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52岁,因“劳累后呼吸困难2个月,发现皮肤结节1个月”于2016年5月就诊我院,皮肤结节病理及超声内镜引导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淋巴病理符合结节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肤结节缩小消失,但纵隔淋巴进行性增大,经验性抗结核治疗后病变吸收,最终诊断结节病合并结核感染可能性大,抗结核疗程18个月,随访5年病情稳定。

  • 标签: 皮下结节 淋巴结肿大 结节病 结核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预测纵隔及腹腔恶性淋巴的声像图特征,以期为精准施行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fine-needle aspiraiton,EUS-FNA)提供更多依据。方法2016年9月—2021年2月间,因纵隔或腹腔淋巴肿大,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行内镜超声检查,经EUS-FNA病理和(或)外科手术病理及至少6个月随访明确淋巴良恶性质的83例连续病例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为恶性淋巴组(n=56)和良性淋巴组(n=27),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超声内镜恶性淋巴声像图特征方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组间比较P<0.10的指标有淋巴短轴长度、短长轴长度比、形态构成、边界是否清晰、淋巴门是否消失、回声是否均一、生长方式构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轴长度>10 mm(P=0.021,OR=9.751,95%CI:1.407~57.573)、边界清晰(P=0.009,OR=20.587,95%CI:2.149~197.251)、淋巴门消失(P=0.019,OR=28.502,95%CI:1.725~470.864)、簇状聚集生长方式(P=0.004,OR=45.539,95%CI:3.429~604.822)、部分融合生长方式(P=0.004,OR=50.012,95%CI:3.497~715.266)是超声内镜预测纵隔及腹腔恶性淋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纵隔及腹腔良恶性淋巴,超声内镜淋巴具有短轴长度>10 mm、边界清晰、淋巴门消失、簇状聚集或部分融合生长方式的特征时提示恶性可能性大,应优先行EUS-FNA。

  • 标签: 淋巴结 恶性淋巴结 纵隔及腹腔 内镜超声检查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
  • 简介:摘要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侧方淋巴(LLN)转移与患者预后相关。但是对侧方淋巴清扫(LLND)的临床意义,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议。对于LLN的概念,以及LLND的确切定义,文献报道并不一致。长期以来,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策略,在东西方学者间有所不同。以日本为代表,主张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加LLND,而较少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欧美学者则选择新辅助放化疗加TME,不推荐采用LLND。到目前为止,只有《日本大肠癌规约》对LLN及其清扫范围等有清晰定义。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是否采用TME加LLND,尚缺乏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微创外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地选择低位直肠癌规范的手术方法,需要东西方学者共同努力,开展多中心、高等级的临床试验,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新辅助放化疗 全直肠系膜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活检与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55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接受前哨淋巴活检术治疗的28例患设为研究组,另外27例接受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的设为参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较少,引流管拔除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1(3.57%),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高,两组各项研究数据存在明显化差异(P<0.05)。结论 经分析,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活检术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较明显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建议此技术广泛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合理预测NSLN转移。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前哨淋巴阳性进一步行腋窝清扫的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 检验 或 Fisher 精确概率法分析SLN 阳性病人发生 NSLN 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2例患者中,非前哨淋巴转移者25例(30.5%),仅前哨淋巴转移者57例(69.5%)。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与NSLN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前哨淋巴阳性数目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非前哨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需要清扫纵隔淋巴,腹腔镜纵隔淋巴清扫可能具有一定优势。基于文献报道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IDEAL 2a期研究结果,腹腔镜纵隔淋巴的清扫边界推荐为:上界(头侧)-心包下壁,肺韧带;下界(尾侧)-膈肌裂孔(食管胃结合部);前界(腹侧)-心包前壁,膈肌;后界(背侧)-胸主动脉前壁;左右边界-纵隔胸膜,其质量控制标准仍在探索中。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手术 IDEAL框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纵隔淋巴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11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72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3例,女42例;年龄为(64±8)岁。患者均行AEG根治性切除+纵隔淋巴清扫术。观察指标:(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纵隔淋巴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纵隔淋巴转移规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纵隔淋巴无转移和发生转移患者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肿瘤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T4期),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分别为30、61、75、7例,3、41、79、50例,101、46、18、8例和0、2、10、0例,0、0、5、7例,4、3、2、3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1,-2.49,-2.22,P<0.05)。(2)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纵隔淋巴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分期、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纵隔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48,3.26,2.03,95%可信区间为1.02~6.01,1.21~8.80,1.18~3.5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纵隔淋巴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4.01,2.26,95%可信区间为1.35~11.96,1.26~4.06,P<0.05)。食管受侵犯长度为>3 cm且≤4 cm 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转移率是≤1 cm的9.47倍。(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纵隔淋巴转移规律。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纵隔第110、111、112组淋巴清扫数目分别为127、50、27枚;其中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第110组和第111组淋巴清扫数目分别为69、42、4、12枚和23、17、7、3枚;阳性淋巴数目分别为4、4、1、4枚和0、0、2、0枚,不同食管受侵犯长度患者第110组和111组阳性淋巴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8.45,7.30,P<0.05)。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转移的占比为6.49%(12/185),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转移的占比分别为3.81%(4/105)、6.12%(3/49)、10.00%(2/20)、27.27%(3/11);其中发生下纵隔第110组淋巴转移的占比分别为2.86%(3/105)、6.12%(3/49)、5.00%(1/20)、27.27%(3/11),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26,P<0.05)。结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纵隔淋巴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食管受侵犯长度的增加,纵隔淋巴转移率上升。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 Ⅱ型 Siewert Ⅲ型 下纵隔淋巴结 转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浅表淋巴病变的检测能够提示很多临床疾病,例如,淋巴瘤、甲状腺肿瘤、乳腺癌、全身性感染等疾病,均可通过浅表性淋巴进行判断。检测浅表性淋巴病变的方法有很多,可通过触诊、淋巴管造影、X线、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多种方法,但是每种检测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随着临床医学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运用到浅表性淋巴诊断之中,其中超声检测就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的关注,成为诊断浅表性淋巴病变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浅表性淋巴结 病变 超声检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穿刺病理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优势性。方法:选取本院检出颈部肿大淋巴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03月~2021年08月开展临床研究,随机分组后参照组(n=38)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试验组(n=37)行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取样成功率,病理活检效能。结果:两组大直径颈部淋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取样成功率、病理活检特异度及阴性、阳性预测值对比无组间差异,P>0.05;试验组微小直径病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取样成功率及病理活检敏感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对提升颈部淋巴病理活检穿刺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微小直径病灶穿刺效果及病理诊断敏感度提升中超声造影引导穿刺优势更为显著,可酌情选择超声引导技术类型。

