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喉癌与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Takai蛋白浓度梯度,通过同位素放射活性测定PKC活性。结果癌组织胞浆中PKC比活性(6.63±0.64pmol/mg.min)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胞浆中PKC比活性(4.73±0.54pmol/mg.min)。结论提示癌组织中PKC活性升高很可能是被癌基因激活。

  • 标签: 喉肿瘤 蛋白激酶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MA)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提取雄性,4周龄C57小鼠原代骨髓单核细胞(BMM),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100 ng/ml PMA刺激后BMM活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骨吸收陷窝实验检测100 ng/ml PMA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MA对破骨细胞分化相关指标TRAP、RANK、Cathepsink、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TRAF-6、C-SRC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MA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可能作用机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00 ng/ml PMA刺激BMM 24 h和48 h促进细胞增殖(24 h吸光度值0.39±0.05比0.27±0.06,t=20.830,P<0.01;48 h吸光度值0.53±0.03比0.32±0.03,t=11.860,P<0.01),刺激72 h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 h吸光度值0.24±0.03比0.21±0.02,t=1.548,P>0.05);PMA干预组形成的破骨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11.74±0.06比24.63±0.44,t=57.120,P<0.01),骨吸收陷窝面积低于对照组,骨吸收功能低于对照组(9.90±0.11比18.92±0.28,t=55.800,P<0.01),破骨分化相关基因及蛋白TRAP、RANK、Cathepsink、MMP-9、TRAF-6、C-SRC表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中显示以100 ng/ml PMA预孵育1 h即可阻断MAP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44/42MAPK、JNK的磷酸化。结论PMA通过下调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BMM破骨细胞分化。

  • 标签: 骨髓单核细胞 分化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与活性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免疫抑制法同步检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非AMI组血清中CK-MB的质量和活性,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AMI组CKMB质量和活性均高于非AMI组(P<0.01),CKMB质量升高较活性早;非AMI男性组CKMB质量高于女性组(P<0.05),但CKMB活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和NAMICKMB质量和活性相关性比较,男性组r值为0.857,女性组r值为0.893,均呈正相关,女性组相关性较男性组好。结论在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与活性二者无明显差异。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MB质量检测较活性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 标签: CKMB质量 活性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下调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确定EGCG的最大工作浓度,采用病毒滴度TCID50检测法、细胞毒性检测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EGCG体外对RSV的增殖、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抑制效果。采用RNA干扰敲低Hsp70表达水平,检测病毒的生长曲线。结果EGCG对Vero细胞的毒性呈梯度依赖效应,最大无毒浓度为25 μm。EGCG在25 μm和12 μm及以上浓度时,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RSV-A)病毒抑制率达60%以上,EGCG细胞中病毒F蛋白受到显著抑制,EGCG使病毒G蛋白的转录下降了约88%。敲低Hsp70表达水平后,病毒滴度下降了两个数量级。结论EGCG体外对RSV-A有较好拮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其特异性底物Hsp70实现的。

  • 标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热休克蛋白70 呼吸道合胞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与运动复合伤的关系及其干预效果。方法监测16名女子排球运动员血清CK活性和运动损伤部位的数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干预前后血清CK活性的变化。结果16名运动员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人均4.4个部位,血清CK活性与损伤部位数呈正相关(r=0.68),当CK≥500U/L时,运动损伤的风险明显加大;干预后血清CK活性平均由(774.01±769.02)U/L下降至(240.53±186.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监测血清CK活性对预警、预防运动损伤,调节运动总负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肌酸激酶 运动损伤 女子排球运动员 预防
  • 简介:为了研究通过功能筛选得到的一个新的红细胞分化相关的全长cDNA(命名为EDRFI)的功能,选择K562细胞作为模型细胞来观察反义EDRFI表达对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快速构建,同时得到了正向和反向插入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EDRFI-S(sense)及peDNA3-AS(antisense),并通过改进的LipofectAMINE细胞转染和G418筛选,得到了稳定表达的细胞株,进行基因组PCR鉴定,证明了转染的高效性.NorrhemB10t试验的结果表明,反义载体转染的K562细胞中,EDRF1在mRNA表达水平上受到下调,提示EDRF1反义DNA的表达可能抑制了EDRF1mRNA的正常转录.进一步,γ-珠蛋白和PKC-α的表达在反义构建质粒转染K562细胞中的表达均受到下调,这可能传递了红细胞分化的负反馈信号,从而抑制了珠蛋白的合成.

