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在上颌前牙缺损引导再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06月-2024年0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上颌前牙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前牙缺损治疗中,运用浓缩生长因子引导再生可明显改善患者再生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运用。

  • 标签: 浓缩生长因子 上颌前牙区骨缺损 骨再生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上颌前牙挤压联合引导再生同期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上前牙缺失、牙槽厚度为3mm-4mm的患者,联合采用挤压、引导再生技术,植入Frialit-2种植体17颗,于植入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同时测量牙槽嵴顶增宽的厚度,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本组共17颗种植体,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牙槽嵴顶增宽的厚度平均为2.8mm±0.6mm,修复完成后观察12-20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一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结论:对于上颌前牙牙槽吸收的患者,采用挤压联合引导再生术后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量,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 标签: 种植 牙种植 骨挤压 骨引导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螺旋CT资料构建上颌缺损三维实体模型,及在上颌缺损伴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上颌缺损三维实体模型,应用于上颌缺损伴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结果:6例上颌缺损伴中度以上张口受限患者,利用构建的缺损三维实体模型进行赝复体修复,患者的赝复体固位良好,面部外形、语音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螺旋CT数据能构建准确的上颌缺损三维实体模型,能解决上颌缺损伴中度以上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的取模难题。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三维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治疗上颌缺损2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修复后功能良好率87.0%(20/23)。结论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制造缺损上颌模型,并按照面部对称原则,设计制作出“修复后”的颌模型,以此为模板,从而精确指导个体化上颌塑形,能有效地恢复患者面容。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口腔修复 上颌骨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修复的方法修复无牙颌上颌缺损的效果。方法:对无牙颌上颌缺损患者进行分类和不同的修复方法,对疑难的单侧和双侧颌缺损采用改良的修复方法。结果:修复后6个月复查,小面积的无牙颌上颌缺损,通过常规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半侧、双侧的无牙颌上颌缺损,通过改良的修复法可以提高修复效果。结论:单纯修复方法可以解决一部分无牙颌上颌缺损的修复;如果有条件,应该增加其他固位和承力方法;患者自身对赝复体的适应能力在无牙颌上颌缺损的修复中很重要。

  • 标签: 上颌骨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前牙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外伤性上颌前牙严重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43岁[(31.9±9.0)岁]。术前均采用数字化技术对上颌进行重建,根据缺损需要恢复的最佳形态确定截取髂骨的范围,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头模及导板,在头模上进行钛网的预弯制,术中根据导板进行取和Onlay植。术后6~9个月进行种植修复,4~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观察植术后6个月髂骨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种植体植入前测量牙槽嵴近远中、垂直向及唇腭侧的量提升高度,烤瓷冠修复6个月后观察种植体周围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髂骨移植后、种植体植入后疼痛进行评估,手术当天及术后4个月采用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评估种植体稳定性。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8个月[(33.3±9.7)个月]。8例非血管化髂骨全部成活。植后轻度感染1例,种植体植入后出现牙龈炎性增生1例,经治疗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移植未见明显吸收。缺牙牙槽嵴近远中量提升为30.28~39.67 mm,垂直向量提升为9.58~11.32 mm,唇腭向量提升为2.06~7.41 mm。种植体均形成了良好的结合。种植体植入后VAS为(3.4±0.7)分,较髂骨移植后的(7.3±2.0)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个月的ISQ(84.4±1.9)与手术当天(72.9±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前牙严重缺损,可提高移植成活率;术后给予种植修复,可减轻疼痛,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面部外观,获得满意的口腔生理功能。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髂骨 牙种植 数字化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上颌前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上颌前牙因外伤、残根、或牙周炎致过松动牙拔除后行即刻种植,缺损部位行植手术,共植入种植体62枚,植入3-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最终完成修复体制作。