  • 标签: 超声引导 超声造影 颈部淋巴结穿刺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围绕在颈部淋巴病变的鉴别诊断及在淋巴核疗效中应用超声检查的评估价值及探讨。方法:本院将2022年1月至6月期间择颈部淋巴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并对所有实验患者实行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检查后,结合患者的病例资料和超声检查结果及影像对患者进行分析和确诊诊断。结果:经过超声检查,所有患者淋巴总数为55个,患者中淋巴核为15例,炎症反应性增生为5例,单纯淋巴肿大5例,淋巴转移为15例。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并且检查淋巴肿大患者淋巴内部快血流速度和 RI 结果均大于其他组,其他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在颈部淋巴病变的鉴别中能够显示淋巴的具体位置、边缘结构、大小直径及病变形态等,在临床围术期治疗起到了辅助作用,为颈部淋巴病变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 淋巴结病变 疗效评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区域颈淋巴清扫术(FRND)治疗多发性颈淋巴结核(CLN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CLNT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RND组(76例)与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CLND)组(76例),FRND组采用FRND治疗,CLND组采用CLND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淋巴清除效果、复发率、颈功能和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CLND组比较,FRND组术后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与CLND组比较,FRND组淋巴清除数量较少,复发率较低(P<0.05);术后随访1年,FRND组术后颈功能正常率(97.37%,74/76)、切口愈合良好率(98.68%,75/76)较CLND组(80.26%、78.95%)高,P<0.05;FRND组并发症发生率(2.63%,2/76)较CLND组(13.16%,10/76)低,P<0.05。结论采用FRND治疗多发性CLNT,无需过多清扫淋巴,并发症少,可减轻对术后颈功能和机体恢复的影响,且不会增加复发风险,可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淋巴结 结核 功能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前哨淋巴(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豁免腋窝淋巴清扫(ALND)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01月01日-2022年06月30日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1名前哨淋巴1-2枚转移并同时行腋窝淋巴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利用χ² 检验将NSLN转移组和NSLN未转移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液炎症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指标进一步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1名1-2枚前哨淋巴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有69名患者出现了非前哨淋巴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脉管癌栓、Ki-67在两组中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月经情况、BMI、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NLR、PLR、LMR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肿瘤大小、脉管癌栓、Ki-67是1-2枚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可对此类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指导腋窝术式的选择。