  • 标签: 反义RNA 红细胞分化 蛋白激酶C-Α 信号转导 γ- 珠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阿霉素耐药性及蛋白激酶C-α(PRKCA)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阿霉素耐药株K562/A02,使用2.5~50.0 μmol/L的阿霉素处理,检测K562、K562/A02对阿霉素的耐药性,计算药物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终浓度5 μmol/L的阿霉素溶液处理K562/A02细胞,并将K562/A02细胞分为对照组、抑制剂组(50 μmol/L PRKCA抑制剂)及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RKCA、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RKCA、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P-糖蛋白(P-gp)表达情况。结果与K562比较,K562/A02对阿霉素的IC50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抑制剂组及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升高(P<0.05),PRKCA mRNA[(0.45±0.08)、(0.92±0.10)、(0.57±0.05)、(0.35±0.04)比(1.00±0.12)]、MDR1 mRNA[(0.73±0.08)、(0.87±0.09)、(0.65±0.07)、(0.41±0.05)比(1.00±0.11)]及PRKCA蛋白[(0.59±0.09)、(0.78±0.12)、(0.61±0.11)、(0.42±0.07)比(0.96±0.14)]、MRP蛋白[(0.62±0.08)、(0.79±0.13)、(0.62±0.10)、(0.41±0.06)比(0.98±0.14)]、P-gp[(0.55±0.08)、(0.75±0.12)、(0.59±0.09)、(0.35±0.06)比(0.92±0.15)]表达降低(P<0.05),且小檗碱呈药物剂量依赖性(P<0.05);过表达PRKCA可显著抑制小檗碱逆转K562/A02细胞耐药的作用。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下调PRKCA逆转人白血病耐药株K562/A02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 标签: 小檗碱 蛋白激酶C-α K562细胞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oA/Rho激酶1(ROCK1)下调抑制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在主动脉夹层(AD)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正常(NA)和AD主动脉原代平滑肌细胞(SMC)中RhoA/ROCK1的表达与MLC的磷酸化程度。免疫荧光观察SMC中MLC磷酸化程度和结构。β-氨基丙腈(BAPN)联合应用ROCK1抑制剂Fasudil,验证RhoA/ROCK1下调在AD形成中的作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NA组和AD组年龄(t=-1.439,P>0.05)、性别(χ2=0.9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高血压患者多于正常组(χ2=5.562,P<0.05)。AD主动脉SMC中RhoA(NA:42 782±31 339,AD:6 975±3 130,t=2.585,P<0.05)和ROCK1表达下调(NA:64 626±38 822,AD:13 851±961,t=2.977,P<0.05),MLC磷酸化减少(NA:230 193±27 749,AD:51 142±48 151,t=6.561,P<0.01)。免疫荧光显示AD组SMC和Fasudil处理的SMC中MLC磷酸化降低,结构受损。Fasudil联合BAPN的夹层形成率(100%)高于BAPN的夹层形成率(50%,χ2=22.780,P<0.01)。结论RhoA/ROCK1下调抑制MLC磷酸化促进了AD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RhoA Rho激酶1 肌球蛋白轻链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proteinkineseC,PKC)的活性变化及其与T细胞活化和血小板减少之间的关系。方法无菌采集30例急性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富集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T细胞PKC的活性,ELISA法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sIL-2R的表达,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的减少程度。结果急性ITP患者T细胞PKC的活性(0.94±0.23)nmol^-1·min^-1·ml^-1高于正常对照(0.50±0.17)nmol^-1·min^-1·ml^-1,差异有显著性(P〈0.05),sIL-2R的表达(U/ml)以患者组(528±124)高于正常组(296±57),差异有显著性(P〈0.05),PKC的活性变化与sIL-2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725,P〈0.05),与血小板计数成显著负相关(r=-0.8107,P〈0.05)。