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物理治疗方法)和观察组(60例,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用手摇板对患者肢体张力情况进行记录,并采用徒手肌力检测(MMT)、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及卒中损伤评定量表(SI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T评分、Asworth评分及SI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肢体力量,并且使其上肢痉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4月-2017年3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36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增加实施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同时期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之上增加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并设为观察组,采取MS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分,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M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周M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 4月 -2017年 3月 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36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增加实施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同时期 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之上增加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并设为观察组,采取 MS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分,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M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 4周 M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 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更优( P< 0.05)。 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镜像组(n=21)和对照组(n=21)。所有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镜像疗法。在治疗前、后采用休息状态视觉模拟、被动运动视觉模拟、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和贝克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镜像组R-VAS、P-VAS和B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FMA-U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治疗的86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康复技术治疗,分析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功能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可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因其具有恢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优势,且尽可能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维持在正常水平,有较高的临床运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140例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0人。结果与对照组(75.71%)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积分(50.39±11.52)分优于对照组(39.51±10.37)分(P<0.05)。结论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在获得显著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姿势反馈式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选取48例脑卒中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反馈式作业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为三个月,并与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及手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两组评定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及MBI评分(观察组29.58±5.64分,44.51±10.72分;对照组29.33±5.58分,44.58±9.77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后评分均有所提升。(观察组38.58±7.03分,74.42±6.80分;对照组37.29±8.38分,63.33±9.40分)。观察组评分两项评定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馈式作业训练较之前常规康复治疗对于提高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及手功能疗效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法在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62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平分为两组,31例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31例接受综合康复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为80.65%,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患儿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FMFM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脑瘫患儿,可进一步提高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患儿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FMFM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脑瘫患儿,可进一步提高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报道上肢静脉留置针保护套的研制。保护套选用废弃的袜筒,制作手背保护套和前臂保护套两款,使留置针固定安全可靠,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上肢静脉留置针保护套的应用,增加了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费用,改善了护患关系,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