出之间呈现乘数关系,信息工业的协调发展本身就是产业融合的生动样本。信息工业融合导致的产业融合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引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应以产业融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 标签: 产业融合 信息化 工业化 转型 产业结构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信息工业融合如何推动产业新潮流,分析其对经济结构、企业运营模式及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 标签: 产业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业融合是市场资源的重新整合和配置,其形成源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变化。中国处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和工业加速发展时期,不同产业之间特别是高新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走以信息带动工业、以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工业、在产业融合中提升工业水平的新型工业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为此,应当寻求适合国情的产业融合实现途径,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形成有利于产业融合开展的内外动力机制,以及通过推进政府机构融合重组、加快系统信息建设、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加强激励和约束等规制政策措施,促进产业融合健康有序发展。[著者文摘]

  • 标签: 中的产业 产业融合 工业化进程
  • 简介:自1790年美国开始工业以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开始展开,工业的加快发展以致占据主要地位已成为必然趋势。美国通过其农业商业、制造业的发展、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及扩张等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工业的进程,也为美国日后经济的强盛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 标签: 美国 工业化 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