  • 标签: 乳腺癌 非前哨淋巴结 脉管癌栓 炎症标志物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64岁。右乳癌术后7年余,右腋下淋巴清扫术后5年余,右乳癌补根治术后2年余。2021-10-26于我院复查彩超示:双侧乳房切除术后改变,右上臂内侧低回声团块。于2021-10-27于我院门诊局麻下行“右上臂肿物切除术”,我院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乳腺癌”。乳腺癌上臂淋巴转移临床少见,特分享此病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85例,女78例;年龄为(61±8)岁。观察指标:(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转移诊断价值的真实性评价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指标,可靠性评价采用准确度和Kappa分析。上述评价指标的值越大,提示该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或)可靠性越强。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2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463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转移90例(真阳性35例、假阳性55例),无纵隔淋巴转移373例(真阴性300例、假阴性7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纵隔淋巴转移108例,无纵隔淋巴转移355例。(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32.41%(35/108)、84.51%(300/355)、38.89%(35/90)、80.43%(300/373)、0.169;准确度为72.35%(335/463),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180(P<0.05)。(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转移准确度的相关因素(χ²=7.65,6.0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2.1 cm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转移准确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05,95%可信区间为1.23~3.43,P<0.05)。结论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转移的临床价值有限,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肿瘤长径≥2.1 cm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转移准确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 纵隔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淋巴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周口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扫描检查,以术后病理N分期和远处转移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MSCT扫描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76例胃癌患者中N0期9例,N1期33例,N2期21例,N3期13例,其中67例患者发生淋巴转移,将病理与MS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其诊断淋巴转移的准确率为84.21%(64/76)。MSCT诊断胃癌N0、N1、N2和N3等各个分期的敏感度分别为77.78%(7/9)、87.88%(29/33)、85.71%(18/21)、76.92%(10/13),特异度分别为85.07%(57/67)、81.40%(35/43)、83.64%(46/55)、85.71%(54/63),与病理N分期结果一致性较好,诊断效能较高(P<0.05)。67例出现淋巴转移的胃癌患者中M0期42例,M1期25例,将病理与MS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诊断准确率为86.57%(58/67)。MSCT诊断胃癌远处转移M0期和M1期的敏感度分别为88.10%(37/42)、84.00%(21/25),特异度分别为84.00%(21/25)、88.10%(37/42),与病理远处转移结果一致性较好,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MSCT扫描可有效判定胃癌淋巴转移情况,有利于临床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胃癌 多层螺旋CT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应用诺曼图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后病理分期为pT1期原发性早期胃癌患者;(2)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进展期胃癌、残胃癌或既往行胃切除术的患者;(2)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分期为早期的胃癌患者;(3)其他类型胃肿瘤如淋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间质瘤等;(4)其他脏器原发性肿瘤胃转移患者。根据以上标准,收集200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胃癌根治术的1 633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训练集;按照同样标准,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同一时间段行胃癌根治术的23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作为外部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式筛选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将多因素分析有意义指标构建诺曼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1 633例训练集患者中,平均淋巴清扫数目20(13~28)枚,209例(12.8%)出现淋巴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肿瘤切除范围、肿瘤位置、肿瘤形态、淋巴清扫数、脉管浸润、淋巴管癌栓、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镜是否含有印戒细胞以及肿瘤浸润深度与本组患者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肿瘤形态为溃疡型、有脉管浸润和淋巴管癌栓、肿瘤长径≥3 cm、肿瘤浸润深度较深和低分化均为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提示,训练集AUC为0.818(95%CI:0.790~0.847),外部验证集AUC为0.765(95%CI:0.688~0.843)。校准曲线显示,诺曼图预测的淋巴转移概率与实际情况相符(训练集C-index:0.818,外部验证C-index:0.765)。结论训练集女性、肿瘤形态为溃疡型、有脉管浸润和淋巴管癌栓、肿瘤长径≥3 cm,浸润黏膜下层和低分化者淋巴转移危险性高。通过列线图构建早期胃癌淋巴转移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肿瘤,早期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列线图
  • 作者: 邓靖宇 任宝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山西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太原 030012
  • 简介:摘要淋巴清扫是胃癌根治性手术中极其重要的操作步骤,也是临床富有争议的焦点之一。目前,依据胃癌的病因机制、病程演进和诊治转归,对于淋巴清扫的范围和数目已经达成初步的共识,但现阶段在胃癌淋巴清扫中仍然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是降低淋巴清扫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必要前提,围手术期合理治疗策略的实施则是进一步提高进展期患者淋巴清扫后生存率的重要方式,增强淋巴转移的术前和术中检测准确性则仍需要继续深入的研究。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争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咽癌颈部淋巴密度值(lymph node density,LN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241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229例,女性12例,年龄37~81岁。计算患者的颈部LND,即转移淋巴数量与清扫的淋巴总数的比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ND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LND组和高LND组。对患者进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截断值为0.068,低LND组(<0.068)患者165例,高LND组(≥0.068)患者76例。LND大小与T分期、N分期、最大淋巴直径、淋巴包膜外侵犯、咽后淋巴转移有关(统计值分别为-3.15、-6.82、23.37、20.44、30.18,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颈部淋巴最大直径、包膜外侵犯、咽后淋巴转移以及LND是影响患者DFS(χ²值分别为9.31、7.30、20.09、15.30、9.04、19.44、50.27,P值均<0.05)和OS(χ²值分别为5.02、12.94、18.28、15.91、7.95、16.88、49.45,P值均<0.05)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ND≥0.068的患者DFS更短(HR值分别为0.61、2.23,95%CI分别为0.43~0.88、1.44~3.45,P值均<0.05);T分期晚、LND≥0.068的患者OS更短(HR值分别为1.73、2.39,95%CI分别为1.02~2.93、1.51~3.80,P值均<0.05)。结论LND是下咽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LND≥0.068的患者预后差。

  • 标签: 下咽肿瘤 外科手术 颈淋巴清扫术 淋巴结密度值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