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孕期不同营养健康教育效果展开论述和评价。方法从2014年2月—2015年4月来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产妇中选取了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通过散发宣传手册、开展孕期营养教育健康大讲堂的方式进行孕期营养教育。对照组给予孕期营养健康教育讲堂结合个性化营养指导的方式给予孕期营养教育。两组孕妇各150例,对两组进行健康教育后的孕妇观察孕期的体重增长、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等。结果经过调研,发现观察组的孕期体重增长正常比例、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自然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正常比例,均比对照组稍差一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营养健康教育,在提高孕妇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妊娠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效果。采用个性化营养指导和专题讲座结合的方式,效果更好。

  • 标签: 孕期营养教育 教育方式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不同营养支持方式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8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时间为2023年2月份-2023年04月份,组数均等,对照组选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选用肠内营养支持,统计不同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36±1.65d、12.36±2.69d,观察组时间分别为3.12±0.98d、6.98±3.97d,有意义,P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肠外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输液方式对ICU重症病人营养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U重症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26)接受持续泵入法进行输液;观察组患者(n=26)接受间歇性重力滴注法进行输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病情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的患者的病情变化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即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在干预前后的病情变化评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69%。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即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肠内营养输液方式均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情变化评分,患者的营养耐受情况良好。而相对于持续泵入法进行输液的方式,间接性重力滴注法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不同输液方式 ICU重症病人 营养耐受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56例胃肠癌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和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时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癌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迅速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对患者的康复有益。

  • 标签: 肠外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 胃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66例)术后第2d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术后第2~7d起,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H);B组(61例)术后第2d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C组(69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测定术后不同时间的多项营养指标。结果: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明显高于C组比较(P<0.05);外周总淋巴细胞计数:三组分别在第7d、14d、21d明显高于第0d(P<0.05);血糖:A组和C组,在术后第7、14和21d分别与正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于第7、14和21d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谷丙转氨酶: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A组和C组第7、14和21d与第0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在第21d与第0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不引起代谢紊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传统鼻饲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营养素是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食物进行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会使得食品中的营养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常见的加工方法有蒸、炒、煮、炖等。这些方式在改变食物的色香味的同时,也对食物的营养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食品不同加工方式营养素的影响进行探讨和研究。

  • 标签: 营养素 加工方式 影响 探究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针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运用小肠营养和胃肠外营养的效果及适宜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手段。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因食管癌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研究对象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进行参照、实验组组别的划分,每一小组包含患者53例。给予参照组患者胃肠外营养方式,给予实验组患者小肠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组比较研究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患者,表示为P

  • 标签: 食管癌手术 小肠营养 胃肠外营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57例胃癌患者营养支持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肠内营养组患者和肠外营养组患者手术前3d及手术后3d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值。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相关指标好与肠外营养组。结论胃癌患者使用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值,提高患者对耐受手术应激的能力。根据患者情况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身体及胃肠道机能的恢复。

  • 标签: 胃癌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在胃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78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根据其有无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及其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62例患者术后通过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B组58例患者术后使用鼻饲管行肠内营养,C组58例未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现消化道、呼吸道不适症状的比例。结果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缩短;两种肠内营养方式的患者不适症状表现不同。结论通过留置空肠造瘘管与鼻饲管可以早期恢复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加快病人康复,减少病人住院时间。

  • 标签: 空肠造瘘管 鼻饲管 肠内营养 胃癌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重症病人采用不同的肠内营养输入方式,观察其营养耐受情况。方法选取218例我院患者,病理年限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9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持续24小时和间断性24小时营养输入方式,比较其营养耐受结果。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效(P<0.05)。结论采用24小时持续输入方式,对ICU重症患者营养吸收是最佳选择,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ICU重症 肠内营养 输注方式 耐受情况
  • 简介:北豆腐:蛋白质含量最高北豆腐是补充蛋白质与卵磷脂的首选。而且由于北豆腐制作过程用了氧化钙和氯化镁,所以钙、镁含量远高于其他豆腐,是补充钙、镁的良好来源。另外,北豆腐中的视黄醇当量(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物质)与维生素E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豆腐,可以说是三种豆腐中营养价值最高的。