结果:本组共62枚种植体,61枚术后无明显并发症,1枚于术后4周失败拔除。修复完成后观察1-6年,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结论:在上颌前牙行即刻种植术有利于软硬组织保存,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即刻种植 引导骨组织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对上颌前牙单牙缺失种植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进行上颌前牙单牙缺失种植修复的24例患者25枚种植体,其中平台转移组12例(12枚种植体)、平台对接组12例(13枚种植体)。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通过拍摄临床照片和X线片检查,进行红色美学指数(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ES)评估并评估种植体周围边缘吸收(MBL),应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台转移组与平台对接组均获得100%的种植体存留率。平台转移组MBL为[(0.38±0.39)mm],低于平台对接组[(0.98±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3.5,P=0.002)。平台转移组和平台对接组PES分别为(9.33±2.61)和(8.15±1.7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52.5,P=0.168)。平台转移组和平台对接组WES分别(6.83±1.59)和(7.15±2.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92.5,P=0.437)。结论采用平台转移和平台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进行上颌前牙单牙缺失种植修复均可获得高的种植体存留率和满意的美学效果。平台转移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MBL,但其修复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美学 牙科 骨质吸收 平台转移 牙种植 红色美学指数 白色美学指数
  • 简介:摘要儿童多生牙为临床常见病,发病原因不明,前牙更为多见,常造成恒牙萌出受阻、扭转、移位、牙根吸收或出现牙间间隙等错牙合畸形。患儿处于乳恒牙交替期时,多伴有暂时性的错牙合畸形,因而多生牙早期很容易被忽视,绝大多数患儿是在多生牙牙冠部分萌出或因前牙错牙合畸形影响美观就诊时被发现,这时已经对其恒牙的萌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已经发现的多生牙应该尽早诊断和拔除,必要时予活动或固定矫正器辅助矫治已存在的错牙合畸形,笔者收集近2年来拔除的上颌前牙多生牙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便对上颌前牙多生牙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 标签: 多生牙 前牙 上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多生牙的特点及定位方法。方法经CBCT确诊为上颌前牙多生牙的63例患者85颗多生牙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生牙的数目、形态、大小、生长方向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63例患者年龄5~14岁,男女比例为3.851,其中42例(66.7%)为单颗多生牙,69颗(81.2%)位于11、21之间,49颗(57.6%)为Ⅱ型,锥形53颗(62.4%),多生牙的长度4.0mm~22.0mm,平均为12.65mm,牙冠宽度3.0mm~9.8mm,平均为5.46mm,牙根无弯曲64颗(75.3%),倒置阻生42颗(49.5%)。结论CBCT能精确定位上颌前牙多生牙;多生牙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标签: 多生牙 特点 锥形束CT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颌前牙种植义齿的7年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为182例患者植入了226颗种植体并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种植方法为常规种植术、即刻种植技术、挤压、劈开技术、引导组织再生(GBR)技术。采用固定修复,固位方式分螺丝固定和粘接固定。随访7-60个月,观察方法为X线片、临床观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结果182例患者的226颗种植体完成整合,其7年累计存留率为98.23%;X线片比较检查种植体周围吸收状况,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对美观、发音满意度和固位、咀嚼能力在种植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种植义齿对于上颌前牙缺失患者是一种满意的修复方式。

  • 标签: 种植体 种植方法 固定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颌种植义齿进行术前评估并分析其美学影响因素。方法对本地区三级乙等以上医院的100名要在上颌前牙种植义齿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对在上颌前牙种植义齿的美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是否能够结合完全结合这一因素不在是上颌前牙种植义齿术前评估考虑的唯一标准,而是对多种因素全方面进行评估,达到美学与种植成功双完美的标准。结论对100名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在上颌前牙种植义齿的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在美学方面我们还需不断地努力进行改善,才能达到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义齿 种植 术前评估 影响因素 美学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种植义齿以高度模拟自然牙的状态,越来越受到牙缺失患者的青睐,而随着种植学科的不断发展,即刻种植-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也更多地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 标签: 根尖囊肿 微创拔牙 引导骨组织再生 即刻种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训练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模型,构建一种包括跨中线上颌缺损的虚拟重建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影像科就诊的汉族成年口腔疾病患者CT资料,选择100例健康上颌及15例上颌缺损(5例单纯单侧缺损、5例单侧缺损并累及颧骨、5例跨中线缺损)CT数据。