结论急性ITP患者外周血PKC活性增强可能导致T细胞活化,活性T细胞增多可能引起患者血小板的损伤,提示PKC信号传导在急性ITP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细胞 蛋白激酶C 可溶性白介-2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否通过调控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参与心房肌细胞的电重塑,以及Src激酶是否参与其中。方法将大鼠胚胎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置于DMEM培养基中,将小鼠心房肌细胞株HL-1细胞置于Claycomb培养基中,于37 ℃ 5% CO2培养箱中培养。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予以不同浓度TNF-α干预细胞24 h,分别为TNF-α 25 ng/ml组、TNF-α 50 ng/ml组和TNF-α 100 ng/ml组。为观察Src抑制剂PP1能否逆转TNF-α作用,设置PP1+TNF-α组:先予10 μmol/L的PP1预处理1 h后再加入100 ng/ml TNF-α干预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形成Ikur的主要钾通道蛋白Kv1.5、Src的表达水平。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各组细胞的Ikur密度。结果(1)H9c2细胞中,TNF-α 100 ng/ml组细胞的Kv1.5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及TNF-α 25 ng/ml组(P均<0.05)。各组细胞间Src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NF-α 25 ng/ml组、TNF-α 50 ng/ml组及TNF-α 100 ng/ml组细胞磷酸化Src(p-Src)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TNF-α 50 ng/ml组及TNF-α 100 ng/ml组细胞Ikur电流密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PP1+TNF-α组细胞Kv1.5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NF-α 100 ng/ml组(P<0.05),Ikur电流密度大于TNF-α 100 ng/ml组(P<0.01)。PP1+TNF-α组细胞Kv1.5蛋白表达水平及Ikur电流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在心房肌细胞株HL-1细胞中,TNF-α 100 ng/ml组细胞Kv1.5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TNF-α 25 ng/ml组(P均<0.01)。TNF-α 100 ng/ml组细胞p-Src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细胞Src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1+TNF-α组细胞Kv1.5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NF-α 100 ng/ml组(P<0.05)。结论在心房肌细胞中,TNF-α可能通过激活Src激酶降低Kv1.5蛋白表达水平,进而下调Ikur,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 标签: 心房颤动 肿瘤坏死因子α Src激酶 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 心房肌细胞
  • 简介:目的:构建40S核糖体蛋白S6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S6蛋白,将其作为底物用于S6激酶(S6K)的体外活性测定。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获取S6cDNA,将扩增产物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IPTG诱导GST-S6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谷胱甘肽亲和层析纯化GST-S6,免疫沉淀法检测该蛋白是否可作为底物用于S6K的体外激酶活性测定。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构建了S6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及纯化出GST-S6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5×103。该蛋白可用于S6K的体外激酶活性测定,特异性强。结论:S6蛋白的克隆、表达与纯化成功,可用于S6K的体外激酶活性测定,为研究S6K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核糖体蛋白S6 S6激酶 原核表达 体外激酶活性测定
  • 简介:日前,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三部委下发通知称,确定今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的补助标准确定为每瓦5.5元。这也是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的再一次下调。金太阳示范工程是国家为了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我国于2009年启动了装机规模为642兆瓦的第一期金太阳示范工程。随后,2010年第二期金太阳示范工程规模为272兆瓦,而去年第三期金太阳示范工程为600兆瓦,今年我国金太阳示范工程为1709兆瓦。