  • 标签: 营养价值 豆腐 蛋白质含量 制作过程 维生素E 维生素A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关于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索,希望有利于今后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方法 自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呼吸衰竭病人中任意抽取 123人进行研究,并分为三个小组,每一个小组 41人,第一组应用肠外营养治疗方法,第二组应用肠内营养治疗方法,第三组综合应用上述二种方法,对比了三个小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使用呼吸机时间等各项数据。结果 第一组与第二组病人住院时间与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第三组病人住院时间与使用呼吸机时间较短。结论 利用引入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为呼吸衰竭病人提供充足营养,有利于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推广的方法。

  • 标签: 不同营养 治疗方式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指导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74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予制定的营养方案,12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结果实验组AC23.41±2.32cm,TSF1.69±0.21cm,RBW80.24±5.03,BMI20.51±1.96;对照组AC22.07±1.64cm,TSF1.51±o.14cm,RBW76.44±4.85,BMI18.48±1.45,实验组综合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TP59.76±3.67,HB92.35±2.84,TRF1.79±0.08,AB30.59±2.13;对照组TP55.85±4.12,HB84.13±3.58,TRF1.51±0.20,AB28.06±2.69。两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科学的营养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巩固患者体质。

  • 标签: 指导 血液透析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患者给予不同肠内营养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行鼻胃管肠内营养方式,实验组则行鼻肠管肠内营养方式,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营养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7例(14.89%)显著低于对照组22例(46.81%),实验组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以及血清前蛋白等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ICU患者行鼻肠管营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还能够改善总蛋白以及血清前蛋白等各项指标,缩短达到营养目标剂量的时间。

  • 标签: ICU患者 不同肠内营养方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平均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予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观察组给予持续加热推泵输注肠内营养乳剂,对照组采用顿服瑞能营养液。治疗10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水平、免疫指标、炎症指标、氧合指标的变化,同时进行胃肠道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nd failure, GIDF)评分以及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记录临床转归(机械通气时间和治疗有效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10 d后白蛋白[(31.22±2.36)g/L]及前白蛋白[(0.29±0.24)g/L]均有升高(P=0.015和P=0.023),免疫指标水平改善[IgG (13.24±0.70)g/L,P=0.020;IgM (1.43±0.19)g/L,P=0.011;CD4+/CD8+ 1.55±0.49,P=0.043],炎症指标有所下降[IL-6 (312.54±42.53)pg/mL,P=0.031;PCT (1.56±0.81)ng/mL,P=0.017],血气氧合指数改善[PaO2/FiO2 (315.58±20.37)mmHg,P=0.019]。GIDF评分(10.6±1.2)、SOFA评分(8.5±1.7)均低于对照组(P=0.041和P=0.038)。临床转归情况提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6.01±1.48)d vs (8.12±1.17)d,P=0.039],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67.44% vs 41.86%, P=0.027)。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中应用持续加热推泵的输注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维持脏器功能稳定,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老年 重症肺炎 肠内营养支持 持续加热推泵输注 胃肠道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试验,比较不同营养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三组肠外营养组(PN);肠内营养组(EN);肠外+肠内营养组(PN+EN),每组24例。分别在治疗后第3、7及14天复测三组患者的血液系统指标(如血淀粉酶、清蛋白、白细胞数目等相关指标,并比对三组患者的在院时长、ICU停留时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支持治疗后,(PN+EN)组患者的血淀粉酶、白蛋白等指标明显下降;与PN组和EN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对其治疗非常重要,(PN+EN)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其方法安全可靠、有效。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关于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索,希望有利于今后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呼吸衰竭病人中任意抽取123人进行研究,并分为三个小组,每一个小组41人,第一组应用肠外营养治疗方法,第二组应用肠内营养治疗方法,第三组综合应用上述二种方法,对比了三个小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使用呼吸机时间等各项数据。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病人住院时间与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第三组病人住院时间与使用呼吸机时间较短。结论利用引入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为呼吸衰竭病人提供充足营养,有利于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推广的方法。

  • 标签: 不同营养 治疗方式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