应用Mimics软件在健康上颌数据及其附近区域创建球型模体并模拟上颌缺损,分别为单纯单侧缺损、单侧缺损并累及颧骨、跨中线缺损,以原始图像为虚拟重建的正确参照;人工缺损与正确参照配对后分为训练集(70例)、验证集(20例)以及测试集(10例),前两者用于训练GAN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GAN性能。15例上颌缺损CT数据导入训练完成后的GAN模型中进行虚拟重建,对单侧缺损分别采取镜像和基于GAN的方式进行虚拟重建,而对跨中线缺损仅采取基于GAN的方式进行虚拟重建,重建结果分为镜像重建组(10例)、单侧缺损GAN重建组(10例)和跨中线缺损GAN重建组(5例)。对测试集、镜像重建组、单侧缺损GAN重建组进行定量评价,定量指标为Dice相似性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和95%豪斯道夫距离(95% Hausdorff distance,HD95),对各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检验。对测试集、镜像重建组、单侧缺损GAN重建组和跨中线缺损GAN重建组进行定性评分,对各组总分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和事后检验(Bonferroni校正法)。结果测试集、镜像重建组、单侧缺损GAN重建组DCS(分别为0.891±0.049、0.721±0.047、0.778±0.057)和HD95[分别为(3.58±1.51)、(5.19±1.38)、(4.51±1.10)mm]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08,P<0.001;F=3.62,P=0.041);其中,测试集DSC显著大于镜像重建组(P<0.05),测试集HD95显著小于镜像重建组(P<0.05)。测试集、镜像重建组、单侧缺损GAN重建组、跨中线缺损GAN重建组定性总分[分别为8(1)、6(2)、6(2)和4(2)分]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13,P<0.001);两两比较显示,测试集总分显著高于镜像重建组(P<0.05)。结论本项研究提出的基于GAN的虚拟重建方法,其单侧缺损虚拟重建效果优于镜像技术,亦可实现跨中线上颌缺损的虚拟重建。

  • 标签: 神经网络(计算机) 假体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颌面假体 深度学习 上颌骨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软衬材料应用于上颌缺损早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软衬材料对6例上颌缺损患者进行早期修复,并与同期在上颌切除术后3个月以上,进行常规硬性基托修复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感觉、面型.结果:应用软衬材料进行早期修复的患者主观感觉好,口角无明显歪斜,面型较理想.结论:软衬材料应用于上颌缺损早期修复,能在术后早期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减轻面部畸形,改善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软衬材料 早期修复 上颌骨缺损 患者 面型 术后早期
  • 简介:摘要利用颧种植赝复体修复上颌缺损,不仅改善了传统赝复体固位不良的问题,而且又可避免自体组织移植带来的二次创伤和风险。本文从颧种植体植入的解剖学基础、颧种植赝复体的生物力学特征、颧种植体的临床植入、赝复体的设计制作、颧种植赝复体的并发症和存留率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颌面假体植入 颧骨 上颌骨 存活率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分析维他灵支架赝复体在上颌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上颌缺损患者7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Brown分类进行上颌缺损分类,并依据缺损部位进行分组,使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缺损部位及类型上保持一致,对照组患者给予纯钛赝复体支架进行修复,研究组患者给予维他灵2000支架赝复体进行修复,修复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修复后研究组患者在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固位功能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7.43%及79.48%,研究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5,P〈0.05)。结论维他灵支架赝复体可有效的修复上颌缺损,恢复患者容貌,改善其语音功能及咀嚼功能,修复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维他灵 支架 修复 上颌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锥形束 CT在上颌前牙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安全区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32例上颌前牙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患者,具上颌牙槽嵴顶 9mm水平,以锥形束 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上颌前牙近远中向、唇腭向的厚度,分析判断植入的安全区域。结果 经测量,在距牙槽嵴顶 9mm水平,测得不同位置厚度存在差异,上颌前牙近远中向( 4.16±0.35) mm明显低于上颌前牙唇腭向的( 7.22±0.34) mm,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应用锥形束 CT能够有效获取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前上颌前牙区情况,认为在 9mm以上水平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尽可能选择中心点层面,尽量靠近上侧更为安全。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颌骨 微种植支抗钉植入 锥形束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