  • 标签: 金太阳 示范工程 光伏产业 发电项目 装机规模 用户侧
  • 简介:2月下旬,0.6-1.0斤/尾规格罗非鱼塘头收购价,广东高要3.4元/斤,广东恩平3.3元/斤,广东阳江3,2元/斤,广东珠海3.3元,斤,广东茂名3.4元/斤,广东廉江3.4元,斤。1.0斤,尾以上规格罗非鱼塘头收购价,广东高要4.3元/斤,广东恩平4.4元,斤,广东阳江4.3元/斤,广东珠海4-4元/斤,广东茂名4.4元,斤,广东廉江4.3元/斤。

  • 标签: 罗非鱼 价格 收购价 广东 鱼塘 规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对脑缺血大鼠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单纯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间歇性低氧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I/R组),每组20只。IH+I/R组给予间歇性低氧21天后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脑缺血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PI3K表达。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PI3K表达增强(P<0.05)。与I/R组比较,IH+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加重,PI3K表达增强(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可增加PI3K表达,加重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

  • 标签: 间歇性低氧 脑缺血 PI3K
  • 简介: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肾小球的表达以及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左肾摘除、阿霉素重复注射诱导FSGS大鼠模型。治疗组皮下埋置渗透性微量泵,给予1,25-(OH):D30.03ng·g^-1·d^-1,连用8周。检测3组大鼠尿蛋白、尿足细胞。血清白蛋白(SA)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测定。肾小球硬化指数(GSI),电镜检测每视野足细胞数、足突平均宽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ILK蛋白的表达,WT-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每个肾小球足细胞数目。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尿蛋白、尿足细胞、Cyst、GSI明显增加,SA、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减少,足突宽度增加,肾小球ILK表达明显降低;②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尿蛋白、尿足细胞排泄明显减少,GSI明显降低,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增多,足突宽度减小,肾小球ILK表达明显增加。结论1,25-(OH2)D3可增加照;S大鼠肾小球ILK的表达,减少足细胞脱落,维持肾小球足细胞数量。

  • 标签: 足细胞 维生素D 临床分析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otch1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L-2-苯基甘氨酸叔丁酯(DAPT)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健康6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10±10)g,体质量范围为200~22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常规组、DPN组和DAPT组,每组8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DPN组和DAPT组每只按65 mg/kg标准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模型,常规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钠缓冲液。3 d后测尾静脉随机血糖≥16.7 mmol/L证明STZ注射成功,经进一步检测血糖≥16.7 mmol/L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糖尿病鼠模型建立后2周予DAPT组大鼠以0.1 mg/(kg·d)的DAPT腹腔注射,连续3 d。检测全部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痛温觉阈值,检测Notch1、Ras同源基因家族激酶(ROCK)1、ROCK2的表达。结果DPN组7 d血糖[(17.63±0.41)mmol/L]、14 d血糖[(17.95±1.22)mmol/L]、30 d血糖[(20.81±3.21)mmol/L]和60 d血糖[(26.08±3.56)mmol/L]高于常规组[(6.35±0.72)mmol/L、(6.33±0.62)mmol/L、(6.05±0.74)mmol/L、(7.54±0.65)mmol/L];DAPT组60 d血糖水平[(21.17±1.44)mmol/L]低于DPN组[(26.08±3.56)mmol/L];DPN组30 d体质量[(217.61±18.35)g]、60 d体质量[(200.75±13.19)g]小于常规组[(308.25±16.72)g、(344.13±15.34)g];DPN组60 d坐骨神经传导速度[(36.25±2.82)s]慢于常规组[(50.25±1.67)s];DAPT组60 d坐骨神经传导速度[(40.63±3.70)m/s]快于DPN组[(36.25±2.82)m/s];DPN组60 d热痛觉阈值[(25.50±1.60)s]高于常规组[(14.13±1.25)s];DAPT组60 d热痛觉阈值[(17.25±1.67)s]低于DPN组[(25.50±1.6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病变髓鞘比例较常规组高,DAPT组病变髓鞘比例较DPN组低;DPN组Notch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常规组显著升高,DAPT组Notch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DPN组显著下降;DPN组ROCK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常规组显著升高,DAPT组ROCK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DPN组显著下降;DPN组ROCK2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常规组显著升高,DAPT组ROCK2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DPN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1抑制剂DAPT可能通过下调ROCK对DPN产生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Notch1 Ras同源基因家族激酶1 Ras同源基因家族激酶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下调丙酮酸激酶2(0,1,5,10,20umol/L)作用膀胱癌T24细胞,用噻唑蓝(MTT)法研究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影响;用Transwell实验研究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能力有着抑制作用;对膀胱癌T24细胞有着促进凋亡的作用,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侵袭能力有着抑制的作用。结论:下调丙酮酸激酶2抑制了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了膀胱癌T24细胞的凋亡。

  • 标签: 下调丙酮酸激酶2 侵袭 增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